文章摘萃

盧子健:一個「水缸」滿載香港荒唐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01
香港的普通死物如有破壞,政府官員反應大而快。文物受破壞,官員反應較遲鈍,但相信他們還會做補救工作,因為這可以成為功績。
盧子健:政府抗疫,查找不足──政治、政治、政治
作者:編輯精選2020-12-24
林鄭喜歡説,抗疫只涉及科學,不涉及政治。這種說法除了是妄圖佔領道德高地的虛偽外,根本就是錯誤。能否成功抗疫,就是當前香港最大的政治。
陶傑:蕭規曹隨的拜登
作者:編輯精選2020-12-22
英文 Adversary 這個字很微妙,不可以說是敵人(Enemy),也不上對手(Rival),而處於兩者之間。Enemy 一詞帶有相當敵意,Adversary 只是一種對峙的戒心,有高度防範。
陶傑:當香港和「難民」這個名詞連結
作者:編輯精選2020-12-10
美國眾議院承諾一旦有事,將會接納大量香港難民。50 年代早期,美國也曾對由大陸逃來香港的難民施予援手。其時,許多大陸人逃來香港,都可以向美國領事館登記為難民,直接進入美國。
盧子健:痛心疾首,夫復何言;言論自由,命懸一心
作者:編輯精選2020-12-04
「夫復何言」和「痛心疾首」這兩句説話完全適用於近日有線電視新聞部的崩壞。這場崩壞早有先兆,換股東,換新聞部管理層,都是為了現在的情況作鋪排。
陶傑:由第一日起,通識教育之問題所在
作者:編輯精選2020-12-02
中國認為:香港的「高度自治」不能放任不管,其中一個原因是特區政府錯誤造就「通識教育」,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造就了反對中國、倡導港獨、大江東去不再回頭的一代。
盧子健:把關不嚴,應變無方;全民檢測,捨本逐末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23
本年初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早期,香港疫情控制的情況比新加坡更好,這是因為香港市民警覺性更強,很快已經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的衛生措施。何以後來香港情況好像比台灣、新加坡等地差呢?
陶傑:在亂世,堅持獨立思考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18
特朗普死不服輸,但傳媒盡在左派民主黨之手。對於香港和海外華人,美國的選戰特別令人困惑。
盧子健:港人命運如螞蟻?唯靠創意換新天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16
馬雲崛起與生存之道,唯靠創意。在國進民退、黨領導一切、一切權力歸中央的大格局下,他是否仍能適者生存,對香港人也有參考價值。
盧子健:拜登上台,美中關係往何處去?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09
特朗普以「美國第一」的意識形態確立了對華鬥爭的戰略理據。拜登未必有像特朗普做大動作的能耐,但由於對華政策重新定位已經基本完成,他蕭規曹隨並不太難。
陶傑:寧取桑德斯,不要拜登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06
拜登奧巴馬克林頓集團自我僭稱左派,但他們是偽左派。真正的左派是社會民主政治家桑德斯。
陶傑:辛康納利精彩之處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05
007 這套英語文化霸權的電影宣傳系統,半世紀以來都非常成功,雖然背後的一套符號和密碼,也非常複雜。
陶傑:重新定左右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04
特朗普貌似極右,其實很左。關鍵在於如何因應美國的現實,重新界定何為左、何為右。
陶傑:「無歷史狀態」的美國式傲慢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03
中國人在與美國交往時,往往以自己擁有所謂5000年悠久歷史為傲,而傾向嘲笑美國人只有200年歷史,甚至沒有歷史。
陶傑:美國總統選舉是一場內戰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30
美國總統大選,這不是一場選戰,而是切實的內戰。以特朗普共和黨為代表的保守主義,與奧巴馬拜登的自由主義,終於在全球化蔓延、武肺擴散、人類社會30年危機的臨界點攤牌而爆發。
陶傑:同是一場「世代革命」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21
在泰國住得久,或去泰國與當地朋友交往,對泰國的認識不止於古法按摩、拜四面佛,便知道曼谷爆發的與顏色無關,而是與年輕人和所謂廢老之間的一場「世代革命」。
陳家亮:薪火相傳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20
回憶當年的日子。中大醫學院的消化及肝科創立於1985年,直到沈祖堯教授於1991年從加拿大回港後,才把它打造成為今天蜚聲國際、顯赫有名的團隊。究竟這個傳奇故事的成功原因是什麼?
盧子健:《施政報告》急剎停 林鄭地位「超然」卑微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19
林鄭月娥弄到香港特首的地位在今天中國官場中如此「超然」的卑微,是她咎由自取。
陶傑:實現和平的「新龍馬精神」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16
人家日本有西鄉隆盛、坂本龍馬名留青史,台灣若也有龍馬力挽狂瀾,一對民國精英,實現和平的「新龍馬精神」,或也不讓前殖民主之大和民族專美。
盧子健:願榮光歸宣道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12
今天香港,不少人要在維護公義和配合政權暴政之間作出選擇。香港崩壞的速度有多快,視乎有多少人勇於維護公義,抵制暴政。
陶傑:最大的空白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06
BBC 認為,拜登面對觀眾懇請投票,這一點贏了一民心。但是對特朗普連消帶打的問題,拜登並無突破。
陳家亮:最好味的中秋月餅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01
小時候,中秋節是大日子,月餅更是上品。長大了,中秋節便是與同學開心共敘的日子。上了醫學院後,中秋節並不一定是假期,有時候我也需要留在醫院實習。
陶傑:滙豐的處境,香港的命運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29
以常理而論,擊斃滙豐等於擊斃香港,也相當於自斃。但在今日撲朔迷離之下,似乎無人按牌理出牌。
盧子健:打壓醫護的三大傷害:抗疫,工權,公義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28
香港正值多事之秋,政權打壓醫護未必得到應有的關注。但如果醫護真的被鎮壓,香港將遭受重大傷害。
陶傑:一百年後再倒退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22
在西方文明世界之中,與中國打交道的國家,公認以英國歷史最早。但今日對中外交一塌糊塗,居於榜首者也是英國。
盧子健:總結抗疫經驗──百多條人命遠比30多個新症重要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17
第三波疫情為香港帶來極大的傷害,也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應當首先在過去大半年的抗疫經驗中探索,應該依賴付出了大量心力抗疫的市民的智慧。
陳家亮:難為了長者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15
不少長者沒有能力自行到政府的指定中心接受檢測,衞生署也沒有足夠人手到過千間院舍為長者抽取鼻咽樣本,這些老人家變成了被遺忘了的群組。
陶傑:中國所沒有的「知識分子」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11
今日大陸的任志強和許章潤等,再「敢言」也在「黨天下制度」的籠子裏。他們最多也只能以蘇東坡或魏徵自居,但侍奉的皇帝又與唐宗宋祖之類不同。
陶傑:捷中恩怨,細說十年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08
為何捷克第一個敢與中國衝突?冰凍三尺,因為多年來中國對捷克展開的全方位政治併購,引起捷克朝野的不安。
盧子健:三權分立爭論遺漏的兩大問題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07
在這場有關三權分立的爭論中,香港有很多學者、法律界人士、評論員很認真地討論什麼是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機關的相互關係等等,但沒有觸及兩個核心問題,亦因此只能與中共官員各説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