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將盡的時刻,相對其他地區的民眾,不少港人多了一層疫情之外的憂慮,對未來更加忐忑不安。
政府天天呼籲市民合作抗疫,而偏偏自己卻沒有全面總動員,於是出現18萬公務員大多數留在家中避疫,而衛生署卻表示尚欠百多名人手的荒謬情況!
身為一個幾乎每天都要走出外逛逛的人,我可以想像失去自由是多麼的難受。不過,凡事總有正反兩面。利用這段時間閱讀和思考,開啟心靈、擴闊視野,為未來作打算,是無數過來人的經驗之談。
從中央全面管治香港的角度思考,除去民主派後,讓一股愛國新力量參與各級選舉,藉此制衡本土建制勢力,並顯示政治多元,只有好處而無風險。
為了抗疫防疫,政府施政寧緊勿鬆,原則上完全正確。問題是,政府不少防疫措施,由疫情開始發展到第四波,始終令人印象是掛一漏萬,後知後覺,甚至自相矛盾,結果是成效不彰之餘,更徒添民怨。
政府對通識科施大手術,連名稱也以被污名而要更改,充滿撥亂反正的意味。特首林鄭月娥強調,此舉並非政治凌駕專業,而她也不是收到中央指示去做。既然如此,容我以教育角度談論通識科的「亂」和「正」。
在談及《港區國安法》的部分內,《施政報告》重申官方立場,包括立法是因局勢到了「非中央出手不行」的地步,立法後香港恢復穩定,而法例不會影響市民繼續依法享有言論、新聞、集會、示威、遊行等自由。
在「一國」的前提下,愛國者治港的方針也屬理所當然。值得思考的地方包括「治港」的定義,以及在顧及實際情況下,有多少酌情或彈性處理的空間。
警方沒有設立及維持有效機制,確保執勤警員戴上展示獨一無二可資識別的編號,違反《人權法》第三條。
今次DQ4位議員,一名在參選時被判斷為不擁護《基本法》和不效忠政府的議員是否等同他已違反其就任時按《基本法》第104條的效忠誓言,值得商榷。
西方民主體現在政黨可交替執政,今天的反對黨可以成為明天的政府。因此,反對派維護現有體制是理所當然,毋須經過什麼忠誠的考驗。香港的情況卻複雜得多。
人大常委會決定現屆立法會繼續運作至少一年,但沒有表明被DQ的4位議員不可留任。泛民決定留任。他們想不到的是,立法會復會後不夠一個月,人大常委會竟然決定DQ四位以為過了關的議員。
假如特朗普最終敗選,他其實不是輸給拜登,而是不敵他執政4年來因其離經叛道的行為,以及粗鄙荒誕的談吐激發出來的巨大民怨。
警方以觸犯《道路交通條例》的「處假陳述」為由,拘控製作港台《鏗鏘集》的《721誰主真相》編導蔡玉玲。
在點票初期領先對手時,特朗普便急不及待宣布連任成功,以至推文表示民主黨企圖作弊贏出選舉。此舉遭到民主黨及主流媒體猛烈批評,指這是公然挑戰民主制度的醜陋行為。
在凡事政治先行的國安新時代,委任一個有國際地位、無內地人事關連的洋人專才去掌管證券市場,實是高明之舉。
要求內地港人抽一天或半天時間返港投票,藉此履行愛國愛港的責任,實屬合情合理。政府不是日日宣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特色嗎?
香港大學委任曾任教清華大學的兩名學者申作軍及宮鵬為副校長,標誌着未來港大由內地出身的學者領導的趨勢。
今年港府的《施政報告》史無前例被押後無期,讓特首與內地相關部委先商討若干事項,反映香港今不如昔的地位。這個情況令我生起香港融入深圳的想像。
《港區國安法》令一些有幾百年學術自由的知名歐美大學都要定下前所未有的規定,容許學生匿名參與討論或交功課,香港可以是例外嗎?
為了促使陳同佳有更大決心赴台自首,警方應該取消(其實是無必要)對他的「保護」,然後陪同他往台灣指定的窗口辦理赴台手續。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大灣區的發展戰略定位包括依託香港的自由開放經濟體,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場體制,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
看到不同權威人士對校園如何處理「港獨」言論有不同意見,容我表達一些意見,供政府最高層在需要一錘定音前參考。
只要留任的民主派議員肩負以下3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任務,並且貫徹始終,那麼,即使在個別事項上反對無效,依然會在過程中產生積極作用。
香港電影《Z風暴》出現了幾句令人浮想聯翩的對白,對照今天香港的情況,讓我可以借題發揮,與大家分享一些感受。
隨着政治氣候改變,當局透過《港區國安法》要求所有公務員都須宣誓效忠,是大勢所趨,原則上也沒有問題。
上星期,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罕有地發表一篇長達十多頁的聲明,詳細解釋了香港普通法制度包括的原則和確保司法獨立的要素。
目前兩岸關係極度緊張,而特區政府不願與台灣政府接觸,避免政治上行差踏錯,但假如政府官員依然懷有「不忍」的初心,便應該有所作為。
《港區國安法》是由不是奉行普通法的內地草擬,通過前沒有經過在港諮詢,難免令一生在普通法地區審案的外地法官感到疑慮。
12名港人因參與反修例運動,涉嫌觸犯多項罪行,企圖逃離香港期間,被內地公安拘捕,關押在深圳鹽田看守所。政府有關的回應未免顯得官僚,甚至有點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