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香港,不可能是最好、也不應該是最壞的時代,但荒謬之事卻層出不窮。希望當權者正視問題,勿讓香港墮落荒謬時代。
內地不時發生的造假案,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李克強總理指的「突破道德底線」。明顯例子是毒奶粉和假疫苗的受害人都是最應該愛惜的嬰幼兒。
習近平另一金句,雖然不是針對房屋問題,但其實更值得林鄭參考。這就是他經常講的「敢於亮劍」。
「一國兩制」容許香港在對外經貿關係上有獨立身份。除了與不少國家簽署雙邊貿易協議外,香港更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獨立成員,與美國、中國等其他成員享有同等權利。
除了宣布「額外差餉」為兩倍外,政府沒有交代執行空置稅的種種細節,而有關法例還須立法會通過。從發展商的反應看,這項空置稅建議像是官商合演的公關騷。
林鄭月娥任內首年最大的建樹,應該是領導建制派,在立法會成功通過一地兩檢方案。
香港有加起來幾千公頃的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使用價值低的農地、棕地、私人遊樂場,以至綠化地可供使用。
發展商是求財,不是求氣。況且,不少大發展商身兼全國政協,他們應該聽取國家訓示,支持特區政府施政。
平心而論,香港樓價狂升有很多內外因素,不能只靠政府某些行政或稅務措施便可以完全遏止。
組成香港法治的核心元素,例如司法獨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奉行普通法、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等,都在《基本法》內列明。因此,推廣《基本法》當然有必要。
毫無疑問,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對香港本身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特首林鄭月娥在回應議員有關土地供應的提問時,斬釘截鐵地說,她的施政沒有「既得利益」4個字,而她只是關心有沒有足夠的公眾利益,讓政府行使公權力去為社會辦事。
中央對香港最大的心結是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沒有國家觀念。香港回歸,人心未歸,是香港特區政府必須認真處理的問題。
把「香港位於中國南方」想像為香港在中國境外,是連真港獨分子也不容易產生的幻覺。
撇除確保一國兩制不走樣的國策,香港的言論自由有非常重要的實際價值。
下一回合,應該是中美坐下來談判,相信到時依然會有不少戲劇性場面。
在找地建屋上,政府要做的不是尋求永遠不會一致的社會共識,而是確立房屋至上的原則,拿出無比的決心,無懼不同既定利益,特別是權貴階層的反對,有幾盡便去幾盡。
特朗普提出競逐連任的新口號是「讓美國繼續偉大」,可惜他在國內受到「通俄門」和校園槍擊等事的因素困擾,對外又在北韓核武問題上自暴其短,導致他的民望持續不振。
在一個必然會製造貧富差距極大的資本主義社會,商人把賺得的部分財富回饋社會,雖然不是法律要求,卻是應有之義。
在港島區,代替被選舉主任DQ的周庭出戰的區諾軒,以多出不夠一萬票擊敗新民黨的陳家珮,區承認這是慘勝。
政府利用盈餘選擇性派糖其實可以接受,派糖派得不公平,特別是大部分低收入的人士無份享受,卻是大問題。
要取得群眾信任,社會才能穩定、興盛的道理,古今中外的政府領導都明白。
政府在管治上適當包容,絕對是件好事。
隨着經濟持續大幅增長,中國趁勢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但保持克制。
無論梵蒂岡如何解說,這項主教任命安排是中國一直堅持由政府全面掌控宗教事務,不容國家主權受損的重大勝利。
在停課決定上,儘管涉事學生有冒犯教員之嫌,但他們的行為是否嚴重到需要即時被勒令停課,值得商榷。
有權決定她去留的人士是否需要想清楚,鄭若驊繼續做下去到底有什麼好處,而找另一個人代替她是否真的無可能?
觀乎馮檢基的初選表現、近年參選的成績及引起的負評,他會是建制派對手的最佳助選團。
警隊上下必須明白,市民對執法警員的守法要求,遠高於一般人。
與其向精英亮劍,林鄭不如盡特首的責任,替港人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