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眼

逆流傻瓜
作者:海星2020-02-07
我在經營一間逆流的學校,推廣綠色簡樸的生活方式。我也因為辦學,一度生活在低收入的處境,經營學校也不容易,老師的工資一直沒有提高,只能靠熱情來維持。
台灣的理念學校
作者:黃顯華2020-02-01
理念學校與主流的官方教育相比較之下,更標榜和崇尚開放教育理念,真誠面對學習的本質。
另類教育會議2019──傳統教育還適宜嗎?
作者:海星2020-01-25
2019年12月14日,鄉師自然學校舉辦了第一屆另類教育會議,參加人數不算很多,在有限的資源下,我們盡力一試,終於成事了。
美術課堂的創新科技應用——《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20-01-18
「無紙美術」其中一個探索方向當然是在美術創作學習範疇的表現形式,培訓教師如何利用不同軟件,在不同的硬件和平台上進行傳統繪畫創作,和現代設計。
《史記‧伯夷列傳》——關於道德潔癖的啟發
作者:許志榮2020-01-11
政治舞台上的戲碼沒有預告片,既然生於亂世,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面對社會危機,各本其性情,各守其分際,各據其體會,各按其知聞,互相參詳制約,謀定而後動,三思而後行就是一代人修成的正果了。
從戰術和戰略的角度簡介和分析《深度思維》一書
作者:黃顯華2020-01-04
人們經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格局比能力重要。」那麼,怎樣在人生的重要關口,做出大格局、效用超越普通努力的智慧選擇呢?
數衷情:畫出真對話
作者:潘瑩明2019-12-28
在「畫出想法來」的課堂,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環節,是讓學生們哇啦哇啦地說個不停,和同學或老師之間對話,可以讓學生放聲思考,打通自己的思路。
面對創新科技時代,傳統美術創作如何變革?——《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12-20
雖然當代藝術和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好像漸趨概念化和形而上,但也沒有間斷過利用科學技術和概念去進行創作突破。
兒童中心的教育思想
作者:海星2019-12-14
自然學校是一所有很強價值理念取向的學校,在辦學理念的簡介中,「情意自然教育」和「兒童中心的教育思想」便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亦是自校辦學信念的起點。
家庭學校如何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作者:何瑞珠2019-12-07
香港以至華人社會的中小學生功課壓力大,考評焦慮感高,並未能愉快學習;華人文化普遍以為功課及考試壓力能推動學生努力而成績才會好,本文的數據分析正正否證了這個誤解。
香港青少年焦慮感高、幸福感低對家長及老師的啟示
作者:何瑞珠2019-11-30
本文結合PISA及HBSC兩組數據,探討香港中小學生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以及功課壓力、考試焦慮感和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並提出家庭及學校可行的方向。
美術教育如何有效應對科技革新?——《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11-23
在科技的時代,我們就像是「技術移民」,我們懂得不如「原住民」多,適應不如他們快,但是這是個讓「老師」更像老師的契機,我們可以介紹和組織資源給學生。現時只要回答:你的藝術教育裏,科技出席了嗎?
一首革命文宣的啟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作者:許志榮2019-11-15
這首軍歌的內容不講大道理,三大紀律的重點在於服從命令,並且要大公無私,一切行動以群眾的利益為依歸;八項注意緊扣士兵的具體行為表現,提升文明素質。
成長心態與學校改進
作者:黃顯華2019-11-09
才能是可以經由鍛鍊改變,把挫折視為挑戰,只有盡一切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數衷情:錯中有思考
作者:潘瑩明2019-11-02
「畫出想法來」是先給學生打開一個投入學習的闊門,營造一個活潑貼地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放膽嘗試,用自己擅長的工具去展示自己的思考的角度。
現代科技如何為美術教育賦能——《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10-26
筆者今年8月初便以「現代科技如何為美術教育賦能」這個主題,在內地一個藝術教育論壇,探究美術教育應用科技滯後的問題和各種可行發展策略。
從「設計思維」看未來的夥伴協作與學校改進
作者:黃顯華2019-10-19
一向以來,學者多從教育的角度去探討學校課題。在本文,筆者嘗試從一個頗有影響力的商業管理角度(即「設計思維」),論述通過夥伴協作以促進學校改進的努力。
罷課也有學習
作者:海星2019-10-12
「沒有未來的世界,我們還要上學嗎?上學學習的意義在哪裏?」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需回應這些問題,怎樣能守護孩子的未來?學校教育又如何回應當下的處境?教育需要怎樣的變革,才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管寧割席的前世今生
作者:許志榮2019-10-05
將古人的言行以童話方式傳授給孩子,許多時是一種罔顧認知水平的糟蹋。更有甚者,孩子長大了自以為已懂得箇中道理而再沒有興趣細讀原文,變相把經典的精華束之於高閣,實在非常可惜。
權力是孩子內在而重要的需要
作者:海星2019-09-28
老師願意虛心聆聽,放下要孩子聽話的想法,不把不聽話視作反抗。事實上,孩子除了溫飽、遊戲和被愛的需要以外,「權力」也是一種內在而且重要的需要。
數衷情:錯得好!
作者:潘瑩明2019-09-21
其實老師都會認同,學生犯錯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切入點。學生敢於寫出有別於標準答案的做法,我們才能夠和他們有真正的思想交流,不用強逼他們不明不白地死跟一種做法。
設置開放空間 推動民主教育
作者:海星2019-09-14
開放空間的設立,最重要的,是參與感到會議不是只有沉悶及單向的講座,不用只是吸收大量資訊,還有文化交流,分享心得,加強互動,增加年輕人的投入感。
藝術創意教育──《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09-07
比較四地「創意教育」策略,發現於架構上以台灣做得較好。因為台灣把「創意教育」獨立成一個政策,在各縣市、社區推動,覆蓋面廣泛。
香港整體人口及青少年的生活滿意度:家庭及學校支援的影響
作者:何瑞珠2019-08-31
整體而言,在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時,不單考慮國內生產總值,還需納入經濟以外的因素,這是現今國際的大趨勢。很多國家(特別是富裕國家)愈發意識到,迅速的經濟增長並不能保證人民的福祉得以提升。
香港整體人口及青少年的生活滿意度:年齡與趨勢
作者:何瑞珠2019-08-24
由小學至初中階段的香港青少年,他們是否幸福呢?有什麼因素有助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呢?
岳飛少年時代的勇武規條
作者:許志榮2019-08-17
就應對時局而言,岳飛這位古代名將的成長經歷,亦有助於我們「生於亂世,有種責任」的一代人好好思量,引為參考。施教者若能因勢利導,以機靈善巧的方式讓學生領略它的豐富內涵,實在比照本宣科有意義得多。
STEM + “A” ——《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08-10
2011年,美國佛吉尼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學者Georgette Yakman提出加入文化、藝術元素A,以回應千禧年代強調創意教育和文化學習的課改主調,所以STEAM成為課程設計的變奏。
化解之道在聆聽
作者:海星2019-08-03
聆聽不容易,特別是對握有權力者如老師、家長,以至官員特首等,要能聆聽孩子的心聲,總是碰到困難。
「H2+」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總結
作者:林桂光2019-07-27
一個完整的STEM+課程框架,可以由「硬件和技術(H2)學習」開始,再加上所選定學科相關課題和階段性目標的學習延伸。
藝術學習空間優化的思考──《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07-20
90年代筆者在進修管理學,當時流行一種理論,倡導企業改善職員工作場所的環境設計,包括利用色彩配襯、溫度調節、空間設置、家具改變,以致增添優閒設備等手段,以期提升工作效率、促進創意表現、提高生產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