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05:33:4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教育眼

家長如何在家指導兒童畫?
作者:林桂光2023-02-25
目前大部分家長都願意參與親子輔導,只要在相應範疇的基本知識和技巧能夠提升,家教絕對可以作為校內、校外幼兒美術教育的助力。
天人交感,物我成全──春聯的玄機
作者:許志榮2023-02-18
據內地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查考,最早的春聯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比一般認為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早了200多年。前者未知作者,後者為後蜀末代之君孟昶的作品。
給孩子選擇美術班要怎樣考慮?
作者:林桂光2023-02-11
有專家曾經做過一個相關的調查,發現幾乎95%以上的美術班都在「教」孩子怎樣照着一個範作學畫。這樣的學就不如不學,是在摧殘孩子,把他們裝進包裝袋,成了統一牌的速食麵。
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及其實現的關鍵
作者:黃顯華2023-02-04
各國必須認識到,行善符合自身利益:如果無法協調國家和國際利益之間的權衡,人類福祉的長期收益很容易受到損害。那麼,政府需要做些什麼具體行動?
小孩到底要學多久才會畫畫?
作者:林桂光2023-01-28
無時不刻心中都有畫的人,這才是真的學會畫畫。這才是孩子上美術課的目的。所以不要問這個問題,要學多久?保證絕對很慢,因為老師也還沒學完,家長還未開始學。
從教育角度看經典
作者:許志榮2023-01-21
後人讀〈師說〉,不妨將那個金句拓展為:「傳道、授業、解惑、開新」。韓愈生於今日的多元社會,或者不會反對吧
簡筆畫會抹殺孩子創造力嗎?
作者:林桂光2023-01-14
藝術之所以不同於生產流水線上的產品,就在於它是獨特的,有創造性的。給了孩子一個框框,並要求他摹仿,會限制他們關於事物的想像。
為所有兒童促進公平和賦權的教育──2022年一丹獎得主Linda Darling-Hammond的貢獻
作者:黃顯華2023-01-07
一丹獎的願景是通過教育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Linda恰好符合這一願景。無論社會背景、性別和地域如何,她都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動力,看到每個學習者都能發揮他們的潛力。
在學生退學及教師離職潮下,不一樣的學校生態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31
走了這麼多學生,香港會否有足夠人才應付將來社會的需要?如此嚴峻的局面,教育局怎能放手讓個別學校自己面對?學校又可以如何面對?教育局提出的「軟着陸」,具體政策內容是什麼?
冬至‧月如鈎──融合經典的練筆
作者:許志榮2022-12-24
在殿堂級的文字之外,在寫作方面弘揚經典美學還有許多門徑。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的一個論點在研習經典和仿古寫作方面給我們很有意思的啟發。
美育家教──色彩如何影響孩子?
作者:林桂光2022-12-16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阿爾修勒博士曾進行為期一年的兒童色彩調查研究。他發現,對於孩子們來說,色彩有其固定的意義。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為孩子搭配出一個繽紛且健康的彩色環境?
豐盛的學習之旅:學生怎樣看大學的通識教育?
作者:黃顯華2022-12-12
本文以科目的性質、協作、應用、學出望外和社會化學習5個角度,分析5個學生的個人反思報告。
我怕!──那些年的成長個案
作者:許志榮2022-12-02
我們在生活上遇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促使我們成長的元素和動力。對孩子來說,家庭和學校是兩個主要的學習場景,家庭成員和學校的師長如果能掌握現場的時機,循循善誘,對於孩子的成長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孩子畫畫不專心怎麼辦?
作者:林桂光2022-11-26
孩子不能專心作畫,這是常見的現象,為什麼呢?怎樣引導孩子專心地作畫呢?
節日的祝福與危機──梨泰院事故的懸念
作者:許志榮2022-11-19
在這樣的人間,我們的確得到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自由,然而,若抓不住人類的自覺和尊嚴,節日氣氛的轉化,除了青少年取向的消費風光,究竟還剩下些什麼刻骨銘心的意義?
早期美術教育對幼兒智力開發有什麼影響?
作者:林桂光2022-11-12
美術教育是人類社會一項重要的文化素質教育活動,對培養幼兒的情感、觀察力、積極性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對幼兒進行早期繪畫學習,最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發展建構學習的歷程:對學習和課程的反思
作者:黃顯華2022-11-05
中大伍宜孫書院所有學生都要參與通識教育課程,這門課更新了學生對學習的理解,給予實踐新學習理念和方式的機會,有助未來的持續和自主學習過程,也促進了個人成長。
「博文約禮」──中文大學校訓的時代意義
作者:許志榮2022-10-29
大學之道是人間倫理的座標,建構優秀文化的磐石。它要面對的是意識形態、族群偏見、民粹躁動和威權扞格。在動靜、進退之間,不固執一端,須有本末、終始、先後的考量,這對我們當前的處境實在是發聾振聵的啟發。
看看日本兒童美術教育專家有哪些美育觀點?
作者:林桂光2022-10-22
在幼兒美術學習,「聽」和「看」都很重要,所以學習活動設計必須留有互動環節。合適的教學策略是學習目標要具體、統一;表現形式幼兒班可自由一點,少兒班可明確一點,青少年可引導生活探究。
減負政策的歷史回顧與課後服務對策
作者:黃顯華2022-10-14
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部門頒布的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政策文本多不勝數。但這些三令五申的政策不但沒有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更在教育內卷化、唯分數、升學論、超前教育等觀念的影響下陷入減負和增負的怪循環。
孟母三遷的意外收穫
作者:許志榮2022-10-07
至於「孟母三遷」,一般人在意她的取捨依據,甚至帶有階層歧視的意識。不過對幼童的成長來說,遠離市井營利之徒以及生死墓葬的玄虛想像,作為啟蒙教育的抉擇,正如孔子因材施教的「無(毋)友不如己者」。
良師益友
作者:黃顯華2022-10-01
多少年來,海泉兄關心社會。認識國家。進而努力在工作中,盡量把他的所學,所專,去幫助不同領域,不同階層的朋友。
兒童審美能力如何培養?
作者:林桂光2022-09-24
審美教育應該成為素質教育一個重要的範疇,審美素養更應該作為國民教育一項重要的能力指標,我們下一代才成能真正提升文化水平和創意表現。要達成這個目標無論家庭、學校、社會、單位都要共同努力。
蝸牛列傳──融合經典的練筆
作者:許志榮2022-09-17
將經典的情意、境界結合世情,再斟酌中國文字的美學元素融入現代作品中,對年輕讀者來說,會較有親切感。
以形成性評估促進學員的學習──我的教學經驗
作者:黃顯華2022-09-10
多年教授研究生「課程設計」一科時,學員的品流非常多元,人數一般都有60、70人。他們有大、中、小、幼的教師,教授不同科目,具有不同年數的教學經驗……筆者怎樣去處理這種「個別差異」呢?
以多元智能和回饋改善教與學──我的教學經驗
作者:黃顯華2022-09-03
早年受到不少啟發,作者嘗試從下列多方面試圖改變傳統的教學法,本文嘗試回顧作者在大學教授的生涯中,如何從城市設計開展多元的智能學習、促進同學合作,明白合作共贏的道理,以及增加中期回饋以期改善自己的教法。
美育家教:幼兒繪畫會經歷哪些發展階段?家長怎麼輔導?
作者:林桂光2022-08-26
若能及早認識幼兒各年齡的繪畫能力發展重點及特徵,從無意義的塗鴉畫到有主題、有意義的內容,可以比較容易判定哪類繪畫表現正常、哪類表現特有個性。
褒貶藺相如──司馬遷的兩翼書寫
作者:許志榮2022-08-20
自從〈廉頗藺相如列傳〉成為公開試考核的經典篇章,坊間關於藺相如的人物形象已有大體的分析。不過原文的字裏行間和脈絡呼應之處,仍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細節,可作為褒貶藺相如的參考。
美育家教──如何引導有美術才能的孩子?
作者:林桂光2022-08-13
兒童創意表現最大的助力應該是家長鼓勵、正確學習形式和爭取表現機會,「才能」的差異不是關鍵因素。很多個案都證明:人與人的差距,最小的是智商/天份,最大的是堅毅。
從「不再教書」開始──我的教學經驗
作者:黃顯華2022-08-06
作者先後任教了3年小學、11年中學、20多年大學和研究院,教學經歷豐厚。受到陶行知和巴西教育家Paulo Freire的啟示,開始探求多元化啟發學生學習及思考的方法。當年的多元智能學習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