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眼

從國際視域看香港學童參與運動的情況
作者:何瑞珠2023-07-28
適切運動與身心健康之間的正向關聯毋庸置疑,「學童身心靈健康評估計劃」但問及參加者參與「體能活動」及「劇烈運動」的情況,得出的結果令人省思。
典故的迷宮──乾隆皇一首情詩的敗筆
作者:許志榮2023-07-22
最近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一個展覽讓觀眾在地上躺着欣賞詩歌。現場的設計效果當然有新意,至於感受如何則見仁見智。不過就乾隆夢見孝賢的情詩而言,只要讀懂詞句,再探究其典故,總有尷尬的感覺。
有空間才能創造,還是有創造才有空間?──香港小學教育的課程發展路向
作者:徐俊祥2023-07-14
如果我們再埋怨沒有空間,故難以創建課程,倒不如說我們所有教育持份者,都未能盡責好好全面把握「空間」的意義。學與教都如是,我們敢於創造,才會有空間。
幼兒學畫,什麼時候適合找專業老師?
作者:林桂光2023-07-08
經常有朋友問:「有繪畫天份的兒童應該在甚麼年紀跟老師學畫畫?」個人的回應是:「其實幼兒毋須跟固定的老師學習,讓他們自己發揮可能更好。
對課程設計各方面的提問──義務教育課程方案
作者:黃顯華2023-06-30
2022年中央政府頒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當中筆者對修訂原則、培養目標、基本原則、課程實施等仍有不少問題,有待解答。
由「汨羅江」到「滾滾長江東逝水」
作者:許志榮2023-06-24
最近維多利亞港兩隻黃色的小鴨剛退場,接踵而來是龍舟競渡,促進消費的鼓聲。這個悼念屈原的方式還算有點正面,可是愛國悲情的渲染,面對當前的社會狀態,還須有所節制。
為什麼孩子在家裏不畫畫?
作者:林桂光2023-06-17
學校美育和家庭美育,可以應用的引導形式和策略非常多,也很簡單、很基本,不用擔心條件問題、資源問題;也不用過度發掘所謂最新的材料和技法,只需要「用心」和「經營」。
漂泊‧一代人
作者:許志榮2023-06-10
一個國際大都會,衣食住行不必外遊,模擬的異國風情都擺設在眼前,甚至連大眾儀容裝扮的風格也亦步亦趨了。可是與族群相關的土產卻可令人產生豐富的倫理和審美想像。
課程和教學設計改革的一般程式和條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
作者:黃顯華2023-06-03
中國在2022年頒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期望義務教育課程能夠與時俱進。這一次的改革有什麼主要的變化呢?教育方案有什麼重點?
培養幼兒繪畫興趣有何妙計?
作者:林桂光2023-05-27
幼兒早期繪畫非常有利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活躍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的智力。但是幼兒對繪畫興趣並非生來就有,家長可透過策略加以引導。
古代有采詩之官,我們需要代言體的書寫
作者:許志榮2023-05-20
鑑古知今,香港面對當前的考驗必須審時度勢,及早放下鬥爭意識,化解人民內部的矛盾。以法令的震懾收拾殘局或有一時之效,但長治久安必須從理順民心着手,秦朝衝鋒陷陣的前車之鑑,實在不容忽視。
提升文藝素養 裝備兒童應對AI科技
作者:林桂光2023-05-13
隨着人工智能崛起,不少人正使用人工智能應用程式繪畫。這種預見逐漸常態化的藝術創意活動,除了語文、邏輯能力外,個人藝術修養和審美判斷更形重要。
香港中文大學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黃顯華2023-05-06
2022年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學整體評分全港最高,並於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表現出眾。
新世代的小寶貝──誰的責任?
作者:許志榮2023-04-29
「大同與小康」、「近者說(悅),遠者來」似乎愈來愈虛無縹緲。我們的明天,會「進化」成為長生不老、不必傳宗接代的AI嗎?
家長如何看待幼兒的繪畫作業?
作者:林桂光2023-04-22
任何學習階段的藝術教育,技巧與情感表現都要兼顧。能提供「多元性模仿」也算有利創造力的發展,關鍵在於要配合年齡發展需要進行「輕」與「重」的合適安排。
救贖──文明與信仰的迷思
作者:許志榮2023-04-15
那些年的信仰,曾經救贖蒼生;到如今,我們能夠贖回日月星辰背後的信仰嗎?
培養幼兒繪畫好處多,家長應該關注什麼?
作者:林桂光2023-04-07
在人工智能系統面世後,培養孩子的共通能力,尤其是藝術能力變得比以前更為重要。孩子作品愈積愈多,到底哪些該留,哪些該扔?幼兒的不同發展階段特徵或者可以有助家長決定。
大學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有什麼作用?大學生有多了解?
作者:黃顯華2023-04-03
高等教育機構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如何實踐自己的社會責任?大學生又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有多少了解?
道謝,需要理由嗎?
作者:許志榮2023-03-25
道謝是一種基於感悟的情意表達,對兒童來說,不是有討論空間的議題,不須以是非黑白的邏輯推理予以折服,或者以獎賞激勵他們實踐理性演繹出來的「真理」。
如何看待孩子參加繪畫比賽這件事?
作者:林桂光2023-03-18
教兒童畫畫是非常難的。難點在於不能教兒童過多的技巧,只能啟發、引導。有些家長會把自己孩子畫不好歸咎於教師,認為「手把手」地教才是負責的好老師,這有欠公平。
戰神的盛宴──融合經典的練筆
作者:許志榮2023-03-11
儘管捱過內外戰爭之苦,卻在文字世界裏泛濫着戰爭的比喻。以修辭角度而言,當然是靈活的套用,有一定的勵志作用。不過一旦漫無止境,可能會淡化戰爭的邪惡本質,激化人際關係的矛盾,釀成文明的風土病。
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其他目標之間的關係
作者:黃顯華2023-03-04
兩位學者Vladimirova和Sustain基於對37份聯合國發表的全球報告的內容作出詳盡分析,研究了教育與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之間不同程度的聯繫。
家長如何在家指導兒童畫?
作者:林桂光2023-02-25
目前大部分家長都願意參與親子輔導,只要在相應範疇的基本知識和技巧能夠提升,家教絕對可以作為校內、校外幼兒美術教育的助力。
天人交感,物我成全──春聯的玄機
作者:許志榮2023-02-18
據內地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查考,最早的春聯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比一般認為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早了200多年。前者未知作者,後者為後蜀末代之君孟昶的作品。
給孩子選擇美術班要怎樣考慮?
作者:林桂光2023-02-11
有專家曾經做過一個相關的調查,發現幾乎95%以上的美術班都在「教」孩子怎樣照着一個範作學畫。這樣的學就不如不學,是在摧殘孩子,把他們裝進包裝袋,成了統一牌的速食麵。
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及其實現的關鍵
作者:黃顯華2023-02-04
各國必須認識到,行善符合自身利益:如果無法協調國家和國際利益之間的權衡,人類福祉的長期收益很容易受到損害。那麼,政府需要做些什麼具體行動?
小孩到底要學多久才會畫畫?
作者:林桂光2023-01-28
無時不刻心中都有畫的人,這才是真的學會畫畫。這才是孩子上美術課的目的。所以不要問這個問題,要學多久?保證絕對很慢,因為老師也還沒學完,家長還未開始學。
從教育角度看經典
作者:許志榮2023-01-21
後人讀〈師說〉,不妨將那個金句拓展為:「傳道、授業、解惑、開新」。韓愈生於今日的多元社會,或者不會反對吧
簡筆畫會抹殺孩子創造力嗎?
作者:林桂光2023-01-14
藝術之所以不同於生產流水線上的產品,就在於它是獨特的,有創造性的。給了孩子一個框框,並要求他摹仿,會限制他們關於事物的想像。
為所有兒童促進公平和賦權的教育──2022年一丹獎得主Linda Darling-Hammond的貢獻
作者:黃顯華2023-01-07
一丹獎的願景是通過教育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Linda恰好符合這一願景。無論社會背景、性別和地域如何,她都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動力,看到每個學習者都能發揮他們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