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教育不是在「教」書,而是以自身的真誠與教學能量來感染學生,讓每個學生深深感受到前線教師的教學魅力。

前線勞動者生活素質的折讓,當然要報以合理的薪酬,不過縱使提高了依然是最低的工資,只是象徵式的彌補而已。

吳軍強調:「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和造就擁有自由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有能力、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才。」

如果未能認識價值觀的複雜本質,單純以大量堆砌的內容灌輸式地去「教」學生價值觀,恐怕只會弄巧反拙,緣木求魚而已。

真正的桃花源永遠是人間據點的下一站、夢裏依稀的烏托邦,行有餘力而無悔無怨付出代價的問津者,請從容加油。

2022年,自然學校踏入第15年,我們瞻前顧後,交流想法,感恩遇見過去至今的教職員、家長、學生,校董及公司董事,他們都是成就自校的一份子,同樣寶貴!

相對於單職或者斜槓族的男士而言,她們的委屈、折讓甚至犧牲,實在不容忽視。

校長在場時老師們都不願多發表意見,一旦校長不在場討論氣氛卻熱烈起來,可見校長角色對討論素質的優劣,以至對計劃的推展有多大影響,這點很值得作為校長的學校領導人作深刻的反思。

國際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市場驅動的行業,英國高等教育部門應該真正將此視為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合作以實現互惠互利的機會。這增加了英國的大學消除中國風險的困難。

儘管世道艱難,途人熙來攘往,只要你在意,春天也許就在你不忍心踐踏的跟前。

科學求真求知,人文求善求美,兩者相輔相成。在學習中,我們經常提及「科普」,然而,我們可否加入「人普」?

近些年中國大陸的教育政策既沒有實質提升教育總體品質,也沒有讓教育界展現出更大的內在公平性或社會適應性,反而人為地壓縮了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空間。

香港實施普及教育至今已有40多年,多少人在當中為追求優質教育而付出了努力,又有多少家長為子女尋尋覓覓?

世情跌宕,年輕人更應冷靜沉着,盤點自己在高原期的版圖裏,仍可跳飛機的極限,好好愛惜自己。

上海的普通高中課程設置,過去20多年間也努力地謀求多樣化和具選擇性。不過,目前為止,高中3年的課程範圍事實上限定死的。相比之下,M校4年的課程框架中,給予了學生大得多的選擇空間。

你的孩子或許會有一些特徵,讓你覺得難以溝通,懷疑他/她是不是有什麼毛病。但是,這些也可能是高創造力群體的特徵。

人類文化的熱點不在赤道,都在北半球;承擔警戒和療癒使命的宗教,也植根在這片熱惱喧騰的土地上。苦寒然後知春暖,黑夜更需要繽紛的廟街、蘭桂坊。

如果我們未能夠透過回望與前瞻,逐步疏理常識科合與分的理據和來龍去脈,對兩個新設學科他日推行課程時的施教重點,及與剛發布《小學課程指引》中課程發展路向的配合,都會容易出現重大的缺失。

告別嬰兒期,剛剛進入幼兒期的兒童,雖然還會不時地喜歡在媽媽懷裏撒嬌,用小手摸一摸媽媽的胸部,回味一下吃奶的感覺,但智力和行為發展開始會出現顯著的變化。

滄海橫流,波瀾往復,但願青山依舊在,不必加建瘋人院;依依眼底夕陽紅,不再是焚書坑儒的烈焰。

在縮小全球富人和窮人群體之間參與高等教育的差距方面,僅取得很小的進展。在一些較大的系統中,尤其是印度和美國,這些差距正在擴大。

我們都喜歡由「0」開始計算孩子的分數,要他們遷善改過;對於自己,卻由「100」做起點,然後微調,皆大歡喜。

讓小孩分辨左右,例如吃飯時知道用的是哪隻手。鼓勵記住左手、右手、左眼、右眼等。遊戲時也多讓他們摸摸自己的左耳、右耳,摸對了就及時表揚,可以加強他們的空間感知能力。

一粒小小的種子可以找到寄託終身的安全土壤,有所着落,實在是個幸運兒。可是,在天藍色的聯合國旗幟下,有些版圖烽煙瀰漫,塗炭生靈,公道嗎?

我們必須做出更加一致的努力,讓入學和成功畢業更加公平。這不僅有助於個人提高自己成功的機會,而且將使整個社會受益。

要發揮教學的最大影響力,抵消對學生學習千頭萬緒、無處不在的種種負面因素,我認為最關鍵仍是教育的感染力。

筆者聽到最多的意見都認為推行創意教育不容易,學生的創意表現也難於評估。筆者通常回應指出,這兩方面都沒有難度,方法和工具都很多,最重要是有漸進變革的意願和開放學習的心態。

2023年10月8日,適值「寒露」節氣,颱風「小犬」掠過香江,國際風雲撲面,唯以述懷之作,應對窗外咆哮。

國際學生在決定選擇哪所大學出國留學時會考慮很多因素。大學排名幾乎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大學排名是什麼?它們對學生意味着什麼?它們對於學生最終決策的重要性有多大?

知識的綜合與應用是一體兩面。很明顯,知識需要綜合,才能應用;沒有應用機會的知識,根本就無法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