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言宏論

趙樂際會晤港區政協 喜大於憂
作者:阮紀宏2018-03-08
中央領導人的發言稿有沒有講「高度自治」、在哪個段落講,或者發言稿關於香港的部分有多少字,這種分析是否具有邏輯根據,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或經長時間反覆驗證才能夠成立。
開放改革第二個高潮的香港作用
作者:阮紀宏2018-02-20
回歸後的香港,特區政府無所事事、缺乏目標,商人也缺乏新招。香港在內地開放改革的大潮中,聲名狼藉。
香港搞「內交」需要朝野兼顧
作者:阮紀宏2018-02-06
水貨客困擾上水居民,港人稱內地遊客為「蝗蟲」;到中央高調批評香港出現「港獨」,內地網民自發響應,有從理論高度的聲討,有出於民族感情的開罵,更多的是訴諸感觀的辱罵⋯⋯香港的「內交」不能只對上不對下。
香港喪失為國家培養人才資格茲事體大
作者:阮紀宏2018-01-31
來港內地生的數量,長期以雙位數增長,然而近年增幅放緩。
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作者:阮紀宏2018-01-09
實施一地兩檢才能使高鐵產生經濟效益的道理, 早就以經濟角度和實際角度說清楚。但正本清源, 修建高鐵香港段以至港珠澳大橋,都是政治問題。
港大未來需要什麼樣的校長
作者:阮紀宏2018-01-05
香港大學校長應有令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使命,而新校長張翔強調推動香港與中國大陸的合作。
十九大以後的林鄭首次述職有何看頭?
作者:阮紀宏2017-12-13
既然是一家人,就有長幼之分,就應該把話挑明講清楚,讓大家不要花時間互相猜疑。這種做法,近年愈漸明顯。
選賢與能提高人大代表認受性
作者:阮紀宏2017-12-07
港區人大代表要提高他們在香港市民心目中的認受性,本身有先天的制約。所以在選舉什麼人當代表的時候,應該更加從參政議政能力的角度出發。
增加人大知識界比例有利化解矛盾
作者:阮紀宏2017-11-23
某個界別的代表從單一界別出發所形成的意見與建議,即使是如何的真知灼見,未必可能有整體的大格局角度;知識界的代表,則有可能比較客觀和從長遠利益出發。
五大爭論未清何來歷史定論
作者:阮紀宏2017-11-08
歷史學有嚴謹的要求,如何對待史料、史觀等,是學術問題, 不容非學術的政客說三道四。
香港與國家成為利益共同體
作者:阮紀宏2017-11-01
一直以來,中共或者中央政府都是單向地對香港宣布方針政策,以及對恪守一國兩制原則的承諾,直到香港出現很多不滿與怨憤。
港珠澳大橋通車需要靈活處理問題
作者:阮紀宏2017-10-20
內地由於體制問題可以犧牲原則而靈活處理,香港一方在任何問題上都要嚴格按照法律授權處理,絲毫沒有靈活的安排。
香港並非政治特區
作者:阮紀宏2017-09-18
大學校園是香港的政治特區嗎?香港是中國的政治特區嗎?
一個政黨的淪落
作者:阮紀宏2017-08-17
這個政黨今後所得的選票,將會證明他們是錯的。
德國禁止納粹敬禮 香港無視仇恨言論
作者:阮紀宏2017-08-09
為了避免歷史重演,德國人禁止納粹的傳播,放棄了部分的言論自由和表達自由。
如何透過兩岸命題看內地和香港融合問題?
作者:阮紀宏2017-06-06
如果我們將兩岸統一命題套到香港,就是內地跟香港融合問題。
拜會非謝票 謝票非受操控
作者:阮紀宏2017-03-28
中央跟香港同在一國,不是外交,「一國兩制」的禮儀, 也正逐步形成中。
此AO不同彼AO 政治家才能選特首
作者:阮紀宏2017-01-12
回歸以後,政務官有機會成為司長,在政務官和整個公務員序列中,有一個清晰的上下級關係。
香港年青人所謂的「生逢亂世」
作者:阮紀宏2017-01-08
香港應參照歷史上處理地方政府的做法,要求特首參選人要立場鮮明的對付港獨,是從全局出發,再順理成章不過的事情。
Plan B 還沒有啟動
作者:阮紀宏2016-12-13
既然梁振英是 Plan A,他放棄參選或者被勸退,就會重新認定首選人選,該人選才會成為 Plan B。
翻盤後的選情不改中央的分量
作者:阮紀宏2016-12-11
梁振英棄選,對他個人來說是放棄了多年部署,但因此而排除了未能通過參選門檻或者低票落敗而令中央尷尬,對於北京來說,某種程度是有功的。
闖紅燈是想執死雞還是攪局?
作者:阮紀宏2016-12-06
選舉永遠沒有絕對,民意機構的調查也不可信,既然什麼可能都會發生,參選者抱着執死雞的心態參選也就無可非議了。執意闖紅燈的可能不止他一人,但誰能笑到最後目前還不好說。
北京對屬意人選仍然舉棋不定
作者:阮紀宏2016-11-20
今年的情况跟五年前十分不同。如果中央已經屬意梁振英,早在幾個月前就會做出明示或暗示;為什麼會將明示或暗示一推再推,先是說等立法會選舉結果出來以後就可以做出決定,現在又說等選委會選舉結果出來以後才能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