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為什麼現代人這麼容易落入被人激怒的圈套呢?原來被冤枉是人最不能忍受的,偏偏現在流行甩鍋,政府一直把缺疫苗之事怪罪到別人頭上,使好心人士很灰心。
疫情中,人們的焦慮容易滋養出憎恨與懷疑。但危機會長出智慧,在這個無奈的時刻,更需要少點口水、多點關心,一起努力活下去。
在沒有疫苗可打時,唯一自保方式,便是提升自己免疫力。千萬不要被政客激怒,活著便是贏家,我們一定要活到疫苗到來,哪怕地老天荒。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有科學根據。研究發現團體平均判斷值,贏過最聰明的個人,外人意見也比自己人接近真實,用在疫情亦是。
台灣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假如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那必然是自己的錯。片中原住民的孩子去參加歌唱比賽,聽到別人唱的與他們不同,馬上驚慌想逃回部落,不敢上台。
台灣現在弊病叢生,其實不是沒有人看到病源,也不是沒有人指出解方,而是選舉頻繁,政客為選票,不願去做不能馬上立竿見影的事。
當孩子面臨霸凌,該如何讓對方放棄?大腦可以訓練做不擅長的事,對付霸凌者時,就是鼓勵孩子改變自己,讓對方自動遠離。
數字有時看起來很公平,但是碰到跟人有關的事情時,一定要考慮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因為不管什麼政策,永遠會有對策。
公平是維持社會安定的要素,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聽覺是最早成熟的感官,要愛護它,因為它要伴你一生。
現代人壽命愈來愈長,人生規劃也更不一樣了。但長命百歲的臥床是禍不是福,除非身體健康,未來教育除了知識與品德,4Q更缺一不可。
孩子的自信只有一個來源,就是長期被肯定。假資優被戳破時,傷害更大。
中醫有許多療效,人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背後跟多數人對中華文化的體認及民族性有關。為何會這樣?從近來台灣故宮爭議,也能看出端倪。
只有體驗才會產生感動,只有感動才會產生改變。當學生體會到古代沒有紙的不便時,他們便覺得現在有紙真好,影印時就自動用雙面印了。
人類的社會行為,是透過不斷地學習與模仿。建立與傳承一套文化,根本不須仰賴任何理論,但你以為的自由意志,為何受限於傳統的框架?
讓學生盡量運動,在現在疫情的時候比其他任何時期都更重要,運動抑制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而皮質醇會壓抑免疫系統。如果孩子體能好,他會有更高的學習和心智運作效率。
社交距離、封城,當人們不能任意與他人接觸,反而多了做白日夢的機會。別以為浪費時間,這能幫你想出解方,處理一直搞不定的問題。
我戰戰兢兢打開日記,第一頁便是父親的親筆字「真正的自由是不想做時,有不做的自由」。我立刻想起小時候他教我們的:人要勤儉,勤能有餘,儉則無缺。
從裂縫中綻放的小花、危險時拚命一搏的老鼠,自然界中動植物面臨困境時所展現的生命力,或許正是人們面對逆境時,最好的提醒。
創造力從神經學上來說,就是超強的聯想力:兩個不相干的迴路碰在一起,活化了第三條迴路,產生了本來不會想到的點子。
愈沒自信的人,愈會欺負弱小來滿足虛榮心。動物都懂得欺軟怕硬,國際上也常見大欺小,台灣如何扭轉「弱國無外交」局面?
孩子在小時候一定要管教,沒有外在的限制,內在的控制也不會產生。自由是有條件的,能負責任才能給自由。無奈木已成舟,只好來請我幫忙。但是怎麼幫呢?現在的孩子受教嗎?
研究證實,驚訝是學習的重要驅力,人腦和人工智慧一樣,是從錯誤中學習,教育不該懲罰錯誤,而是該給予回饋。
我們一般都認為細菌不好,其實細菌也有好的,盤尼西林就是細菌,把森林落葉分解成腐植土的也是細菌。最近有很多研究都發現自閉症、巴金森症、阿茲海默症跟腸道中的微生物有關係。
許多證據指出,寂寞容易讓人生病。但有人在派對上感到寂寞,有人獨居卻不孤單。醫界如何實驗,研究過去認為無法量化的情緒?
人有很多不理性的行為。我一邊看古倫姆斯的《反智》,一邊想「人怎麼可能這麼愚蠢?」但是事實卻是如此。
有些人見不得別人好,但也有人樂於雪中送炭。西班牙三項鐵人競賽出現動人的「讓獎牌」事件,在日趨功利、失信的社會代表什麼意義?
台灣升學壓力,讓人70歲還會作考試噩夢。但美國研究發現,要吸收知識,必須用腦去想。去掉分數的夢魘,測驗確實是學習好方法。
俗語說「做工不由東,累死也無功」沒有依照大腦記憶的本質去讀書,即使三更燈火五更雞,考試的成績也不理想。
5000年前文字問世後,人類大腦也發生了變化,處理文字的腦功能,把辨識面孔功能趕到一邊。我們該如何善用這種競爭關係,強化自己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