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自唱

梅艷芳與翁美玲
作者:劉銳紹2021-11-19
果然,阿梅一出手,其他僑領紛紛認購,不在話下。但其實阿梅的豪氣(甚至是豪勇之氣)遠遠不只這1000元。
名與實哪一個重要?
作者:劉銳紹2021-11-16
中美進行了兩年多的貿易戰,如今已變成「超限戰」,即超出任何界限的戰爭。不過,雙方也發現既不能壓倒甚至吃掉對方,還可能兩敗俱傷,所以近期已開始互相收掣。
Mirror比《決議》更吸引
作者:劉銳紹2021-11-12
在特定的國情下,必須思想統一,才能凝聚力量。我對此也不一概反對,但問題是:凝聚力量是否只有「統一思想」這種辦法?相反,在方向基本一致之下,是否可以讓大家談得更真,更深,更透?
百無一用是鬥氣
作者:劉銳紹2021-11-05
最近港府擴大使用「安心出行」,此舉不一定是壞事,但港府的手法令人感到不舒服,甚至疑惑多多。
清溪猶活碧雲天
作者:劉銳紹2021-11-02
今天秋水雖少,但春水將至,定會把一泓澄碧再變清溪。那麼,為何被今天的秋景所困?
包容從心出發
作者:劉銳紹2021-10-29
官方對外界的聲音,包括建制的意見有多少重視呢?外界不能量化,但至少無法使用「從善如流」形容。建制人士也心中有數,林鄭月娥能聽得進多少非權力來源的意見呢?
香港「不能加油」?
作者:劉銳紹2021-10-26
馬拉松賽事大會說,不希望加入政治元素,大家都贊成;可是,是誰製造和加入政治元素?主辦單位對「政治元素」和「香港加油」的態度前後不同,是否某種「政治元素」正發揮作用?
難以釋疑的「連任報告」
作者:劉銳紹2021-10-12
昔日壟斷土地的財團和既得利益者不能繼續呼風喚雨,但日後土地又會否壟斷在另一批人手上呢?利益的主角不同了,但壟斷的實質不變。這又如何讓普羅大眾,尤其是低下階層開顏呢?
將會消失的南生圍
作者:劉銳紹2021-10-08
香港的民主和言論之地已一寸一寸地消失;如今,連飛鳥鳴禽、水中魚蝦也難獲南生圍半寸棲息之處。能不令人悲哉!
投票率的妙問妙答
作者:劉銳紹2021-09-21
這個世界的「謊」言真的太「茂」盛了,遍地播種,落地即可花開結果,不用施肥,不需澆水,就會繁花似錦,迷惑眾生。
透明與不透明
作者:劉銳紹2021-09-17
有些會員根本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成為會員,因為有一些會員是參加個別活動後就自動成為會員,毋須申請,也毋須確認。但如果無端端公開名單而招來否認,不是自找麻煩嗎?
一不對焦 二不對症
作者:劉銳紹2021-09-14
也許林鄭月娥會問:為什麼沒有人理解她的想法?那就要反問一句:她有沒有理解或嘗試理解普羅大眾的想法呢?
如何看初心和碰撞?
作者:劉銳紹2021-09-07
據說官方也嘗試了一些遊說工作,讓部分人士觀察形勢,作出調整的步伐。這些工作當然不是公開的,但必須細緻和用在關鍵的人物和位置之上,否則無論當事人或外界都會認為那是「分化和離間的權術」。
國家安全怎樣教育?
作者:劉銳紹2021-09-03
市民不是否定國家安全的目標,國不安,家如何能安?但關鍵是,如果不得其法,也許國安而家不安,民也不會安!
什麼是「理智追星」?
作者:劉銳紹2021-08-31
凡事皆有度,如過度或無度,則會變成無道。失理和無道,面對國際的大江大海,如何能渡?
怪農夫的話
作者:劉銳紹2021-08-27
朋友借地給他人耕種,別人問他為什麼做這樣吃虧、蝕本的事?租金由他出,果實他人享;土壤由他栽,成果他人賞。天下間哪有這樣不可理喻的事?
中外角力 勿傷香港
作者:劉銳紹2021-08-24
很多人感到奇怪,北京不是處心積累,研究多時才會把議案交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嗎?為什麼臨門一腳「甩拖」呢?這種情況實在罕有!
貧富懸殊如何才不懸殊?
作者:劉銳紹2021-08-20
1950年代以來的「共產風」歷史告訴世人:官方低價「贖買」民間資產,用其他經濟犯罪、刑事罪行以至政治理由扣大帽子,事例屢見不鮮。
現代版圍魏救趙
作者:劉銳紹2021-08-17
屆時,難道中國寄望塔利班向美國發動攻擊,來一次真的圍魏救趙嗎?這種想法不切實際,也不合符中國的利益;因為屆時內部問題、兩岸問題也許會發生變化,應付乏力。
體育不想政治化
作者:劉銳紹2021-08-10
東奧政治爭議不絕於耳。作者認為,政治化是一種慣性,但只要大家清醒,泛政治化必會退潮。
勿把教育泛政治化
作者:劉銳紹2021-08-03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最終都會作出自己的選擇。這只是一個過程和快慢的問題。
多元化出精英
作者:劉銳紹2021-07-30
不少運動員既是體育精英,也是「讀得書之人」,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文武雙全;何詩蓓就是典型之一。反觀今天的教育方向,就是一種「倒模式」的設計,把年輕人的腦袋束縛起來,長遠來說,只會導致「思想便秘」。
奧運項目的「三力」
作者:劉銳紹2021-07-27
當體育記者時,最深印象的是國家體委副主任袁偉民:他上場比賽,盡全力,退役後成為教練,就把力量傳給其他運動員。中國女排當年成為「多連冠」,就是袁偉民當教練的時候。
書展中的感慨
作者:劉銳紹2021-07-16
不少讀者在書展中跟我拍照留念,我都跟他們說:「希望不要因為這些照片而連累你!」他們都說不介意。我感謝他們的誠意,但心裏卻有說不出的滋味。為什麼會有這種連累別人的顧慮呢?是我的過慮?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破壞容易建立難
作者:劉銳紹2021-06-22
如果回顧香港和台灣關係穩定的時候,香港可以發揮兩岸的「潤滑劑」作用。馬英九當選台北市長之後,曾在2000年訪問香港,就是一例。
美俄會談 中國最關注
作者:劉銳紹2021-06-18
這次美俄峰會,普京是大贏家。
厚黑學與「厚面學」
作者:劉銳紹2021-06-15
香港官場愈來愈多了一種「學問」,名為「厚面學」。
悼念「六四」智慧大賽
作者:劉銳紹2021-06-01
悼念「六四」是市民的意願和權利。忽然聽聞,有人在自己的朋友圈中進行「悼念『六四』智慧大賽」,並表示「有辦法不會犯法」。何解?
台港關係跌破冰點
作者:劉銳紹2021-05-21
台灣也想借助陳同佳案來創造既定事實,就是台灣與香港是政府與政府之間的接觸。雙方各有堅持,這就令港台關係跌破冰點了。
火箭變成輿論戰
作者:劉銳紹2021-05-11
早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撰文批評中央政法委微博帳戶嘲笑印度疫情,被一些網民炮轟,還挖出他過去的言論,大肆攻擊。到底這是一個怎樣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