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公安部對孫力軍的指控,不單慣例地說他「貪污腐敗」,「長期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規矩」,還指他「不知敬畏」。這類指責實在少見,即使不是第一次使用,也可算罕見之列。
美國指責中國在「世衛」的影響,也是彼此彼此。美國獨霸天下時,同樣是「金錢外交」,到今天仍然如此,只是按它的利益重新分配而已。所以,天下政治一樣黑,只是全黑或灰黑而已。
這種擔心高層不悅、忌諱語意相關的心態,千年如是,想不到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延伸到文藝和網絡遊戲之上,例子俯拾即是。
維權律師王全璋出獄後被強制送返濟南戶籍地,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典型。他一直在北京工作,家人也長期在北京生活;出獄後不能回北京的家,仍要他們一家分離,是不合情理的。
我想,眼前的重點仍是全球抗疫,而不是口舌之爭。各國切勿分散視線,顧此失彼。
北京高層每次處理台灣的國際活動時,也按實際情況而行。這一次,大陸傳媒和建制派的批評反而令世衛用了「台灣」或「台灣的」字眼,可謂批評得不專業了。
中國的疫情是否如官方所說的那麼好?即使真的改善了,但這個時候舉行「兩會」,萬人聚京,會否又自製另一個感染危機?
武漢疫情應該基本穩定下來,但這是否等如完全受控,跟着大家可以安心恢復生產呢?很多專家已警告,當局千萬不要再犯「政治任務先行」,甚至「政治壓倒一切」的弊病,把疫情變成「逆情」,更把「守零」變成「守靈」。
北京除了驅逐榜上有名的美國記者之外,還指明他們不能在港澳採訪。這就把新聞領域也劃入外交範疇,跟國際標準完全格格不入。更嚴重的是,這樣做令港府不知如何反應?
中國除了要防止疫情在國內第二波爆發之外,還要防輸入。從總體來看,國內的疫情相對受控,逐步恢復秩序,令人稍為定心;但實際情況和正常的信息交流,仍不暢順。
習近平到武漢視察時,官方竟然派人進民居監視,每戶兩名公安,禁止他們向樓下喊話,以免道破官方假象。
孫楊從發迹到今天,背後都有一股利的力量。中國運動員本來強調體育精神,但後來一些人的體育細胞變異,愈來愈利字當頭,一切以勝利、利益為唯一目標。
無論大陸或香港政府,都害怕傳媒反映真正的民眾聲音。大陸百分百打壓,港府則緊跟其後,一丘之貉。
一切以政治為首,經濟為次,民生更次,民主更「廁」(官方把民主視為廁紙)。如此治國,人命不知放在哪一個層次?不過,如果說一切要為政治讓路,倒不如說一切要為政權讓路,不是更準確嗎?
港府「派錢」1萬元的措施,估計在8月實行。這個時候,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如火如荼,港府自然希望能夠幫建制派一把(因為港府拖累建制太多了)。
近期各地宣傳部門不斷製造「疫情減緩、恢復生產」的氣氛。可是,決策者心知疫情還未受控,所以又放出「疫情還未到拐點」的消息。
武漢疫情至今,中共高層抗疫是否團結一致?還是趁機各有盤算?外界不得而知。但中國政治的一大特點,就是借勢,藉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比「民亂」更亂的亂源。
香港社會已出現三山五嶽的人馬,但香港人需要的是「三山兩誠」;可惜,香港很不幸,只有「黑白天鵝」。
如果北京的治港政策不改,誰坐在第一線的領導崗位,效果也是一樣。林鄭最可憎的是,她還無限上綱地深化北京的強硬,加上她驕橫跋扈,導致效果更惡劣。
有朋友說,如果林鄭月娥平時能夠取得市民的認同,也許大家願意一起共度時艱。可惜,她的自大妄為和叛逆民意,成了一大障礙。這又是更深遠的問題了。
林鄭強調她的身體健康沒有問題,也沒有患癌症。我相信這是真的,外界不宜隨便猜測,以免陷於非理性討論。但醫學界人士同樣根據醫學理據,開始觀察她是否有性格障礙症。
醫護人員和市民要求封關,但她偷換概念,把封關的內涵定為「不能出不能入」;跟着,她說增加了停止通關的口岸,好像這樣就等如順應了封關的要求。其實,正常人都明白,封關的重點在於盡最大努力堵截病源。
有關武漢疫情,論者甚多,在此不贅。但值得關注的是,按目前形勢,疫情繼續擴散,將會延伸什麼後果?
如今疫情大爆發,「沙士」恐慌重現。為官者如何對應?──口中為民父母官,心裏人命賤如泥;月前不聽專家勸,如今狂宣抗疫聲。中央下令全民抗疫,但不要奢望中央領導人到疫區去。
宣傳輿論戰依舊,阻嚇的目標依舊,政治不作為依舊,濫捕依舊,警暴依舊,無區別暴力驅散依舊,針對記者依舊,侵犯私隱依舊,巧言令色依舊,政治謊言依舊,砌詞濫法依舊。
年輕人的作用不是做政治花瓶,而是改革開山車。如不善用,被淘汰的將是自己。
民進黨成功地順着北京的「高壓水」,推動民進黨競選之舟。同樣道理,北京逆着香港和台灣的「民意水」而行,以為落了閘就可以阻截水流,但卻「抽刀斷水水更流」。
過去談到溝通時,都碰到一個問題:誰作主動?誰走出第一步。很多人以為,自己行出笫一步,就是「失去威嚴」,比對方低了一等。尤其是當自己的輩分或地位比對方高的時候,更認為對方應該主動,才能顯示誠意。
雖然駱惠寧取得第一個好印象,但關鍵是北京會否改變強硬政策?眼前這一刻,我形容為「閃變」。假如北京真的忽然閃出一剎那寬鬆的念頭,那麼這一「閃」,將會導致日後的「變」(由強硬變務實)?還是一閃就沒有?
愈來愈多事例證明,官方和警方只着重「先行高壓、後輿論戰」的策略。林鄭月娥和北京至今仍然政治不作為,對「五大訴求」愛理不理,才令社會炸彈更難拆除,還製造日後更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