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11 2025 05:59:2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大中華視野

文明衝突時代北京對美台的實用主義政治姿態
作者:盧兆興2021-03-29
習近平於3月22日至福建進行的4天考察中,視察了紀念宋代大儒朱熹的「朱熹園」,並表示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實現中國夢必須對建立在五千年文明基礎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信心。
海峽兩岸鳯梨大戰與農業政治
作者:盧兆興2021-03-22
大陸對台灣菠蘿的禁令,不僅說明了台灣海峽兩岸的農業政治,而且還刺激了台灣本土主義及其對大陸政策的消極反應。
香港修改選舉制度:對愛國者、民主派和商界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1-03-15
新的選舉制度將讓更多親北京的精英和團體從基層進入立法會,他們或許有更「社會主義」或「福利主義」的倡議來糾正香港資本主義的剝削。因此,這不單單對建制派有所影響。
全國人大「重塑」香港立法會的意義和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1-03-08
儘管「愛國者」一定很高興在這種「恩庇侍從制度」下享有政治特權,但「愛國者」的內部是否團結,會不會產生分裂和互相競爭?
香港如何落實愛國者治港?
作者:盧兆興2021-03-01
若然香港選舉制度改革的未知因素,是中央政府是否決定在香港迅速展開選舉改革工作。那麼,接下來的日子,我們將會看到更加清晰的選舉改革藍圖和路線圖。
兩岸拉鋸戰:疫苗、半導體和台灣官場異動
作者:盧兆興2021-02-22
海峽兩岸近日暗潮洶湧,大陸和台灣正在進行激烈對抗,並在新冠病毒疫苗、半導體生產和「國安官員改組」等領域拉鋸。
美國對華政策:戰略競爭、耐心和不確定性
作者:盧兆興2021-02-15
美國對華政策特點將是戰略競爭和戰略耐性,以及合作和遏制的混合。在台灣問題上,戰略模糊的特徵依然存在,但中美表面的和平共處之下,卻是軍事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不穩定性。
趙少康重返國民黨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1-02-08
近日,趙少康和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一同出席記者會,在國民黨支持的2月6日罷免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黃捷的公投中表明了他們的政治團結。台灣掀起一波報復政治浪潮,國民黨可否藉此重新獲得民眾認同?
BNO護照在香港失效 對愛國準則、移民趨勢和資金外流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1-02-01
中國拒絕承認BNO護照的政治行為,對公務員和民選政客有較大影響,他們的政治忠誠度是根據其合法公民身份來衡量的。不過,不承認BNO的政治行為卻無法阻止一些香港人向外移民,以及資金外流的必然趨勢。
中國式政治監督──民主集中制的內部制衡
作者:盧兆興2021-01-25
習近平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韓正和中紀委書記趙樂際出席了中紀委全體會議。習近平在會上的講話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中國國家安全涵蓋哪些範圍?
作者:盧兆興2021-01-18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1月9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陳一新指出,政法工作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特別是要抓好「十件要事」,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中國的「疫苗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盧兆興2021-01-11
中國已在加速生產疫苗,其臨床試驗亦在迅速進行。隨着各國積極尋求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以及國際對中國疫苗功效的認可日增,中國的「疫苗外交」已取得重大突破。
北京會否對台灣頒布《國家統一法》?
作者:盧兆興2021-01-04
習近平對台灣的最新講話表明,中共的領導人尚未放棄以「一國兩制」達至兩岸統一。事實上,他在2019年1月2日對台灣同胞的講話中,已呼籲台灣民眾接受「一國兩制」的統一模式。
紫荊黨誕生的意義和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0-12-28
據傳媒報道, 2020年5月,紫荊黨由3名在內地出生的香港人李山、黃秋智和陳建文以公司名義註冊成立。據紫荊黨的綱領顯示,該黨致力在法治和公民自由的基礎上促進民主政治的發展。
中國經濟工作方向對港澳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0-12-22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香港和澳門的直接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新冠病毒迅猛的疫情中,港澳必須為經濟復蘇的基礎做準備。
解讀拜登對海峽兩岸三地政策
作者:盧兆興2020-12-14
拜登上任後,美國政府可能對中國採取一種圍堵和接觸相結合的政策。而多邊主義將成為中美之間的共同點,並可能相互參與,對話和討論。
從銅馬首回歸圓明園說起
作者:盧兆興2020-12-07
從圓明園國寶的回歸看出,崛起的中國正進行着一場運動,旨在追回圓明園中被搶掠的文物。
定義香港的愛國標準:對反對派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0-11-16
如果香港的反對派人士希望以議員的身份進入立法會,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成為「忠誠反對派」。他們駕輕就熟的拉布策略或必須非常謹慎及很少採用。
中國2035年遠景目標,對港澳台有何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0-11-09
中國官方發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不僅概述了「十四五」規劃,還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包括香港和澳門應如何實施政策和採取措施以實現務實而雄心勃勃的國家目標。
中共五中全會重新闡釋社會主義
作者:盧兆興2020-11-02
五中全會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表的「重要講話」為標誌,並於10月29日由中共中央正式發布。會議公報作出兩點評估、一個遠景目標、6個主要目標,一個核心地位和11項「關鍵措施」。
深圳成新經濟火車頭,港澳不能固步自封
作者:盧兆興2020-10-19
深圳即使無意取代港澳的地位,但港澳也不能固步自封。人才培養和創新潛力的提升將是港澳教育議程的重中之重。
中國雙管齊下的戰略
作者:盧兆興2020-10-05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軟實力正在下降,尤其是鑑於美國未能遏制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中國的發展模式構成對美國全球霸權最嚴重的威脅。
中共加強對民營經濟統戰是轉捩點
作者:盧兆興2020-09-28
《關於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強調,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正在進入「新時代」,「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風險挑戰明顯增多」。
北京─台北─華盛頓關係中地緣政治的連鎖反應
作者:盧兆興2020-09-21
北京─台北─華盛頓三角關係的連鎖反應,將成為未來幾年三方互動的主軸。
中國政經新發展的黨國體制特色
作者:盧兆興2020-09-15
全球正在與新冠病毒作鬥爭,中國則採取一種新的地區發展策略,包括利用長三角作為經濟發展火車頭,同時釋放出大灣區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
《八佰》所表達的含蓄政治姿態
作者:盧兆興2020-09-13
《八佰》的上映,揭示了北京處理政治內容的某些特色,以及對台灣柔和而含蓄的政治姿態。
從香港偷渡台灣 已變得遙不可及
作者:盧兆興2020-08-31
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對香港示威者逃往台灣卻反應謹慎。這反映香港異見人士偷渡台灣已變得遙不可及,亦反映台灣政治中,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深深的鴻溝,以及中共和民進黨之間的政治分歧。
中國在頻繁的軍事活動中表現克制與外交技巧
作者:盧兆興2020-08-24
有理由相信,中國與美國、印度和台灣的關係,現階段很可能會以相對和平的方式維持,但短期內將處於不穩定的平衡狀態。
保障糧食安全就是保障國家安全
作者:盧兆興2020-08-09
保障糧食安全無疑已成為中國努力實現國家安全的頭等大事。習近平主席在吉林的重要講話,以及隨之而來農業官員的後續行動,顯然是為了10月即將出台的中國第14個五年規劃奠定基礎。
中國回應國內外挑戰的策略
作者:盧兆興2020-08-02
中國一直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在邊界爭端中採取低姿態,同時與印度軍方靜悄悄地談判,並從有爭議的地區撤出雙方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