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視野

台灣的國民黨政治
作者:盧兆興2022-09-13
雖然國民黨內部出現了派系主義跡象,但該黨競選2022年市長選舉的參選陣容顯然很強大,可能會保住現任席位或取得新的勝利。深藍陣營與中間派之間的緊張關係在國民黨內部持續存在。
香港「逆向隔離」安排及其對社會政治經濟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2-09-05
港府提出的逆向隔離安排是實行一國兩制具有一定程度創新性突破的示範,而挑戰在於廣東、深圳和香港方面如何在許多技術細節上達成共識,這些細節在全球和地區內可能有望進入疫情的最後階段時必須解決。
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中韓關係
作者:盧兆興2022-08-29
在中韓建交30周年之際,雙方都展現一個共同願望,就是加強在各領域合作,深化相互交流。然而,薩德系統仍然是困擾中韓關係的障礙。如果雙方能夠處理好經濟關係,聚焦於非敏感領域上的合作,中韓關係仍然樂觀。
台灣未來局勢的三個可能狀況
作者:盧兆興2022-08-22
兩岸局勢的演變將主要取決於執政當局的政策,如果台方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將會取得突破。然而如果台方不接受的話,中國以武力實現統一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北京發布台灣問題白皮書的政治意涵
作者:盧兆興2022-08-15
白皮書首次明確提出,大陸與台灣統一的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給下一代。意味如果未能和平統一,中國大陸將考慮2005年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所提出的,以武力實現統一,阻止「台獨」勢力分裂國家。
佩洛西訪問台灣後,兩岸關係的風險評估
作者:盧兆興2022-08-10
如果國民黨重掌政權,預料兩岸關係將會好轉,但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又沒有採納更理智的政策來處理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解放軍以武力「收復」台灣實現統一的可能性只會愈來愈大,也是無可避免的。
如何化解佩洛西「暫定」訪台的危機?
作者:盧兆興2022-08-01
只要民進黨激進分子還在統治台灣,北京與台北的關係仍然會是中美關係的潛在計時炸彈。基辛格曾表示,不應讓台灣問題對美中關係造成不利影響。可悲的是,佩洛西「暫定」的訪台為緊張的美中關係火上加油。
從滬台城市論壇到兩岸青年峰會的政治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2-07-25
外媒不僅誇言大陸即將對台進行「軍事入侵」,而且對北京政府持負面態度。客觀上,他們不知道雨過終會天晴。雙城論壇和青年峰會會具有政治意義,意味着大陸開始了對台重新接觸的政策,為台方提供了表達觀點的平台。
中美在太平洋島國的軟實力競爭
作者:盧兆興2022-07-18
對於太平洋島國而言,美中競爭對這些島國有利,因為雙方都向該地區注入了更多的投資和人道主義援助。然而,鑑於太平洋島國的意見並不一致,以美國為首的盟國試圖對這些島嶼施加更深層次影響的嘗試,可能十分複雜。
安倍晉三為中日關係留下的遺產
作者:盧兆興2022-07-11
日本的對華政策已經感受到了安倍的遺產:在未來幾十年裏,在一個自信和「野心勃勃」的中國,以及日美和日本與西方同盟之下,與中國進行務實接觸,並逐步進行軍事重整。
習近平對香港未來25年重要講話的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2-07-04
習近平的講話對於香港是高度正面的,香港應繼續認識到改善和提升治理水平、解決民生問題、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利益,釋放創造力和維持經濟動力,以增強香港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淺析李家超的司局長和行政會議成員
作者:盧兆興2022-06-27
新一屆特區政府27名最高級官員中,有9人或三分之一在過去或現在有紀律部隊背景。這樣的安排肯定是為了維護中央政府在香港最關心的國家安全問題。
《南沙方案》證明了霍英東的遠見卓識
作者:盧兆興2022-06-20
霍英東對南沙的設想最終成為了現實。他對南沙的看法,在經濟現代化和粵港澳一體化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意義。
朱立倫訪美及其政治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2-06-13
理想情況下,以朱立倫為首的國民黨淺藍陣營可以清晰地描繪成作為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橋樑,一方面可以與中國大陸對話,並與執政的民進黨有效競爭的穩定器形象。兩岸關係甚至中美關係能否因而有潛在性的突破?
從李家超北京之行到港府主要官員選拔
作者:盧兆興2022-06-06
李家超北京之行反映,新政府領導下的香港,不僅要堅持維護國家安全,更要提升治理和改善民生,令受到疫情削弱的香港經濟恢復繁榮。如果疫情真的在香港得到控制,內地與香港通關便是指日可待。
東亞的新冷戰
作者:盧兆興2022-05-30
中美雙方如果不再放下對抗姿態,持續的「麥克風外交」和互相對「真正軍事威脅」的認知,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把兩岸關係推向潛在的軍事攤牌,尤其是在民進黨很可能在2024年初再次贏得總統大選之後的幾年。
北韓抗疫之戰
作者:盧兆興2022-05-23
如何打贏Omicron變種病毒及其傳播這一仗,顯然已成為北韓的國家安全問題。然而,通過動員民眾、政府官員和軍隊,北韓正在逐步渡過難關。
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2-05-16
法國實行的獨立外交政策與中國實行的外交政策有很多共通之處。人們普遍預計,馬克龍政府將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和戰略夥伴關係。菲律賓亦可能與中國建立更友好的關係,同時與美國保持軍事同盟。
一國兩制下半場的重要開端:香港特首選舉的政治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2-05-09
李家超和他的新政府將肩負解決香港特區社會經濟矛盾和問題,一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局穩定、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回升,台灣的前途問題將成為中國中央領導層的政策重點。
李家超競選政綱、政策方向和改革挑戰
作者:盧兆興2022-05-02
李家超的政綱有遠見而且準確地應對了2019年動盪的社會經濟根源。他任命的司長、副司長和政治助理將如何與現有公務員合作,實現四大政綱,這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是必要的和可取的,但成效仍有待觀察。
中國與所羅門群島簽訂安全合作協議,西方為何着急?
作者:盧兆興2022-04-25
西方近期對中所安全協議的反應,不僅是西方對所羅門群島傳統的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的產物,也是對「中國威脅論」認知的結果。
李家超「入閘」後的改革和政策方向
作者:盧兆興2022-04-18
李家超及其競選辦面臨的挑戰,是通過具體的政綱贏得更多選委的心。那些輕視這次特首選舉重要性的批評者,忽略了中國式民主的「民主集中制」成分,香港也不會例外。
李家超參選香港特首的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2-04-11
李家超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第6屆行政長官選舉,標誌着北京在其對香港政策上,採取以國家和制度安全為重中之重。但在重組香港分散的派系精英的統戰工作過程中,李家超挑選司局長和行政會議成員絕非易事。
從阿富汗到歐洲 中國的外交自信
作者:盧兆興2022-04-04
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和王毅外長最近的一系列外交活動,顯示了中國外交政策的特點:對俄烏衝突採取更加政治中立的立場,呼籲歐盟尋求和平對話和解決烏克蘭問題,以及拒絕以「新冷戰」思維來處理國際關係等。
王毅訪印度:和平與進步的共識
作者:盧兆興2022-03-28
王毅此次訪印是2020年中以來中印關係發展的一次突破。讓地區和世界和平、中印雙邊關係不斷取得進展,是他開創性訪問達成的重要共識。
總統級外交與習拜視像通話
作者:盧兆興2022-03-21
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18日與美國總統拜登視像通話,此前楊潔篪亦與沙利文會談。雙方會後報道反映兩國的側重點明顯不同:中國更重視美國如何處理台灣問題,而美國更重視中國如何處理俄烏衝突。
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立場的演變
作者:盧兆興2022-03-15
基本上,中國對烏克蘭危機採取了相對中立的立場,強調對話、談判及和平解決的必要性 ,並重申防止大規模人道危機的重要性,目的只是希望俄烏衝突能夠而且將會得到控制。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展示中國強有力的管治
作者:盧兆興2022-03-08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發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表明中共以黨治國的體制,在國家發展策略上仍然非常強大、有效、堅定和具戰略性。香港和澳門都必須學習中央政府的處理方法,台灣問題明顯是下個目標。
在困難時期為香港提出審慎又漸進的《財政預算案》
作者:盧兆興2022-02-28
在疫情尚未見頂的困難時期──據一些公共衛生專家預計,3月將達到疫情高峰期──《財政預算案》對本港產生了積極影響。
香港抗擊變種新冠病毒之戰
作者:盧兆興2022-02-21
針對第5波疫情的戰爭已經在香港打響。儘管香港在檢測能力、隔離措施和住院方面存在嚴重不足,但前景仍然謹慎樂觀,主要是由於中央政府的堅定和綜合支持,以及全力動員廣東省和深圳市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