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16:42:1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大中華視野

中國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務實態度
作者:盧兆興2023-07-10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方願為包括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並確信上海合作組織一定會在未來幾年不斷發展。
台灣再度引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爭議
作者:盧兆興2023-07-03
台灣有關重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爭論,對於台灣的總統競選具有重要影響,柯文哲、侯友宜和賴清德在競選中展示了他們對兩岸貿易關係的綱領。
福建與台灣社會文化經濟融合發展規劃及其政治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6-26
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正在明顯形成,最重要的相似之處是利用基礎設施項目和建設作為更緊密的經濟和社會文化融合的先導,隨後可能就「統一」進行另一階段的政治對話。
習近平晤比爾蓋茨 對布林肯訪華和美中關係的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6-19
布林肯此行注定會遭遇艱難的外交交鋒。儘管如此,在複雜的中美關係陰霾,相互定期的對話仍是一線希望。
分析港澳辦對港澳一國兩制的論述
作者:盧兆興2023-06-11
國務院港澳辦黨組最近在《光明日報》發表的長文,從港澳角度總結一國兩制的實踐,是闡釋北京對港澳政策趨同的重要文章。
香格里拉對話與中美軍事外交
作者:盧兆興2023-06-05
由於中美之間潛在的意識形態差異,中美關係短期和較長時間都難望好轉。同樣,中美軍事外交的特點自然更多的是「麥克風」外交和政治姿態,而不是能夠扭轉僵局的深度談判。
夏寶龍訪澳門 對港澳及大灣區的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5-29
如果合作區是象徵結合了澳門和內地經濟和法律特點的新綜合體,那麼它很可能是內地另一個新的特別行政區,正如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所設想的那樣,會有更多華南港澳式經濟飛地。
柯文哲或侯友宜會贏得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嗎?
作者:盧兆興2023-05-22
國民黨提名侯友宜、民眾黨提名柯文哲參加台灣2024年總統選舉的決定,已經掀開了島內政治發展的新篇章。侯、柯、賴之間非常緊張的三路角逐,將是台灣島內外所有觀察人士分析的最精彩的選戰。
中加關係突然出現波折
作者:盧兆興2023-05-15
中加關係的突然惡化,主要是因為反對黨試圖將執政黨與所謂的中國「干涉」掛鈎,抹黑加拿大自由黨。通過這樣做,包括政黨和大眾傳媒在內的反對派似乎實現幾個政治目標。
香港區議會改革的影響,以及忽略的問題
作者:盧兆興2023-05-08
為確保國家安全和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防止「反中亂港分子」滲入政治體制, 新一屆區議會組成方案近日出爐。新組成方案到底有何影響?是否會妨礙選民參與直選投票的意願?
中國外交斡旋俄烏戰爭可能的情況
作者:盧兆興2023-05-01
俄烏對話和談判的大門敞開着,中國進行了必要的調解並提出了解決方案。如果能夠達成互相停火的條件,那麼就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談判,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必須作出讓步。
夏寶龍訪港的政治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4-24
夏寶龍6天的香港之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突出了黨中央對港澳事務的集權和新一屆領導小組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工作,因此夏寶龍有必要向黨中央作匯報。
中國全力推進強勢外交:俄烏戰爭中的一線曙光?
作者:盧兆興2023-04-17
過去一周見證了中國的外交自信,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相對中立得到法國的支持,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巴西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中國和法國現在很可能會探討政治解決方案的細節,這至少可能為俄烏衝突帶來停火。
馬英九訪問大陸對兩岸關係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3-04-10
馬英九深受大陸方面的尊重和信任,因此,他可以也必將成為京台關係中至關重要的中間人,尤其是在雙方或將探討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可行性和內容的緊要關頭。
林芳正訪華對中日關係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3-04-03
美國及其盟友與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鬥爭,使東京幾乎沒有外交迴旋餘地,加上日本曾經統治台灣,在這些複雜的地緣政治形勢下,中日關係進一步發展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制約。
中日會成為烏克蘭危機的調停人嗎?
作者:盧兆興2023-03-27
儘管中方試圖在烏克蘭危機中充當調解人,但美國及其西方盟友認為北京偏向俄方,但如果中國和日本等更多中間人參與「勸和促談」,僵局是可以解決的。
中國「大國外交」的新特點
作者:盧兆興2023-03-20
中國近期踐行的「大國外交」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即在國際爭端中積極充當調解人和強調非西方式現代化。
「兩會」聚焦:對港澳台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3-03-13
2023年3月舉行的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務實掛帥顯然是中央對港澳政策的標誌。
中國的機構改革和領導層人事變動
作者:盧兆興2023-03-06
領導層更迭的連續性很可能是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的特點。機構改革、領導層更新和黨國整合,以及加強協調將成為正在舉行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的標誌。
中國對烏克蘭危機的和平立場及其挑戰
作者:盧兆興2023-02-27
中國的和平立場文件已經不再討論導致和談的先決條件,儘管如此,該文件仍是中國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和談、摒棄冷戰思維和避免衝突升級的關鍵步驟。
王毅訪問歐洲及其外交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2-20
尋求和平解決俄烏衝突已成為王毅會見歐洲國家領導人的不變主題。中國似乎急於扮演中間人的角色,但它或許正在尋找一個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這在當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夏立言訪問北京及其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2-13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問北京,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在兩岸新冠疫情肆虐3年後,這次訪問無疑是開創性的。國民黨仍是有巨大潛力與大陸當局討論「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讓所有持份者都能接受的唯一政黨。
秦剛的電話外交與其特色
作者:盧兆興2023-02-06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採取了密集的電話外交,致電俄羅斯、巴基斯坦、南韓國、馬來西亞、印尼、荷蘭、沙特阿拉伯、阿根廷、阿富汗、土耳其和日本的外相和外長。他與所有這些國家的外交對話均有些共同特點。
北京與台北在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巴拉圭的外交角力
作者:盧兆興2023-01-30
近年,拉丁美洲成為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重要和刺激的外交角力場,這些國家包括目前與台灣有外交關係的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巴拉圭。
告別新冠病毒的政治:對全球和大中華地區管治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3-01-23
隨着2023年兔年的到來,大中華四地的經濟、人文交流、對外貿易和產業回暖有望快速復甦。如果是這樣,2023年將在社會上更加令人興奮,經濟上更加活躍,國際互動更加活躍。
中國滿足非洲基本需求的外交及其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3-01-16
從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秦剛最近訪問非洲及其相關講話來看,中國一直在採取以滿足盡可能多非洲國家的基本需求外交政策。不同於帝國主義時代剝削非洲的殖民列強。相反,中國急於避免非洲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欠債。
中國與菲律賓和土庫曼的新關係
作者:盧兆興2023-01-08
中國的「一帶一路」外交政策旨在贏得世界不同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心,相互尊重並給予他們高度的外交重視。這從中國近期與菲律賓改善關係和加強與土庫曼的關係可見一斑。
分析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國安法》的解釋
作者:盧兆興2023-01-03
人大常委會的釋法尊重香港的法治,但只是以簡單的方式,釐清了處理中央政府要求的適當程序。
港澳特區行政長官上京述職的觀察
作者:盧兆興2022-12-26
香港和澳門的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及賀一誠赴京述職,表明香港和澳門的發展藍圖現在直接向北京的中央領導層負責。
2022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2-12-19
最近舉行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結果顯示,個人聲望高的候選人更受選舉會議成員歡迎。學術界的葉玉如和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能夠以最高票數當選,說明無黨派候選人也能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