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16:45:2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大中華視野

香港和澳門中聯辦主任言論對比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4-02-05
鄭雁雄和鄭新聰的致辭有顯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兩人的相似之處包括高度的政治正確、強調中國對香港和澳門發展和融合的優勢及提升地方管治水平的需要。不同內容體現在強調香港施政和適應需要新思維、發展文化產業等。
澳門政協委員參與內地政協會議
作者:盧兆興2024-01-29
澳區委員在各次政協會議上和諧的政治話語和積極的舉措,顯示澳門的社會、經濟、政治與內地的深度融合已經開始。
港澳居民對大灣區的態度
作者:盧兆興2024-01-22
筆者希望港澳有更多的智庫、研究機構和相關團體能夠願意對公眾對大灣區的態度,進行更多的研究。此外,港澳兩地政府有必要加強對內地就業計劃的教育和宣傳工作,並給予適當津貼,鼓勵本地人到內地體驗工作和發展。
台灣大選結果:兩岸關係的危與機
作者:盧兆興2024-01-15
台灣的行政立法關係可能會出現僵局和激烈爭論,尤其是國民黨和民眾黨很可能聯合起來,成為立法院多數派。這種情況在台灣政壇或許是史無前例的。
軍事威懾、展示實力與朝鮮半島危機
作者:盧兆興2024-01-08
當前局勢正進入一場雙方都必須化解的危機。北韓的強硬立場可能會對南韓2027年總統選舉結果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特別是南韓民眾將投票表決定尹錫悅及執政國民力量黨受歡迎程度之際。
中國軍方領導層的洗牌、改革和重新定位
作者:盧兆興2024-01-01
解放軍領導層正在指明一個新的方向:海軍指揮官在新的解放軍領導層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考慮到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的領土爭端,以及面臨台灣政局發展的敏感性。
行政長官訪京述職的憲制實踐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3-12-25
港澳兩位行政長官向習近平主席述職,有趣的是,內地方面高官雲集,包括國務院總理、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召集人、中央統戰部長、中央政法委書記等。這顯示中央政府對香港、澳門事務的高度重視。
香港2023年區議會選舉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3-12-18
區議會選舉可視為成功。然而,仍有相當多的領域需要進一步改進,包括選舉管理、投票過程中的危機管理、候選人和團體之間缺乏進行更深入辯論的選舉論壇,以及3個委員會成員「權力過大」。
基辛格的外交策略和處理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3-12-11
基辛格在整個美中關係正常化過程中的外交才能可以概括為:他是一位耐心、靈活、現實、有韌性、有技巧的外交家。他依靠信號,即向中方傳遞訊息,並接收來自中方的訊息。
王毅訪問越南:社會主義兄弟外交
作者:盧兆興2023-12-04
儘管在一些領土主張上存在分歧,但中越領導人務實地擱置分歧,利用社會主義兄弟情誼的意識形態共同性,最大限度地減少、淡化和管控領土分歧,推動雙邊關係邁上新台階。
跨境電詐與緬北果敢地區的政治
作者:盧兆興2023-11-27
果敢的政治將如何演變,以及果敢同盟軍是否會既扮演控制對中國不利的電信詐騙集團的微妙角色,又扮演從緬甸軍政府那裏獲得一定程度自治權的動態力量,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習拜會及其對台灣政治前途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3-11-20
國家主席習近平關於美方須停止武裝台灣的言論措辭強硬,暗示美國對台灣軍事的支持,無論現在和將來都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大障礙。因此,美方必須深入思考如何促進海峽兩岸探討各種政治解決方案。
港澳新興經濟重新定位的地緣政治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3-11-13
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可以應用於我們對香港和澳門正在出現的新興經濟重新定位的更深入理解。
港澳辦的新架構及其政治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3-11-06
港澳辦八個局的職責劃分,也是為了更有效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和愛國者治港澳的原則。因此,港澳辦的最新重組,可以被視為北京實現對港澳「全面管治權」漫長過程的最終完成。
李克強的務實主義及其遺產
作者:盧兆興2023-10-30
李克強也可以被視為高度鄧小平主義,類似於鄧小平的實用主義,即「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這是一種不那麼講究意識形態處理中國發展的方法。
中國紅色資本家的衰敗及其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3-10-23
許家印的倒下和恆大的財務困境表明,在中國混合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社會主義的政府干預方式,在控制紅色資本家及其企業的行為和績效方面仍然具有決定性和干預性。
中國的「一帶一路」:外交政策新理念對香港和澳門的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10-16
有趣的是,雖然中國對內實行家長式或威權統治,但其外交政策對外卻是自由主義和多邊主義──這與美國維持內部多元化和自由主義、對外採取強硬、霸權主義和保護主義外交政策的意識形態背道而馳。
中國大陸及港澳台足球的現代化
作者:盧兆興2023-10-09
整體而言,中國大陸、港澳台地區的男子足球均需要進一步現代化和改革。 兩岸四地在足球現代化的過程中都有一些問題。日職聯30年的發展為中國大陸、港澳台地區提供了有益的借鏡。
金正恩與普京的會面及其地緣政治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10-02
北韓向莫斯科傾斜的新政策,對東北亞安全有巨大的地緣政治影響。長遠來看,北韓的親莫斯科軍事政策是否會在北韓領導層內部形成親俄派系,還有待觀察。
12月香港區議會選舉揭開序幕
作者:盧兆興2023-09-25
民主黨重新參加即將舉行的區議會選舉的意圖十分明確,然而,該黨2022年6月30日發表的《香港回歸25周年立場書》,似乎成為一些親北京人士的眼中釘。
福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及其政治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9-18
《意見》將考驗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和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的反應。 兩岸關係很可能成為一個關鍵的競選政綱,將影響許多台灣選民在2024年1月總統選舉中的想法、決定和投票意向。
暴雨癱瘓香港:危機管理的一課
作者:盧兆興2023-09-11
海葵的「風尾雨」帶來的暴雨,暴露了香港特區危機管理的問題。本來可以更早發出天氣警報,還可以與公民進行更好的溝通。
郭台銘參選對台灣政治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3-09-04
民進黨執政台灣多年,其在兩岸關係上的強硬立場,似乎得到許多台灣選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支持。因此,除非郭台銘選擇退出競選,或者他真的能在3位非綠候選人之間達成妥協,否則民進黨獲勝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外交政策
作者:盧兆興2023-08-28
中國致力發展多邊主義,建立多極世界,促進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通過更多國家參與金磚國家來削弱美國霸權,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塑造和強調和平中國的形象。
美日韓峰會與結成同盟的地緣政治
作者:盧兆興2023-08-21
《大衛營精神》是美日韓之間建立意識形態軍事同盟進程的見證。三國共同的資本主義民主意識形態將軍事、國防和科技合作鞏固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南海水炮事件的地緣政治
作者:盧兆興2023-08-14
水炮事件表明地緣政治的複雜性,中美競爭使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化,中國與美國其他盟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也可以在水炮事件中輕易看出。
國民黨侯友宜政見淺析
作者:盧兆興2023-08-07
侯友宜獲國民黨正式提名為2024年1月台灣總統選舉參選人後,不斷表述自己的政見,為提高自己的人氣,追趕另外兩名候選人。
香港政府代表團訪問東盟三國的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7-31
李家超率團訪問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從商業角度來看無疑是成果豐碩,但從嘗試加入RCEP的角度來看,北京和香港當局將如何遊說東盟國家提供更多支持還有待觀察。
從北京和台北的角度,看加入CPTPP的政治角力
作者:盧兆興2023-07-24
鑑於中美關係的不穩定,華盛頓非常熱衷於加強與台灣的關係,並通過加大對台北的支持來推動全球供應鏈的重組。
新的中央港澳辦領導班子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3-07-17
新設立的中央港澳辦最重要的政治意義,在於它是一個制定和落實中共對港澳一國兩制政策的高層機構。改變了此前國務院港澳辦與港澳兩個中聯辦關係錯綜複雜的混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