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間大學新聞系的實習刊物與時並進,現在學生的視野緊扣時代脈搏,他們選擇的封面主題多切合當下社會關注的話題。中大《大學線》最後一期紙本便以《國安法》影響下「無形紅線設限 出版業陷恐慌」作為封面故事。
在電台主持節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稍一不慎便會惹官非。李我和鄧寄塵是香港第一代響噹噹的名咀。唯言多必失,這兩位名咀都先後因為在節目得罪人而要登報紙道歉。
《鏞樓甘饌錄》洋溢着鏞記經典美食之色、香、味,也處處透着甘健成與父親「燒鵝煇」的濃濃父子情。
是誰把Coca Cola翻譯為「可口可樂」?筆者在最新一期(第433期)的《香港文學》月刊撰文詳細介紹了這宗懸案的來龍去脈,今天在這裏摘要和大家分享。
陸羽一開始就走高檔茶室路線,一般茶樓茶錢每位4仙,陸羽收6仙。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金銀買賣和外幣找換都集中在永吉街附近一帶,陸羽茶室自然成了金融業界聚腳地方。
半世紀前吃聖誕大餐,對窮孩子來說簡直是妙想天開。聖誕大餐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唯有望梅止渴,看看《兒童樂園》小圓圓如何過聖誕也過癮。
電影《蘇絲黃的世界》改編自真人真事,而其女主角的角色原型 Suzie Wong 卻在上世紀60年代將電影公司和小說出版社雙雙告上法庭。消息一出,眾人譁然。
今年11月27日是李小龍誕辰80周年之日,香港郵政發行李小龍特別郵票及郵品,讓大家共同緬懷一代巨星的風釆。
上世紀20年代,「中國第一份彩色大型綜合畫報」《良友畫報》面世後風靡一時,可稱得上是民國社會的小百科全書。然而經歷數十年的沈浮,《良友》漸漸失去往日光彩。十年前復刻重印合訂本引起收藏界關注。
東華三院正在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辦《善道同行──東華三院籌募文化與社會發展》展覽,透過逾200項珍貴文物和歷史圖片,讓觀眾從東華三院籌募文化的角度,了解香港社會發展。
前希爾頓酒店行政總廚、美食專欄作家班哥上周邀約幾位好友到李文基掌廚的富嘉閣晚飯,當晚主菜是羊頭蹄羹。班哥與基哥惺惺相惜20載,他很了解基哥性格,知道基哥不會重彈坊間羊頭蹄羮做法的老調。
鍾文略早年從廣東新會到香港拜師學畫藝,後來在戲院畫廣告畫,因長期接觸電影和結識了不少明星,開始對攝影發生興趣。
《葉靈鳳日記》大量記載葉靈鳳搜購中外古今書籍,字裏行間經常見到「買書、讀書、寫書」等字眼,葉靈鳳把讀書當作他生活的全部。
陳君葆留下的日記,由其女婿謝榮滾整理成《陳君葆日記全集》,涵蓋年份由1932年至1982年,要研究戰前戰後和淪陷期間香港的狀況。
香港在那個窮困的年代,市面幾間「經濟食堂」(經濟飯店)很受基層工人歡迎,2毫子、3毫子一大碟腩肉飯或雞鴨飯大件夾抵食,當然不同時期的經濟食堂取價不一樣。
陳魯勁以「我是山人」筆名寫武俠小說始於戰後《廣東商報》,處女作是《三德和尚三探西禪寺》,一鳴驚人,稿約紛至,後來成為技擊小說最多產作家。
單偉建生於1954年,12歲便經歷文化大革命的洗禮,15歲被下放到內蒙古荒漠戈壁灘苦寒之地「屯墾戍邊」,他以無比的堅忍鬥志在生產建設兵團的「農業連」捱過6年非人生活。
章衣萍來頭不小,他的名字常與胡適和魯迅拉扯一起。章衣萍常到胡適家裏替胡適抄寫,和胡適一家稔熟,常以「我的朋友胡適之」自豪。
在那個還沒規定鹹書必須「包膠袋」的年代,很多色情刊物爭相以出位照片作封面招徠,夏飛小說封面照片卻很克制。
倫文敘是明朝廣東第一個狀元,他自幼家貧但發憤讀書早有文才,其頭腦古靈精怪,故有「鬼才」之稱,經常以「對對」諷刺對手。
1956年,由一群漫畫家李凡夫、李凌翰、陳子多、區晴、黃蒙田、鄭家鎮等人合資,出版了《漫畫世界》半月刊,再度掀起香港漫畫界的熱潮。
筆者的老總書房有幾份《70年代》雜誌,封面都很經典,包括威利警司帶隊打人、淮遠整蠱英女王、抨擊香港節粉飾太平等期數,有興趣者可來書店閱覽。
港澳兩地對吳公儀、陳克夫歷史性比武議論紛紛,香港《新晚報》總編輯羅孚靈機一觸,決定由旗下編輯陳文統在報紙撰寫武俠小說。
以前睇報紙很喜歡把自己愛讀的文章剪下,儲存起來方便日後重溫。如果是名家的小說或文章,幾十年後仍然能夠保存下來的,到今天可謂彌足珍貴。
早年入場睇電影前,戲院職員多會向觀眾派發「戲橋」,這是一張電影劇目說明書,簡介「是日公映」電影的故事(本事)和演員陣容,並且附有劇照和明星照片。
香港出版社最近特別把「塘西風月小說之父」羅澧銘的名著重新整理出版,其中當然少不了膾炙人口的《塘西花月痕》,筆者先後在不同場合介紹過羅澧銘這部經典作品。
七十年代香港出現了至少兩位「姣婆」作家,「她們」每天在報章寫中區白領麗人如何「姣屍炖篤」、如何煙視媚行,寫得出神入化,吸引無數狂蜂浪蝶,成為報壇佳話。筆者有緣認識這兩位「中區白領靚女」。
鄭裕彤綽號「沙膽彤」,他的發跡史流傳甚廣,但很多也是加鹽加醋炒雜錦,鄭氏家族為了給家族留下一部「正史」,2016年初由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鄭家成,委託王惠玲和莫健偉兩位博士籌劃著述《鄭裕彤傳》。
蘇賡哲給人印象乃謙謙君子、道貌岸然,竟然可以寫出這部《風流消費學》,朋友知道後莫不嘖嘖稱奇。
華叔雖然離世九年多,但精神不死,他留下很多文字,面前這本「紅寶書」讀來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