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的「戰國七雄」和「新三國」的關係推衍,將會在抗爭中不斷發展,逐步形成,急也急不來,慢也慢不到哪裏去。風物宜從放眼量,還需冷靜理性,客觀務實地看待。

在充分發揮中國優良的崇文傳統及祥和力量的同時,也要凝聚中華民族的綜合能力,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化解各種歷史問題,進行自我調節,建立論述話語權,把中國傳統的祟尚和平精神向全世界宣揚。

近日特區政府行政和立法共同組織考察團到大灣區真實體驗交流,是朝正確的方向踏出正確的一步。雖然已嫌太遲,但「遲到好過冇到」,要及時提出明確的前路和願景。

筆者認為,夏寶龍主任「以民為主」的躬行實踐,帶出一個重要議題:特區政府現在是時候對民主的定義有正確的詮釋,重奪話語權,澄清回歸以來市民被反對勢力長期誤導的所謂「民粹民主」為什麼不可取。

伯牙鼓琴而有知音鍾子期,見諸今日中法兩國的同頻共振。新中國以堅毅不拔的決心及高瞻遠矚的智慧,建國15年後就得到法國的認同。

不讀史,無以言。教育下一代,一定要從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蹟的學習和認識開始。筆者認為,香港教育界的改革,一定要從中國近代歷史成為大學入學試(HKDSE)必修必考的科目開始。

中國和洪都拉斯建交在蔡英文叛國頭目竄訪美國拜見麥卡錫的前夕,不是偶然發生而是精心謀劃,看來正是鬼谷子理論的精妙運用。

美國貨幣政策已經黔驢技窮,沒有其他更好的手段,堪稱已進入死胡同絕境。一個經濟體要有良性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要有實體經濟創造財富,另外還要資源和財富有合理分配。

一年一度的兩會,不是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利用來爭取選票的場合,而是和全國人民溝通的制度化的機會,做到集思廣益,兼容並包,求同存異,謙遜尊重,與時並進,真正發揮一個成熟的民主代議政治體制應有的作用。

美國近來動作加快,招數相當兇狠,幾乎徹底攤牌,逼迫中國出手,無視中國的核心利益,踐踏中國的紅線底線,不留任何餘地。港人對美國軍工複合體這種戰略意圖似乎還未充分領會,頭腦尚欠高度清醒。

筆者受惠於饒老師的啟迪良多。自1999年筆者回港後,仍偶然邀約饒老師夫婦飲茶共聚,以盡門生之義和後學之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饒老師溫柔敦厚,謙遜學者之風範,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今天亞洲正在面臨歧路,究竟是和平還是戰爭?問題尖銳,有必要及時作出明智的選擇。就在今天,土耳其和敘利亞正發生嚴重的人類災難。在昊天罔極的災難面前,我們能不驀然驚醒?

21世紀的中國崛起,現正造成主導世界400多年之久的西方中心主義,逐步演變成今天東西方之間相持不下的大致均衡。對於中國的成就,美西方不可能給予中國肯定,鼓勵和掌聲。

現屆特區政府的特點是積極務實不空談,腳踏實地做實事。希望在海洋文化、海洋經濟和魚類保育等方面,特區政府同樣有好表現,不致辜負港人的期待。

內地上月調整動態清零政策,放開管控限制,有利於重新激發經濟的成長活力和動力,並且在各地大規模修建方艙醫院來進一步堅持科學防控,為遏制病毒蔓延作出萬全準備。

如今形勢已經出現顛覆性的基本變化,兩岸就和平統一問題,兩岸政黨之間有機會坐下來談起來。當前是最佳的環境,最好的機會,和平統一出現曙光。要避免稍縱即逝,關鍵是要因勢利導,及時對話。

除了STEM以外,對天文的科普理解其實十分重要,因為這牽涉到我們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和自然物類命運共同體,以至人類面臨的共同前途問題的重要性。

過去五年中美關係緊張,此次兩國元首會晤氣氛友好,雙方都強調確立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的重要性。習主席在會晤中多次提及台灣。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兩元首在台灣問題上究竟具體談了什麼?

現時中國形勢雖然略為佔優,仍要如履薄冰。從這個角度看,不論是抗疫防疫的長期措施或供銷系統的調整安排,筆者認為,都是為了應付灰犀牛或黑天鵝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局面。

我們在強調國際金融要創新發展,香港金融產業和虛擬資產市場要不停頓地往前走的同時,亦要了解到過去一段時期過度積極地不干預資本剝削的缺失,同時要照顧到社會基層民眾今後對改善民生方面的熱切期待。

話語權的爭奪是一個長期的重要工作,關鍵在對歷史和時事的正確陳述。二十大的內容十分充實豐富,指明了今後25年的發展方向。期望特區政府結合香港的實際,及時用所謂「懶人包」 的方法,引導港人深刻認識其重要性

古往今來,人類歷史始終是一個弱肉強食,優勝劣敗,你死我活的世界,個人離不開國籍、種族和膚色的標籤。當國際形勢發展到敵我雙方在戰場上兵戈相見時,我們會發現國家民族才是最根本的安身立命之道。

過去5年多,自從特朗普2017年上台以來(2021年換上拜登),美國在全球範圍主動出擊挑事,世界形勢大變。隨之而來的是互聯網上假消息大量充斥,互聯網被武器化。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從1840到1949年,數千萬英雄的中華兒女犧牲性命換取的民族獨立,和墨家祟尚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的文化傳統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台灣頻繁進行選舉的政治制度自從26年前建立以來,現已不容易改變,非要等到其極端地不斷製造分裂對立的弊端最終影響到經濟民生,社會穩定和家庭倫理之後,才有機會回過頭來有所反省然後進行變革。

鄭海泉當年獲擢升為滙豐首位華人大班,九七回歸和中國崛起固然是兩大主因,更關乎個人命運、性格、才能、際遇和機緣。歷史的必然和個別的偶然,交織寫下香港傳奇的又一章。

由於網絡技術發達,搜索引擎熟悉讀者偏好,相關資訊自動彈出,良莠不齊。依靠手機取得資訊,久而久之已成黏性習慣,於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紅黃藍綠,亦復如是。怎樣避免被無辜洗腦?

香港的大學應該呼籲學生們撇開泛政治的錯誤議題不談,少講主義,多講發展。其實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是十分重要一環。可惜香港大學的部分校長領導們,好像沒有符合新時代對他們的要求,未能夠登高一呼。

近年來,筆者留意到台灣有兩個突出的政壇女性,堅持愛國立場,堅持祖國統一,旗幟鮮明令人嘆服。一個是洪秀柱,一個是黃智賢。兩人齊名,是反獨促統的女將,有鑑湖女俠秋瑾之風。

兩岸和平地生活交流,合作以互動共贏,為什麼要去打仗?誰最樂意見到兩岸開戰?為什麼不接受大陸的善意?為什麼抗拒排斥相互努力建設以改進環境,讓兩岸的人民生活得更自由幸福?用更好的生活方式去互相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