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時急切需要經濟學家們向前沿推進開拓,在實踐過程中研究與新時代相匹配的人文經濟學理論。這或許會是本世紀現代經濟學邁向全球適用的第四次革命。期待人文經濟學新元素的注入來自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經驗的總結昇華。

筆者認為,香港特區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要決定本身的定位究竟是政治城市還是經濟城市。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唯一的出路就是盡快完成23條立法,堵塞有關政治方面的爭拗和漏洞,然後才能夠聚焦經濟謀求發展。

中越雙方同意深化互利合作,擴大兩國利益融合,弘揚傳統友誼,加強人民往來,特別是年輕一代要相識相知相親,攜手應對地區及全球性挑戰。世界不平靜,是因為中美的分歧帶有根本性,至於誰對誰錯,已不須多費筆墨。

美國軍事金融帝國霸權的終結是早晚的事情,何必匆匆?筆者認為,這應是大國博弈的正確思維。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不可逆轉,快也快不來,慢也慢不到那裏去。

英國自詡尊重人權,有其本國的法律《英國人權法》,同時也受到《歐洲人權公約》的限制,但在國家利益面前,決定將這些政治和經濟難民想方設法急急送走唯恐不及,充分反映英國所謂尊重人權的雙重標準。

君不見停火7天後,以軍攻勢更猛烈,非要趕盡殺絕巴勒斯坦人不罷休。如果美國真想以色列停戰,只要實施武器禁運,戰火就可以停熄,但這是目前而言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以色列殺紅了眼晴,美國這隻白頭海鵰是幫兇。

事實上,巴以衝突的背後隱藏複雜的地緣政治因素,包括中東地區的權力平衡和美國明裏暗裏對以色列的縱容和支持。最近有傳聞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正承受極大壓力,要求他下台的呼聲已有所聞,以色列內部正在醞釀突變。

中美競爭的激烈程度其實超越我們一般人所理解和想像。大國博弈涉及大格局和大視野,是制度競爭,也是道德高地和法律邊界的競爭,是相信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是迷信某種族優越的天命認定論。

籌建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還有多年前由馬逢國、蔡素玉、謝炳堅等倡議的香港回歸歷史紀念館),要以特區政府為主導,實行官民合作,發動各方參與。籌建過程本身就可以是培育青少年家國情懷的重要活動之一。

日本總負債現時高達11萬億美元,最近岸田文雄及其內閣的支持率持續下降,內閣改組後未見起色。岸田昨天宣布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經濟,包括減稅退稅,以應付通脹上升對經濟構成的打擊。為何日本負債如此之多?

在強調以創新科技引領香港特區經濟重拾升軌的同時,筆者認為,關鍵在教育局方面需要積極配合,在中小學界長期進行科學普及的工作。

美國、英國、印度、日本和韓國等宥於地緣政治,選擇不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站在歷史發展進程錯誤的一邊,估計終會後悔莫及,且看十年後將是什麼光景。

印尼是穆斯林國家之中最溫和、包容和開放的國家之一。佐科總統7月剛到過北京,這幾天再來北京,藉着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機會進行國事訪問,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儀式,21門禮炮轟鳴,震耳欲聾。

美國政客們評估:「中國試圖不用戰爭就可制服美國」,細思沒錯。中國逐漸回到世界舞台中心,恢復歷史的固有地位,是歷史的必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其內在的發展邏輯。

王毅和沙利文全面檢討了中美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當然包括最核心的台灣問題。中方的官方報道是王毅主任再次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必須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落實不支持「台獨」的承諾。

中日戰爭14年間,翁文灝主管全中國的戰時工業生產及經濟建設,對於怎樣保障中國的礦產資源免遭日本掠奪有極大貢獻。

一般所謂「搭順風車」的公務員,是尸位素餐、坐享其成的人。這股「搭順風車」的歪風出現在服務市民的公務員團隊,為政府施政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那一批官官相衛的手捧金飯碗的萬年政務官。

香港特區面對的問題山積,挑戰不少。要及時改革所有涵蓋在公帑之下的運營主體和施政系統,才能確保由行政主導的持續健康發展,維持政治生態的蓬勃活力。

近日,美日韓三國首腦在戴維營舉行三邊高峰會談,其目的很明顯地就是要建立統一戰線針對中俄朝三國。美國準備在東北亞開闢第二戰場,估計目標是朝鮮半島,主力是日韓聯軍,由美國在幕後指揮,日韓出任代理人。

可憐人有其可恨之處,當前的危機,似乎仍未到足以讓台灣深綠一族幡然覺悟的地步。筆者扼腕嘆息,深感可惜。

《羅剎海市》帶出了人類根本的問題,這時代之問就像一面照妖鏡。例如在國際政治的層面上,就足以尖銳地指出美國雙重標準的虛偽和混淆是非的偽善。

明年初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估計不論誰人當選,北京方面都有應對辦法。台灣的統一進程定會加速。現在看來,有以下四個可能當選,分別是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和郭台銘。

越南在「革新開放」的過程中,或會被美國特權階層的糖衣炮彈打中,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和民主化。尤其是越南南方,估計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美西方抱有幻想,這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鳥之行空,魚之在水,江湖相忘,雲天得志,知恩報恩,以直報怨,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筆者認為,這應該是中日民間世世代代友好的基本立場。

筆者認為,2023年或將以新時代國際形勢的分水嶺載入史冊,充分彰顯中國的戰略定力。當今世界缺乏的是和平合作,互動共贏。中國不反對合理和健康的國際競爭,但國際競爭應該有合理邊界。

氣候損害需要問責溯源,追究罪魁禍首。美國要帶頭主動賠償80萬億美元,核心是要低頭承認氣候變化是一個工業革命以來長期累積的問題,需要承擔歷史責任。

亞歐非一個世界島的開發,相信會是今後500年的大時代趨勢。歷史潮流浩浩蕩蕩,不是任何利益固化集團和少數精英階層的主觀意志可以阻擋的。

神舟十六號今次的三項任務是換班對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三名航天員撤離返回),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再對接和撤離,以及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對接準備。

台灣的前途是何時及怎樣完成統一的問題,當前的最大挑戰是島內能否建立跨黨派跨世代跨界別的和平統一全民共同戰線。

筆者認為,23條立法的前瞻性核心是反制境內外敵對勢力以高科技手段在香港特區搞顏色革命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