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峽兩岸的經貿活動與及人員往來兩方面,香港民間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工作應長期堅持,不可小覷香港特區在這方面可以發揮的作用。

最近岸田引發黑金醜聞,是在頂層的金錢分配出了亂子,沒有按既定程序進行額外的磋商,派系之間鬧矛盾(主要是安倍派不服)。是否因為岸田和美國走得太近,有新的巨大利益出現但沒有事先擺平?筆者尚未清楚知道。

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的互動,主要是在詩歌、文學、藝術等方面,是精神上交流,是切磋學問互相欣賞,是傳誦千古柏拉圖式的微妙感情。雖然只短短2年的相識,但彼此引為知己,刻骨銘心。

菲律賓把破舊的補給艦遺棄在仁愛礁,到如今已25年。長期以來,中國採取容忍的態度,在堅持主權的前提下,以大局為重不予驅逐。中方為管控仁愛礁局勢,和菲方坦誠、建設性地交換意見,容許菲方運送生活物資到艦上。

中國採取的是階段式發展目標,推動整個國家經濟發展。規劃是關鍵,政府要有清晰的長期規劃,才能夠按期實現目標。當整個經濟鏈條轉動起來之後,實現目標就水到渠成,而且動能十足,如同在高鐵的預定軌道上奔馳。

歷屆的三中全會都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聚焦下一階段的發展。二十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今次三中全會聚焦3個方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防範及化解重大風險,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特朗普於7月11日會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討論有關結束俄烏戰爭的問題。而特朗普會見歐爾班不久後,便發生了槍擊事件,他大難不死,子彈只傷到他的右耳。這兩件事情聯繫起來看,後面可能黑幕重重。

現任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副館長谷立言,將調任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日內將從東京轉往台北赴任。谷立言是美國外交史上最佳的「日本通」之一,估計將會奉命推動美日菲軍事合作和美台勾連。

稀土金屬廣泛應用於電子、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能源、輕工、環境保護和農業等領域,多個工業都離不開稀土的運用,特別是軍事工業。稀土在全球的分布並不均勻,中國是全世界稀土資源儲量最大的國家。

在此過程中,台灣民意是支持和平統一還是支持賴清德的戰爭路線,將會十分關鍵。以現時台灣新民意的趨勢,超過60%的民眾反對賴清德。今後要注意藍白會否合流,能否爭取到14席的缺口,推動罷免賴清德的投票。

近期中美兩國防長在新加坡香格里拉會議後,先穩住亞太區是十分關鍵的。中國的嚴正立場是要讓日韓菲澳紐等國家的領導人不要跟美國跟得太貼近,不要誤判形勢。

現時由一艘核潛艇和3艘巡洋艦組成的俄羅斯海軍編隊已經抵達古巴,號稱「友好訪問」,意圖不言而喻。歷史上的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的陰影已靜悄悄重新浮現。至於中國會不會被拖下水?

中央最近出台促進流動性的政策(重點針對房地產市場),估計三中全會將會進一步為擴大總需求(包括消費、民間投資、國家投資、公共開支、高增值出口,對外直接援助及投資等)推出強力有效、有針對性的政策。

筆者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概念不但不是舊瓶裝新酒,將來更可以是中國新經濟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從實踐中來,估計將來有更多學者專家們珠玉紛陳,精彩可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歐盟成員國與阿拉伯國家一致認為必須依據「兩國方案」來解決巴以衝突,就是明證。這是大勢所趨,美以已難逆轉。

現在又到了歷史的轉折關頭,看來國民黨高層需要有更加明確的態度,堅持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共同謀劃兩岸和平統一的方案。

除了黃金之外,其他資產市場包括衍生工具都風險偏高、危機四伏。全球傾向於避險躺平,只求安穩,多持現金,不敢消費,遑論投資?再難回復到新冠疫情之前(2018年-2019年)較樂觀的全球經濟環境。

目前台灣只願意和美西方國家交易,放棄大陸市場,其實是百分百愚蠢。台灣如果不靠對外貿易只靠內部消費,完全不能夠自己生存。

美國急欲開闢的中東戰場估計還未有定案,因為大選臨近,先要看兩大對抗集團(在前台以特朗普和拜登為代表)誰能主宰今後4年(2025年至2029年)最高層級的利益分配權。

民進黨當局不論怎樣逆潮流而動,估計阻擋不了台灣民眾到大陸觀光旅遊、交流互動的熱潮。民進黨當局最害怕的就是讓兩岸民眾互相接觸,留學、工作、做生意、交朋結友,甚至成就姻緣。

過去7年多以來,為了反擊美西方的故意唱衰,中國不斷闡明立場,已經廣為大多數東盟國家所知。筆者認為,除了北望神州之外,香港聚焦東盟製定長期發展策略,此其時矣。

所謂航行自由,應該理解為是非軍事用途的海上載體,例如貨櫃船和捕魚船等非軍事用途的船隻。而美國提出的所謂「國際水域」自由通行包括美國的軍事移動設置和海上載體例如航空母艦等艦艇,這是完全荒謬,不可接受。

俄伊急速走近,引起美國高度關注。這是美國的中東戰略企圖把伊朗拖下水、讓伊朗也參與到中東戰爭來的根本考慮。筆者希望遠方的戰火不會燃燒到亞洲東部這邊來。

「你如果不來到餐桌上來,就會出現在菜單上來。」布林肯的比喻就是刀俎和魚肉的關係。台灣已成為美國的提款機,怎能不為台灣2300萬同胞扼腕浩嘆?

中央提出要建設金融強國,港人不一定十分清楚,國際間也議論紛紛。投資者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今後的走向捉摸不透。這或許是當前香港股市和樓市趨向淡靜的原因之一。

今次Tatler Asia的門票定價非常昂貴,又只肯支付最低出場費,根本原因是資本縱容和市場放任,是有預謀要賺到盡,把香港視為水魚之都,不怕開罪香港人,抓到特區政府積極不參與的弱點。

最近美國內部出現很多噪音雜音,在台灣問題上表現極不一致。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兩黨競爭激烈,有可能把台灣問題突出為政黨重要爭議之一。是和是戰,客觀上將被逼表態,二者擇一。

從縮減開支(節約)的角度看,民眾一般的感覺是公務員及由公帑資助的各類機構(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以及醫衞/大學/房屋等)高官/高層/高管的薪津福利,相對市場而言已經明顯偏高,適宜及時研究減員減薪。

2024年,相信會是台海局勢發生天翻地覆的一年。最終還要看中美關係這個大氣候和大環境,這個大兩岸關係的變化怎樣影響海峽兩岸的關係: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和民間5個方面如何齊頭並進,力促台灣主權回歸?

歷史上中國並非海洋大國,明朝頂多只曾是造船大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將視野從冮河湖泊轉向遠洋深海,才只75年光景。中國的成就不是吹出來的,而是以事實來說明,一件件一樁樁明擺在那裏,只需認識,無需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