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問題在於根本不應該讓學生從利與弊的角度,去分析和評價發生法西斯侵略戰爭的複雜歷史時期和歷史事件。生命無價,利弊何在?

進入新聞界行使第四權,竟是零門檻。近年網媒遍地開花,開網站、做記者,基本上沒有門檻,任何人都可聲稱自己所做是為了新聞自由。

今次香港特區政府班子大換血,無論時機還是人選,都把握得不錯。至於團隊換人能否如郎平出手般扭轉局勢,則有待觀察,但對於建制陣營來說,起碼覺得有苗頭、有期待。

此時此刻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全社會團結一心,共同抗疫,可是,卻有政治人物偏偏在這時候心裏只想到政治。

我想,潮州商會如果能透過舉辦百年慶典活動,將一個世紀以來潮商潮人的樂觀堅毅、迎難而上、懂得感恩的精神傳遞給全社會,與全體潮商及700萬港人一起共克時艱,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新冠肺炎襲港,特區政府採取史無前例的抗疫措施,雖然港府的每個決定幾乎都受到來自各界的強烈質疑批評,甚至有部分醫護罷工表示不滿,但不爭的事實是,到目前為止香港的疫情得到抑制。

我認為,蔡連任或韓當選對兩岸關係影響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其實是中美關係,可見的未來,中美關係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無論誰當選,要在中美博弈的夾縫中爭取台灣安全和發展的空間,絕不簡單。

站在舞台下前方的我,看到韓國瑜幾度眼含淚水。對比蔡英文打香港牌「反中」牌,喊出「台灣安全、人民有錢」的韓國瑜能否再創選舉奇跡,答案很快就揭曉。

我認識不少在香港新聞界打滾二三十年的資深同行,不少土生土長的老香港,面對今日黑衣之亂,同樣感到困惑迷茫,慨嘆連自己也不懂香港,正如盧新寧女士所寫「很多人在憂心中發問:香港還會好嗎」?

新聞媒體是社會公器,投身新聞界,不僅是為一個飯碗,更是認同新聞界為民發聲、客觀中立的理念。香港新聞界多年來在滿足本港社會大眾知情權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新聞人亦以自己作為第四權一分子為傲。

斗膽以我對饒公做學問所知的一鱗半爪,談談饒公的安忍和香港的文化,聲明不是講座而是與學員交流。

要把韓國瑜送入凱道的總統府,至少需要過三個大關,首先及最重要的,可能也是最艱難的是爭取國民黨內各山頭各派系的支持。

藍營初選出現多人混戰,局面尚未明朗,馬英九基金將於月底舉辦論壇,郭台銘、韓國瑜和朱立倫將同台交鋒,這本《八年執政回憶錄》於此時推出,似乎不是純屬巧合,馬英九會是造王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