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初期,董建華「八萬五」計劃夭折之後,歷任特首對解決土地房屋問題都顯得束手無策,明明香港有大量未開發的土地,土地運用率僅及新加坡一半,但歷屆特區政府都陷入「無地建屋」的困境。香港的土地究竟去了哪兒?

中共黨史與中國近現代史、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是分不開的,香港的年輕人要認識國情,我推薦看這部《覺醒年代》。

所謂政治一日也嫌長,特朗普已成為拜登手下敗將,他揚言要第三次擊敗民主黨,未來4年美國政壇一定好戲連場,各位花生友有福了。

如果說過去一兩年是特朗普和蔡英文頻頻出招,我的預感是今年開始可能要換大陸露兩手。

英國人以會玩政治着稱,他們在撤離各個殖民地時常常被指「留有一手」。特首林鄭月娥在社交網站發文指,這場BNO風波是英國以政治包裝滿口歪理的經濟算計,一語點破英國政治最重視利益的特性。

美國當局將拋棄特朗普政府經常使用的「中國病毒」、「武漢病毒」、「功夫流感」等。但是在台灣,民進黨當局一直以「武漢肺炎」稱呼世衞組織定名的「COVID-19」病毒。

拜登就職典禮的特別之處不在於看到什麼,而在沒有看到什麼。卸任總統特朗普打破慣例不出席典禮,令象徵權力和平交接的新舊總統同框的鏡頭不再出現,亦令拜登在演講中呼籲「美國團結」顯得蒼白無力。

筆者兩周前在本欄對拜登呼籲美國民眾將「大選這一頁翻過去」能否做到提出質疑,事實證明,大選這一頁不僅沒有翻過去,而且正在變成一場美國的噩夢。

內地去年遭受的挑戰和壓力可謂前所未有,但在中央政府領導下,14億人民從沒有失去信心,更逆境自強創造出奇跡,迎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香港呢,真是一言難盡。

假如拜登扭傷腳和感冒發生早一點,早一個多月,現在的美國和世界也許真就不一樣。特朗普注定只能在白宮玩四年,這是天意嗎?

香港過去一年艱難抗疫的經歷,暴露兩個大問題,一是特首和整個管治團隊在決策上不夠果斷,二是有些人政治凌駕抗疫。

隨著AI和5G技術的發展,深圳建設智慧無障礙城市的腳步逐步加快,值得香港借鑒。港深兩地近年來聯繫不斷加深,更有望建立智慧無障礙城市的合作協調機制。

這份題為「砥礪前行 重新出發」的《施政報告》涉及逾200項措施,最受矚目的當屬土地房屋問題。筆者認為,報告中首次就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推出多項實質性措施,更值得花幾行文字加以點評。

拜登上台後有望改變特朗普的抗疫政策,除了重新加入世衞組織,不再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這一點肯定有助緩和中美因疫情引發的民粹對立,更重要的是,這會不會可能成為兩國合作抗疫的起點?

局外人如我輩,隔岸觀選純粹是看熱鬧,對於最終是特朗普連任還是拜登當選,其實都不是太在乎,輸了賭局一起吃餐飯,大家有共識,中美關係緊張局勢不會大變,該來的總是會來。

香港經濟寒冬已經來臨。這一次,冬天究竟會有多長,恐怕誰也說不準,關鍵問題是,香港會不會從此一蹶不振?

如果不是有這樣一個對疫情漫不經心在前,領導抗疫信口雌黃在後的總統,美國會有750多萬確診個案、21萬人死亡嗎?

修補社會撕裂,特區政府責無旁貸,當前最可行的辦法,是特首透過新一份《施政報告》,展示大刀闊斧、有所作為的施政新風,讓廣大市民對戰勝疫情之後的生活充滿期待。

如果王金平來了廈門,對緩和目前的兩岸局勢能有多少幫助?套用一句詩:你來與不來,兩岸的情形,都在這裏。

國父孫中山曾經慨嘆中國人是一盤散沙,但潮人在海外素以團結齊心聞名,無論何時何地,一句「家己人」,萬事好商量。饒公在「碑記」中對潮州會館籌建過程記述甚詳:「第26屆會長廖君烈文奮袂首倡,奔走呼籲」。

所謂美國關心台灣安全,其實只不過是一個美麗藉口,對台售武既是可觀經濟收益,又可藉此把台灣這張牌捏在自己手上,成為中美博弈的籌碼。

無論美國對中國作出什麼承諾,簽了什麼協議或公報,美國都一定會把台灣這張牌捏在自己手上。

疫情影響各黨拉票,新西蘭總理阿德恩遂宣布押後大選。就事論事,阿德恩的決定無可厚非,但她就欠香港特區政府和市民一個道歉。

任何人不抱成見都會明白,押後選舉是最大程度防控疫情進一步在社區擴散的必要舉措,筆者認為,這是林鄭特首近一年多以來所作的最果斷和正確的決策。

人類的命運面臨另一次「修昔底德陷阱」,此時此刻,考驗中國的戰略定力,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據統計美國警察每年射殺數百人,當中黑人被殺機率是白人的三倍,為何弗洛伊德之死,會觸發美國如此大規模的示威衝擊,勾起黑人對白人的新仇舊恨怒火中燒?

周星馳電影娛樂指數非常高。特朗普當總統之前是電視台真人騷節目著名主持人,其個人形象和主持風格也富有娛樂性。想不到星爺在《九品芝麻官》中一句「落閘放狗」,20多年後竟變成堂堂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台詞」。

與去年台灣「大選」期間蔡英文幾乎每次公開露面都提及香港示威。她成功連任之後,很少再提香港,「當選」感言沒有提,5月20日也沒有提,一些疑似香港示威者在網上抱怨被「用完即棄」。

核心問題在於根本不應該讓學生從利與弊的角度,去分析和評價發生法西斯侵略戰爭的複雜歷史時期和歷史事件。生命無價,利弊何在?

進入新聞界行使第四權,竟是零門檻。近年網媒遍地開花,開網站、做記者,基本上沒有門檻,任何人都可聲稱自己所做是為了新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