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09:10:5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呦呦鹿鳴

架設兩岸民眾心靈之橋
作者:郭一鳴2023-02-11
廈門和金門的心靈之橋早已搭建起來,而當金門民眾期望看到的廈金大橋和廈金特區生活圈建成之日,不僅會將兩岸一家親推進一大步,也是兩岸和平統一快將實現之時。
對汕頭刮目相看
作者:郭一鳴2023-02-03
一個富有文化底蘊、以本地文化歷史為自豪、持續投入文化建設的城市,她的長遠發展一定不會太差,「僑」字是汕頭最重要的資源,開放是汕頭發展興旺的必由之路,歷史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會如此。
最寒冷的冬天
作者:郭一鳴2023-01-28
真正的北方的冬天,是「高天滾滾寒流急」,是生機沉寂萬物肅殺,是失去活力的蟄伏,是對溫暖的春天的漫長等待。
送虎迎兔的小小心願
作者:郭一鳴2023-01-20
有關方面需要思考如何在按照《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原則下,進一步為兩地人潮物流創造更便利更便捷的口岸機制,這不僅符合兩地民眾和業界的期望,也有利於香港優化投資環境和吸引更多海內外高端人才。
艱難困苦 玉汝於成
作者:郭一鳴2023-01-13
這3年提醒特區政府以及我們每一個市民,大家要共同珍惜以前視之為理所當然的每天都有大批內地遊客來港的現象。
台海雲卷雲舒
作者:郭一鳴2023-01-06
「中國主權不容挑戰,遇上美國霸權不容挑戰」,筆者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台海之所以被外媒視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原因就在於此。
漫漫3年,終於復常
作者:郭一鳴2022-12-30
3年疫情,累積了天文數字的回鄉需求,加上春節將臨,恢復通關如何應對回鄉人潮的「洪峰」,是對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協調統籌能力一次重大考驗。
告別
作者:郭一鳴2022-12-23
告別2022年,告別一切我們希望告別的事情,雖然沉重,卻依然令人激動,因為我們對未來的日子充滿期望,亦充滿信心。
志蓮淨苑和譚盾音樂
作者:郭一鳴2022-12-16
如果說張藝謀的《印象.西湖》、《印象.麗江》是雅俗共賞的大製作,那麼譚盾的《志蓮淨苑.視聽界》就是一部講好香港故事的藝術精品。
5個世界
作者:郭一鳴2022-12-09
人類在5個世界面對什麼矛盾、挑戰和危機?我們如何為人類發展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如何避免和克服科技無止境發展帶來的異化後果?
往事與追憶──懷念江澤民主席
作者:郭一鳴2022-12-02
美國銀行家勞倫斯庫恩寫《江澤民傳》冠以「他改變了中國」的書名,這個評價絕對不低。江澤民生前四度來港,維港兩岸不少地方留下江主席的足跡,不少香港市民猶記得他的音容笑貎。
不要熱戰冷戰,要世界盃一戰
作者:郭一鳴2022-11-25
冷戰結束之後,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如此撕裂、如此以意識形態劃分。在這種背景下,國際體育比賽要做到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恐怕愈來愈難。是為憂。
和年輕人談汕頭小公園
作者:郭一鳴2022-11-18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汕頭市老市區卻保留着一片大規模民國建築群──汕頭小公園。西式的騎樓建築融合中式的亭台樓閣,見證了老汕頭的發展與變遷,也是汕頭遊子心中深刻的家鄉記憶。
高質量發展和建設大灣區
作者:郭一鳴2022-11-11
過去內地以沿海經濟特區帶動全國改革開放,今天,國際和國內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在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發揮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返舞台
作者:郭一鳴2022-11-05
香港重返舞台,但世界已經回不到疫情前的世界,「沈園非復舊池台」。香港最重要的角色是要在中國內地連結世界方面發揮獨特作用,將會面對更大風險,操作難度更大,因此必須審時度勢,老調不能重彈。
辛偉誠能做到嗎?
作者:郭一鳴2022-10-28
歷史給了辛偉誠一個機遇,如果他能夠拿出一個平衡國內各方利益的經濟方案,且他能夠撥亂反正,以務實態度加強中英經貿合作,推動英國經濟復甦,那麼,他就可能成為保守黨和英國的救星。辛偉誠能做得到嗎?
不要讓這些孩子三年一片空白
作者:郭一鳴2022-10-21
第五波疫情爆發期間,百仁基金主席李家傑及時推出「百仁愛·學」助學計劃,一眾理事分別到四十二間中小學和幼稚園派發現金支票和購物現金券,還有抗疫物資,近一千五百名家住劏房或基層家庭的孩子受惠。
你想去哪兒旅遊?
作者:郭一鳴2022-10-14
大約在「閉關」抗疫一年之後,不少朋友就開始策劃,通關之後要去哪兒旅遊,一年、兩年、三年,終於等到告別隔離措施,可以像以前一樣自由外遊。
火花何必悅目 亮點自有瞄頭
作者:郭一鳴2022-10-07
江玉歡議員對盧寵茂局長的質疑,或許正如湯家驊所指欠缺理據,或許在言詞語氣上有些過火,但卻讓市民看到愛國者治港下,立法對行政發揮監察制衡作用的一面。
在會展雲遊潮汕
作者:郭一鳴2022-09-30
實際上,潮州節不僅是香港潮州人的節日,也是全港市民的節日,更是弘揚潮汕傳統文化、促進香港與潮汕地區合作的商旅節日。
秋高物燥,拜登點火
作者:郭一鳴2022-09-23
拜登自去年上任以來,過往曾經三度發表支持台獨言論,分別在今年5月、去年的10月和8月,這一次同樣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白宮發言人其後「照例」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政策沒有改變,後來又說,拜登是在回答假設性問題。
台北,正藍旗
作者:郭一鳴2022-09-16
泛藍陣營山頭林立四分五裂,幾乎每次敗選都與內鬥有關,但島內從深藍到本土派,都一致對兩蔣懷有敬意,因此,蔣萬安打出蔣家正藍旗,以蔣經國孫子身份參選,有助集結泛藍各個派系各路人馬,共克對手。
露從今夜白,何時「逆隔離」
作者:郭一鳴2022-09-09
「逆隔離」的技術細節需要兩地商討,但應該不會太複雜,簡言之,就是按內地防疫標準執行,港方給予全面配合,關鍵是特區政府要充分理解內地相關部門的關切並採取適當措施。
他結束冷戰,卻為一場熱戰埋下火種
作者:郭一鳴2022-09-02
筆者翻出多年前讀過的《列根回憶錄——一個美國人的生平》(An American Life Ronald Reagan,北京新華出版社1991年翻譯出版),列根在書中引述任內接觸戈爾巴喬夫。
美國對待盟友的嘴臉
作者:郭一鳴2022-08-27
了解美國如何對待像英國這樣的親密盟友之後,常常以「盟友」自居的台灣民進黨當局在美國大佬面前,會受到怎樣的「待遇」,能否保持所謂的尊嚴,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擺脫跨代貧窮有「捷徑」?
作者:郭一鳴2022-08-19
筆者相信,鼓勵學生有興趣者進一步學習AI,是擺脫跨代貧窮其中一條有效途徑,正如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21世紀的21堂課》一書中所說:擁有資料的人,就擁有未來。
爭千秋也爭一時
作者:郭一鳴2022-08-05
佩洛西惡意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實在欺人太甚,筆者和很多國人一樣,希望看到她受到應有的懲罰,為冒犯14億中國人民的行徑付出代價,至少應該受到制裁,才能震懾其他躍躍欲試的效仿者。
隔洋看英國相位之爭
作者:郭一鳴2022-07-29
雖然種族歧視更嚴重的美國可以選出非裔後代奧巴馬當總統,但不等於充滿傲慢與偏見的英國人,會接受一個深色皮膚的前殖民地子民的後代來做首相。
講好香港故事
作者:郭一鳴2022-07-22
新聞界既要維護新聞自由,發揮傳媒監察力,又要重視新聞道德和社會責任,沒有專業精神,便會失去平衡。
七夕快到了
作者:郭一鳴2022-07-15
與其兩地相關部門在預約酒店的數量、入境人數以及隔離天數等方面做出加加減減的調整,倒不如想辦法突破固有框框,例如讓港澳地區的防疫措施和防疫標準,與大灣區其他9個城市互相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