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報注重傳統,講公信力,但也容易吃老本,不思進取,本港多份老報就是因為未能與時並進等原因而被淘汰。《文匯報》近年銳意改革,內容豐富多元,版面充滿活力,又透過融媒體《點新聞》等平台進入年輕一代的手機。

短短十天旅程,新疆的故事說不完,喜歡新疆,心動不如行動。我也希望明年能再遊新疆,聚焦南疆吐魯番。

新疆面積等於全國六分之一,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甚至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常常相隔幾百公里,要坐幾個小時的車,那種「大」的感覺,對於生活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的人,第一次身臨其境會產生一種震撼的感覺。

關於揭陽,在本港潮籍人士以外,特別是外省的族群,知名度可能不及潮州和汕頭。其實揭陽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潮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非常深厚。

在距離台灣下一次「大選」不到5個月時間的敏感時刻,國台辦宣布暫停台灣芒果輸入大陸,難免引起各方猜測。民進黨當局卻避重就輕,企圖掩蓋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

疫情後社會復常唯本港消費不振,「財爺」陳茂波建議與業界合力把香港夜市搞活搞旺,引起網上熱烈討論。同樣經歷疫情3年,廣州海心沙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有增無減,當中的原因,值得港人借鏡。

書展是城市消費的晴雨表,一本深圳旅遊指南的熱賣,暴露香港無論留港消費還是吸引海內外遊客,都存在不少問題。一些人移民外國,更多人北上消費,海內外旅客減少,香港的消費水平靠什麼來維持?

日本人對島國生存環境,包括經常颱風地震、缺少礦產資源等等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這幾百萬噸核污水一天存在,日本政府就一天睡不好覺,全部倒進大海,一了百了。

特首李家超正在東盟訪問,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爭取相關國家的支持香港加入RCEP,日本該不會把特區政府禁止日本10縣海產品農產品,和同意香港加入RCEP一事掛鈎吧?

短短兩天,在這個東歐小國上演一幕幕西方政治大戲,進行各種政治利益交易,更暴露北約企圖將亞太地區納入其版圖、把矛頭對準中國的戰略野心。

所有參與饒學院工作的人「共同的革命目標」,就是一心一意傳承饒學、弘揚國學,大家默默耕耘,不知不覺已經走過8年。

自「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三省以來,日本侵華戰爭奪走三千萬中國人的生命,對中國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近日在一次飯局,一位經濟學家說,日本戰敗之後沒有賠償中國,但這筆賬一定要清算,而且總有一天要討還。

大灣區「9+2」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也同屬嶺南文化圈。嶺南文化的根在珠三角地區,源遠流長,人才輩出,在過去半個多世紀,嶺南文化在香港得到很好的傳承,並且發揚光大。

從《守城》到《守城前傳》,反映警方高層非常重視改善警民關係和警隊形象,公關宣傳做得出色。警隊宣傳片不落俗套,不作說教,而是當作電影來拍攝的做法,情節刺激,場面逼真,能夠讓市民喜歡看。

幾百年來,潮人漂洋過海到香港、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哪裏有機會能生存發展,就到哪裏落地,融入當地社會,形成「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海外潮人與潮汕家鄉人口相近的獨特現象。

在人類與機器人沒有邊界的時代,香港新一代要及早做好準備,否則只是作為機器人的一部分,卻不能將機器人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土耳其大選經過兩輪投票,69歲的埃爾多安以超過五成二得票,擊敗反對派候選人克勒奇達爾奧盧,成功連任。這位曾經透過手機視頻露面粉碎政變的土耳其政治強人,今次又是靠什麼保住大位?

「僑批」俗稱「番批」是指當年海外華僑(俗稱「番客」)和家鄉親人聯絡的一種方式,匯款和家書合二為一。此次汕頭市政府和香港汕頭社團總會在本港舉辦僑批文化展,是僑批文化首次走出境外。

今日時代已經不同,但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的家國情懷不變,李嘉誠先生以80多歲之齡親赴以色列,鼎力促成以色列理工學院落戶中國汕頭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例子。

查理斯三世加冕禮只有2000多名嘉賓受邀出席,儀式僅大約一小時。有評論指這是因為查理斯秉持「精簡現代君主制」的理念,但筆者認為,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形勢所迫。

尹錫悅要上美國賊船,華府當然高興,美國處心積慮推動美日澳韓所謂亞太小北約共同對付中國,但對韓國有何好處呢?

我相信,今天的阿拉伯人正在書寫新的《一千零一夜》,像C女士這樣的中國內地企業家就是當中一個故事的主角,也會有港人(或許已經有)成為另一個故事的主角。

復活節其中一件樂事是看戲,不是進戲院看,而是在網上看,看最新的美國大片──最先由《紐約時報》在4月6日爆出的美國機密文件洩漏風波。這部「情報大片」劇情豐富精彩,吸引全球觀眾,作者覺得有兩個最過癮之處。

十多年前,筆者曾經跟隨香港傳媒訪問團參觀華為深圳總部,當時華為只是一家主業通訊設備的高科技企業,現在,已成為一家運用數字技術解決通訊、綠色能源等領域各種難題的國際化高科技企業。

2025年「廣佛經濟」預計總量將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24,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輻射作用更加突顯。潮汕三市本來就是一家人,加速推進同城化,達至三贏可期。大潮汕,加油!

如果說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那麼有潮州人的地方就知道「陳偉南」這個名字。他是一位愛國愛鄉、樂善好施、熱心扶掖後輩、德高望重的潮人領袖。

年輕人的期望,本來就與成年人對他們的期待有所不同,社會應多了解年輕人的需求,盡可能向他們提供更多適切的幫助。當然,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能幫助年輕人實現每一個願望、每一個夢想,學會面對痛苦,才能真正成長。

告別口罩容易,難的是告別3年口罩生活的陰影。特區政府近期開始全面發力,努力讓香港重放光彩,讓全世界重新感受到香港的魅力,希望這些努力可以很快看到成果。

白宮內部有人透露,當被問及是否會有比「新保守烏克蘭方案」更大的災難時,拜登回應「等到你看到我們摧毀台灣的計劃」。這條消息一曝光,震撼全世界,當中反映了美國人的心態。

近年內地影視界佳作不斷,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敢於揭露現實生活中不公不義的醜惡現象,真實而且深刻,因此引起廣大民眾感同身受的共鳴,增強對中央反貪打黑行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