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甄秋慧教授:及早辨識 預防虐老
作者:編輯精選2024-06-18
為了保護家人,大多數受虐長者寧願逆來順受,也不願意舉報施虐者,甚至不願意承認自己曾受虐待。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他們更將責任歸咎於自己身上。
周永新:扶貧如何精準到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0
在協助貧困家庭改善生活方面,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解決他們的住屋需要。周永新指出,如果兒童住在狹窄劏房,學業難免受到影響、與家人的相處難免出現張力、個人情緒難免波動、對自己的前途難免欠缺自信。
呂大樂:垃圾徵費暫緩實施 管治意志非關個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7
呂大樂感慨,在目前的政治環境裏,這要看建制派的表現。雖然政府沒有完整的一套未來計劃,但各級議員大可每個月追問政府,究竟有何進展?下一個季度又有何表現指標?只要他們真的肯去推動,政府也很難懶惰下來。
葉柏強醫生:疫情後,孩子面對的新挑戰
作者:編輯精選2024-06-04
最近幾個月病房非常爆滿,很多小朋友因感染流感及其他常見病毒,而需要入院治療,當中沒有打流感針的小朋友病情特別嚴重。
周永新:新加坡之行,看當地民生福利對本港的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2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認為,新加坡無疑有很多地方值得香港借鏡,但當地有自己獨特的民生福利制度,並不是香港可以容易學習的。
徐王美倫:深度遊、「旅遊+」、「+旅遊」為香港旅遊業帶來新景象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16
我深信只要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合力,一定可以面對不同的挑戰,繼續推動旅遊業持續、健康的發展,為香港的旅遊業寫下新的一頁。
劉世錦:中國發展的優勢和「短板」在哪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劉世錦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的態勢,同時新一輪技術革命也在上升的階段,彼此相互交匯。近期引起廣泛討論的「新質生產力」,就是在新的技術革命下的創新能力。
吳大琪教授:21世紀科技革命對教育的挑戰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25
我們理解學生的迷茫,學生現在要面對這些教育改變,是因為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更好地裝備自己面對不一樣的未來世界。
蕭耿教授:第二港幣須掛鈎人民幣 防匯率風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4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蕭耿教授主張,香港需要一種與人民幣掛鈎的離岸第二港幣,以防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的匯率扭曲,對國家造成負面影響。
劉遵義教授:短期產能過剩 市場自動解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3
著名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遵義教授認為,現在是各顯神通,之後是適者生存,最終就是高質量、高效率的企業才能繼續發展下去,市場產能過剩的問題會自動解決。
周永新:為政府開源節流獻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1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在《明報》撰文表示同意,政府要削減財赤,如何在各項社會服務開源和節流,至關重要。
周振中醫生:肥胖是萬病之源 藥物治療肥胖症有突破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28
預防肥胖並不是一個純粹醫學問題,應該是一個多角度的社會問題,需要各方面的協作及努力,這包括學校及家庭教育,以及各種各樣的恆常宣傳及社會運動;政府要考慮立法及各種稅務措施一樣,鼓勵及獎賞健康飲食及運動。
馬時亨:保持七大特點 香港不會「玩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5
馬時亨認為,在資產類別如樓、股下跌時,人們很自然會覺得自己變「窮」,不想花錢,但他強調必須有信心,市場似乎已比之前活躍了。
周永新:《財政預算案》民生福利部分中規中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8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在報章撰文總結,今年《財政預算案》的民生福利部分,算是中規中矩,紓緩中下階層的生活壓力之餘,也確保赤字不至於惡化。
劉永松教授:香港在舉辦大型體育盛事時要注意四個重點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07
你在信中問及農曆年前美斯事件,香港人生活節奏快速,非常健忘,那種不滿以及疑惑已經討論了很多,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下的是:美斯事件背後的運動盛事化主題,香港在這方面應如何走下去,同時,香港有什麼優勢?
林群聲教授:應用科學大學與業界聯絡緊密 方便學生畢業後投身相應行業
作者:編輯精選2024-02-29
可能大家對應用科學大學的概念依然不太清楚,究竟什麼是應用科學大學呢?多次有人問我:假若都大成為應用科學大學,是否需要再次更改校名呢?我回答:不用改名!
周永新:港人愛遊日 原因何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6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周永新榮休教授在報章撰文說,日本社會發展走在香港之前;日本人經歷過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港人參考。
林宣武:海運形勢嚴峻 政府須增撥資源
作者:編輯精選2024-01-18
和空運相比,海運表現便有點不如人意了。由於產業調整、轉移、本地操作成本較高和鄰近港口的競爭,截止至去年11月,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比去年同期下跌,香港港口跌出全球吞叶量十大港口排名榜外,可能已成定局了。
周永新:新一年《財政預算案》應重視哪些民生福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1
周永新建議《財政預算案》可以認真落實「居家安老」政策,即把用於長者的開支,移向各種社區支援服務,包括日間護理服務、社區康健服務、到戶支援服務等。
吳永豪教授:氣候變化頻繁 香港鼓勵綠色氫能發展以應對挑戰
作者:編輯精選2024-01-02
香港政府也剛剛提出會在明年上半年制定《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展開修訂與製造、儲運和使用氫能相關法例的工作。這預示着氫能即將在香港迎來快速發展的時代。
劉宇隆教授:香港將步入下一波流感病毒活躍期 市民應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13
當然還債是辛苦,但幸好香港已經歷過新冠疫症大流行,懂得如何在還債時保護自己,家人及我們的社群,例如在人群密集及係封閉空間時戴口罩,故此我們現在還能如常生活、上學上班。
馮國經:強化香港全球供應鏈樞紐 連接內地與全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16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博士就國際貿易新格局下,香港如何在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發揮作用發表主題演講。他開宗名義指出,重重挑戰下,世界貿易出現碎片化現象的問題亟待解決。
周永新:解決身份認同 港人會留戀香港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6
香港要成為港人留戀的地方,港人必須認識自己同是香港居民和中國公民的身份。這兩個身份是一致的,並非二選其一。唯有這樣,香港才能有本身的優勢,才能掌握香港和國家的發展機遇,展翅騰飛。
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 何力治:現時步入收成期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4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現時步入收成期。新的工作馬上要開始,讓專業服務支援各個共建項目,持續釋放區域發展潛力,而香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的角色將更形重要。
周永新:《施政報告》民生福利措施如何到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2
年初以來,股市和樓市從高位回落,市民情緒受打擊,對前景也不樂觀。李家超此時提出恢復經濟發展的措施,能否達到振奮民心的目的?就要看市民是否認同《施政報告》的建議了。
林一星教授:醫療配套及宣傳不足 導致香港長者少用大灣區的港辦安老院舍
作者:編輯精選2023-10-17
我期望今屆政府,可以多為這些長者着想,讓他們可以在安老方面有更多的選擇,而不需要只是困在這個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
呂大樂:大灣區活動範圍擴大 南下北上成常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13
新形勢下,南下的旅客可能就只是過來買點東西、找個地方呆一下,即日來回;而北上的旅客也只會愈來愈平常,過夜還是不過夜,那看看各種服務的性價比、有無新意。
莫毅明教授:科創是香港的未來 期望年輕人勇於嘗試
作者:編輯精選2023-10-11
在我高中畢業的年代,如果希望成為數學家,幾乎別無選擇地需要到國外深造。時至今天,香港的數學研究已經達到國際水平,完全可以培養出具國際競爭力的數學研究人員,期望香港更多熱愛科學的年輕人勇於嘗試。
羅兵咸永道高級顧問葉招桂芳:難實現ESG 轉型?缺乏專業知識、政策激勵和資金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26
今年亞洲金融論壇聯同香港貿發局及羅兵咸永道(PwC)合作進行一項「企業向可持續未來轉型與融資」的調查, 調查發現大多數公司將ESG 視為長期競爭優勢和提高聲譽的推動者,而不僅僅是合規活動。
中大商學院副教授尹振英:政府應該多角度發展旅遊業 短期可推出更多日間活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19
短期內應該首先活化廟街、女人街等夜市,因為這些地方本身已經有相當的知名度和完善的交通設施。然後才考慮在其他地方建立新的夜市,以擴大遊客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