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弘毅教授認為,香港的法治教育相對中國內地及西方國家,仍然停留在抽象的理念層面,導致學生對香港的法律制度認知不足;張炳良則認為,法治教育的不足源於我們的法律制度長期被神話化。

中大前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在中大大灣區論壇上回顧中大(深圳)的成立過程,認為中大可以為大灣區增加學位供應,達到研究同質化,促進大灣區繼續發展和經濟一體化。

楊振寧: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說,我這以後50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矚望,我相信你也會滿意的。再見!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先生在團結香港基金一個論壇上指出,香港需要思考自己的「老本」,如果將來西方世界需要向東看,若香港不能轉變為東方世界的延伸,香港的地位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和威脅。

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羅乃萱女士表示,正向教育就是以身作則。我們怎樣做,要做給下一代看。下一代人就會做給再下一代看。

全國政協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17日(周四)出席團結香港基金會議並致辭,他表示,雖然世界正面臨前所未予之大變局,但相信在港人和政府的努力下,香港能重回黃金時代。

儒家尊崇的,不是天,不是上帝,不是君王,亦不是權力,更不是多數的人物,而是尊崇理性;儒家天不怕地不怕,若然違反天理良心,儒家是不會尊崇的。

11月20日,灼見名家傳媒舉辦「後疫情時代世界新秩序」論壇暨六周年慶典,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辭,他指出,香港的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如何從危機中尋覓新機?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法學院教授王振民教授覺得國家的規劃要為香港的發展、澳門的發展甚至為台灣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希望、新的空間。

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政治學教授朱雲漢教授預計,新冠大流行會加速歷史腳步而非改變歷史,美國領導地位不斷下滑,超級大國之間出現各種摩擦與衝突。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表示,美國對如何制裁香港而不傷害自己沒有什麼有效方法,而港區《國安法》將令推動「顏色革命」的成本大增。

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他希望通過訂立「港區國安法」後,不會影響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因為在普通法之下,有許多保障人權,令法律得以持平施行。

香港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表示,他猜測在中美博弈下,中央認為不得不制訂「港區國安法」,以對付「港版顏色革命」。他又認為立法之目的,並不是為了要在9月立法會選舉前,加強取消部分參選人資格的力度。

譚惠珠相信,現在沒有一個中國人,願意看見香港又被外力干預或者控制,亦不想看見香港人幫助外力去破壞香港,因此,每一個香港人都有責任去支持「港區國安法」的立法。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表示,過去一年,香港得了重病,但我們不能夠諱疾忌醫;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不是洪水猛獸,而是救治香港走出困局的良藥。

台灣總統蔡英文5月20日宣誓就職,展開第二任期,儀式早上9時開始,她於10時發表演說。就兩岸關係,蔡英文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表明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科技有機會發展。中國微型科技在貿易戰不斷美國打擊,對香港來說是機會。一帶一路、大灣區對香港都是機會。中國國策推動創新,對香港很大機遇。

香港從此無運行,應該從哪裏計起?其實施永青覺得回歸之後,香港的運遇到很多阻滯。

曾鈺成覺得,一國兩制堅持得好不好,一國兩制是否能夠成功實踐,關鍵在於港人治港是否成功。因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三句話是連在一起的。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昨晚(15日)於2020中聯辦新春酒會致辭表示,珍惜香港這個家是所有真正關心香港、愛護香港的人的共同心聲、共同期盼和共同責任。

馬道立2020年度法律年開啟典禮致辭時指出,社會應當珍惜法治,法治是凝聚社會的基石,因為一旦法治受到破壞,社會要復元將殊不容易。

曾俊華認為隨數碼年代來臨傳統學習模式已經過時,不論是校園設計或課程規劃均不合時宜。教育界需要有創新的學習解決方案以助下一代迎接挑戰。

民主制度一人一票是不可避免,但要重新設計。民主應是地方性的,不應向英國公投那麼大規模。鄭永年提倡有限、有級別的民主,在影響基層民生領域實施。中國沒有民主也不行,但像西方的民主也不行。

有不少研究指出,北京發生五四運動後,很快就傳來香港。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當時香港是殖民地的地方,英國政府以高壓政策管治香港,特別是排外運動。其實五四運動在香港爆發沒有想像中厲害。

蔡元培是五四運動的守護者,守護北京大學的學術自由。但大家忘了他對學生運動的看法。他曾保釋32個北大學生。但他對學生的支持並非毫無底線的。學生在五四運動初興時表現的愛國大義、思想主體性等慢慢受到消解。

中國除了想影響海外的言論,還有很多方法操控國內對香港社會運動的言論。中國用港獨去形容社會運動的事。另外反對港獨的人都會被視為英雄。

在任何情況下看到社交媒體發生的事,留意誰發表的,能否找到源頭,源頭是否可靠,以及發表時間。留意在社交媒體新聞的回應。如果是假新聞,就會有人留言提醒大家不要信。如果覺得資訊有懷疑,不要傳出去。

莫乃光憂慮,近期香港政府做很多網上言論打壓。立法打擊網上言論後,可能還會過濾網站,留名實名制,完完全全變了內地的防火長城。

目前本地大學最低入學要求為「3-3-2-2」,即是考生必須在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四個文憑試核心科目考獲相應等級,才能升讀大學。徐立之教授建議大學自行決定收生要求,鼓勵學生讀科學。

練乙錚認為香港2047問題國際化解決方式,就是採用瑞士模式,否則內部解決的可能性和代價可能很嚴重,或會爆發一場勝負難以預估的內戰。今次「反送中」事件看到的矛盾衝突,足以構成一次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