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醫學

字旅憶相逢:馮珍今與香港文化人對話 體驗人文韻味
作者:張灼祥2024-07-25
作為讀者的我,看馮珍今的訪問,同樣得到好處。認識或不認識的文化工作者或專業人士,把對方的生活體驗或工作實況與大家分享,讓我們增廣見識,知道每個人在不同崗位,都可以把自己的興趣/喜愛的工作,做出成績來。
白灼腰膶
作者:孫明揚2024-03-28
我每星期進行三次血液透析,得到醫護人員悉心照顧,保持健康良好。但畢竟年紀已經相當,不免夢想這類移植能盡快普及,可惠及香港一眾病友。這日來臨之前唯有繼續吃白灼腰膶,以形補形。
張五常教授:同一個學生 為何在香港被踢出校 在美國卻被認為是天才? 什麼人才適合讀醫學、法律? 懂中國文化更易求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10
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治學概念超出了傳統學者的作風,享譽學術界。他認為一個怎樣的讀書環境才能培養出天才?男女選科為什麼要有不同考慮?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丘成桐等7人獲邵逸夫獎 11月頒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02
中大博文訪問講座教授丘成桐獲頒2023年邵逸夫數學科學獎,以表彰他對數學物理、算術幾何、微分幾何和凱勒幾何的貢獻。
邵逸夫獎於科學館辦展 得主冀以科技助抗疫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31
香港科學館10月29日起舉行「2021邵逸夫獎展覽」,介紹今屆邵逸夫獎得獎者及其傑出貢獻,深入淺出地闡述相關學術領域的基礎科學知識,展期至明年1月5日,公眾可免費入場參觀。
經常「忘記」收取診金的特魯多醫生
作者:許嫣2021-09-18
醫學無法治癒一切疾病,醫生面對着千奇百怪的絕症,真正可以「妙手回春」、「藥到病除」的比例是很小的;除了盡力控制病情、緩減痛楚之外,最能夠幫助到病人的,不過是關懷與安慰而已。
為什麼有兩個肺?
作者:許嫣2021-07-23
如果我們有4個肺,便可以有更多氧氣、跑得更快了吧?為什麼我們不長多些肺呢?
揮針自宮──自我犧牲亦未必成功
作者:許嫣2021-07-16
在那個年代,醫生以自己身體做醫學實驗(self-experiment)頗為普遍;不過倘若犧牲的是生殖器官的話,就可能需要多點勇氣了。
預設醫療指示
作者:常霖法師2021-05-04
人生旅程中,假若生命即將走到盡頭,除了盡力搶救,生命是否已經再無選擇呢?
探索半山廢棄醫院 Exploring Abandoned Hospital at Mid-Levels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4-16
一個城市探險達人冒進入半山的一所廢棄醫院探索。它建於1955年,是一家非牟利的私家醫院。 服務包括眾多專科,在高峰時,醫院進行了香港60%的墮胎手術。醫院於2012年關閉。
屠呦呦的奮鬥故事
作者:何漢權2018-09-21
《屠呦呦傳》中,教育現場看到中國近代苦難的歷史,中國博大精深的醫學,亦清楚知道寧波與香港兩地,向來都是血濃於水,交織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切割的緊密關係。
佛教養生學看似簡單 背後變化萬千
作者:佛門網2018-03-15
性廣法師認為,並非要以佛教養生學取代西方醫學,畢竟就現今科技的水平而言,治療急症、外傷、甚至難產,西方以外科介入的成效是毋庸置疑。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慢性疾病是西方醫學都束手無策的。
美國政府如何將草藥治癌當成罪行
作者:伍志堅2018-01-27
哈利·霍克斯賽因為祖先的發現,用草藥水醫治癌症病人,但他不斷受美國醫學會打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哈利的癌症療法得到轉機。
草藥治癌備受打壓
作者:伍志堅2018-01-20
普羅大眾,包括醫生,並不知道一些有效的癌症治癒法已存在近百年,主要是美國醫學會成功隱瞞事實,不讓大家知道。
癌企如何牟取暴利
作者:伍志堅2018-01-06
癌症企業,簡稱癌企,包括跨國藥企、醫學集團等,目的不是治療癌症病人,而是利用患者賺取大量利潤,繼續推廣沒效的抗爭療法,刻意隱瞞的癌症治本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