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顧問謝國樑表示,香港經濟正陷入深度衰退,他預期全年本地生產總值跌幅可能在特區政府所預測的負4-7%的高位。
香港疫情已趨穩定,各類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市民生活亦大致回復正常。在有效疫苗未出現和廣泛應用前,我們仍須提高警覺,隨時準備迅速應變。
大家又會不會感覺到近日市面氣氛比兩三個月前為佳?既然認同,失業率又怎會繼續上升。
因為反修例運動,數以千計的年輕人被補,正面對着漫長的司法程序和不確定性帶來焦慮。這可以確定的,是這場運動將會嚴重影響一代年輕人往後的人力資本投資。
失業率不高,代表被離職的人不多,搵工亦不會容易,但如果是8.6%失業率,代表很多人被炒,搵工反而會較容易。
在病毒疫情中,黑人死亡率是白人的2.5倍,白人家庭的財富淨值(net worth)是黑人家庭的10倍。這些數字,哪一個比較可信?
內地政府推行的「地攤經濟」看來只是失業人士的止痛藥,不會根治現時內地的失業問題。歸根究柢,內地經濟必須重回正軌才可以令失業人士盡快重回就業市場。
在去全球化、供應鏈碎片化、機械人取代發達國家工人的趨勢下,環球經濟發展將會疲弱,貧富懸殊會持續惡化,希望不至釀成下一場全球災難。
香港現時的計算方法,當經濟環境差,失業人數飈升,失業率是縮了水,反映不到真正的失業人數。
團結香港基金5月18日邀來劉遵義教授,與大家分享特區政府應如何振興經濟、為企業重建希望,及促進香港長遠發展所需的額外財政措施。
經濟損失背後也是人命,也是健康,也是各種各樣的悲慘故事。居住空間狹窄,日對夜對難免家嘈屋閉,離婚事小,家暴事大,這類不幸事件個案在疫情下明顯上升。
基本預測香港整體失業率將於2020年第四季達到5.9%,增加幅度比2003年大。如果疫情的不利影響持續更久,失業率更可能超越SARS時期高峰的8.5%。
17年後,特區政府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中,有10.2億元便是屬於「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但首先你要有個展覽。
股民由過度自信到過度恐慌,就在病毒之中。2020年2月18日,恐慌指數只是14.8,股市到峰頂。但只要1個月,3月18日,恐慌指數升至83,升了4.6倍,奪門而逃就正常了。
大家會發覺,香港失業率是否會繼續上升的決定權竟然在政府手上,如果政府沒有作為的話,大家應該打定輸數。
從這次股市回調的幅度遠大於2003年沙士和2009年豬流感來看,香港經濟面對武漢肺炎疫情真是有排衰。
由於不少企業縮減營運時間或暫時休業,裁員、減薪或要求員工放無薪假等,令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上升的同時,僱員收入亦減少,就業市場的受壓面進一步擴大。本周公布的最新失業率將攀升至約9年來最高水平。
從上年的反送中運動開始,不少零售和餐飲相關的中小企(佔全港中小企數目和就業人數約17%和21%)已是生意大減,到現在的「武漢肺炎」肆虐, 它們更是叫苦連天。
香港經濟真正反彈的時間會在2020年的第三第四季度,因為相對2019年第三第四季度的較大跌幅。
香港經濟底子深厚,只要社會能迅速回復秩序,失業率定必掉頭回落,工資也會持續增長。
庸官禍港,市民根本對現政府失去信心,在警暴處處的情況下,香港難以回復正常生活。此外,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現時香港的政局相當不滿,極有機會對港府推出制裁。在這風聲鶴唳的環境下,經濟又怎會能夠有改善呢!
香港失業率一直保持於低水平約2.8%至3.2%;美國同樣較低,一般是3.5%左右。失業率不可能為零,原因是任何時候都有人在轉職,若以上述定義判別,該類人士會被界定為失業。
澳門20年來的成就值不值得自豪?猶記得1999年回歸前,澳門治安頗為不堪,黑社會當道,但今天到澳門,我們已完全不用擔心安全問題,這點已是一大進步矣。
勞福局長羅致光話失業率上升,大學畢業生搵工不是很容易,叫他們投身護理服務,我認為羅局長講錯,護理服務是厭惡性行業,未必適合剛剛畢業的大學生。
我通常會選擇以下三個經濟指標去判斷一個地方的經濟:第一個是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第二是失業率、第三是通脹率。
本港近期經濟持續疲弱,失業率未能如實反映就業人數下跌的事實,相信未來仍有上升的壓力。相應地樓市亦僅會略微調整。
我發覺,主張「攬炒」的人,不但打算把香港的經濟弄到萬劫不復,還打算在政治上也來一次玉石俱焚。
原來香港有30萬中小企,如果有三分一中小企各要裁一名職員,代表有10萬人在短期內失業,以香港大約200萬就職人士來計算,這相當於5%失業率,這是有可能的事,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美國經濟不但沒表面上強韌,而且已來到逼近衰退的邊緣,而美國的財政在他手中急遽惡化,更是足以拖垮美國經濟的不定時炸彈。
國際任何機構做任何樓價排名,香港長居第一已份屬必然,這變相亦是普羅百姓的痛苦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