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的演講和文件說了些什麼呢?我們鼓勵讀者完整地閱讀每一篇原文,這裏只對每篇做一個快速總結。
推薦算法並非TikTok專利,美國社交平台也廣泛應用,如前述的Netflix推薦電影、Amazon推薦商品、Google推薦廣告等。因此,美國批評TikTok確實是「以五十步笑百步」,難以服眾。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接受本社專訪時指出,美國制裁已是黔驢之技,美駐港總領事更指手劃腳,特首和外交部駐港特派員應該要強烈回應。
外電報道,美國國務院最快可能於13日宣布,要求中國政府資助的孔子學院登記為「外國使團」,此一舉措可能預示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
一旦在認同政治層面把中國妖魔化,美國對中國實行什麼樣的政策都是合理的了。這種認同政治不僅是針對美國國內的民眾和國際社會,也試圖影響中國民眾。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警方拘捕。《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指《港區國安法》威力無窮,且不受香港司法的節制,對此次大搜捕,他表示無話可說,唯有等待國安法法庭的公布和裁決。
假設時光倒流,如果北京懂得技巧地順應香港的主流民意,摒棄「攘外必先安內」的舊思維,不再讓「擴大化」和「窩裏鬥」的頑疾發作,那麼效果肯定不同。
美國已從政治、經濟、軍事各領域加足馬力開啟了與中國的對抗,華盛頓圈中人已經將這次美中間的對抗視為遏制中國崛起並對世界秩序構成威脅的「終極之戰」。
中美關係緊張反映至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稱謂。白宮在5月發表戰略報告,以及蓬佩奧在7月發表中國政策演說中,都不再稱習近平為President Xi,改稱「總書記」(General Secretary)。
離11月3號美國大選投票日還有3個月。在半世紀的接觸之後中美關係大轉折,這僅僅是美國的總統選戰策略嗎?是,但更不是。讓我們首先簡短地回顧一下歷史。
中國發展到這個階段,無論美國的對華政策如何,中國的繼續崛起不可阻擋。
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博爾頓接受日本共同社專訪時指出,如果總統特朗普在11月的大選中再次當選,其對華強硬路線有可能轉變為融合姿態,並進一步摸索達成貿易協議。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格曼撰文狠批特朗普及其盟友是「自私邪教」成員,指在特朗普領導下,美國無論在流行病學還是在經濟層面都輸得一敗塗地。
特朗普若連任成功,中國與世界面對的是美國霸權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進一步挑戰,冷戰難免,戰爭亦難免,中國與世界是否坐以待斃呢?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指出,蓬佩奧的演說可說是宣布和中國「割席」,如無意外,中美關係將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近年中美關係出現的一系列糾紛,都是美國主動挑起的,中國自己是不想看到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的。
蓬佩奧是有備而來,宣示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不再是由尼克遜和基辛格訂立的「緊密交往」,但也不是回到中美建交前的「圍堵」,而是建基於維護國家安全、堅持美國價及與自由世界聯手,抗衡中共。
華盛頓下令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中國政府也下令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這是自19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兩國關係陷入的最低點。
回應美國突然下令限時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中方作出反制行動,外交部24日上午通知美國駐華使館,中方決定撤銷對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並對該總領事館停止一切業務和活動提出具體要求。
美國總統特朗普回應美國國務院下令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時,聲稱不排除會下令關閉更多中國駐美外交機構。中方對此突然舉措作出強烈譴責,敦促美方立即撤銷有關錯誤決定,否則,中方必將作出「正當和必要反應」。
中美關係今年隨新冠疫情不斷惡化,雙方在科技等領域針鋒相對。《紐約時報》周三的評論文章分析,兩國難以跨越意識型態的鴻溝,新冷戰正在成形,無論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如何,都難以撼動中美對抗的格局。
香港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認為,要是西方社會不改變只重個體的哲學信念,一定要出大事。美國一直都在逼中國開放(資本市場),他認為千萬不要開放,反而中國將來有一天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救星。
中國官方智庫中國南海研究院發表的《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報告(2020)》指出,美國正在亞太地區部署前所未見的軍力,提升了與中國解放軍海軍爆發意外事件的風險。
港區國安法立法,直接觸動了不少外國在港的情報利益。港區國安法的核心也是中美關係問題,要分析港區國安法也必須從中美關係出發。
去年6月9日的百萬人大遊行,本來是非常和平。如果不是因為遊行未完政府已經發聲明表示會如期把逃犯條例修訂提交立法會通過,就未必會有當晚的警民衝突,就未必會有「6.12」民眾包圍立法會的一幕。
新冠肺炎大流行本來可以而且應該是中美雙方以及全球合作的一個良機,但它們沒有展開合作,反而就危機的許多方面相互指責推諉。
香港以前是福地,以後未知。香港經歷多個經濟及市場震盪,市民有損失,但論驚恐卻比不上政治問題的衝擊。
運動轉瞬又是一年,勇武派成功將香港帶進全球的視線,但到了今天,堅持勇武的邊際利益是否仍在呢?
在美蘇冷戰期間,儘管兩國可以互相進行核威懾,但兩國之間在公共衛生領域還是進行了有效的合作,共同推廣天花疫苗接種,最終為人類消滅了天花這種烈性傳染病。今天的中美關係又是如何呢?
中美關係與香港研究中心主任袁彌昌博士和資深傳媒人陳景祥,為你解構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分析美國當初訂立港美關係法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