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無疑是中國慘痛的一段歷史,DSE試題引起的風波令不少國人感到心痛。中日史學專家趙雨樂教授為我們深度解讀1894-1945年間,到底日本侵華的戰爭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學生們又應該如何看待這段歷史
日本人在各個領域已經跟中國建立了密集的人脈網絡,在未來幾十年這一網絡似乎還會擴大。
兩位相識半個世紀的學者難得聚首,暢論中日關係。他們均認為兩國的經濟實力近年雖出現逆轉,但日本的社會發展進程仍值得中國學習。
日本國民既是消費者,也是投票人,他們對中美的親近感變化將會直接影響政黨、政策。
與其說今次中日關係恢復正常,不如說是進入新常態。在新常態下,日本終止對華援助的意義,不僅是因為中國已不是發展中國家,更是回應日本民間的訴求,就是認為對中國的隱性侵華補償已經足夠。
去年11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於北京召開會議,當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合照上,習近平板起臉孔,安倍亦顯得相當尷尬,這意味着什麼?「他們都要注意自己國家的民眾反應,因為中國人對日本有相當大的成見……即使他們身在同一場合、同一張照片中,始終仍是分別面對自己的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