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唯現時特區政府仍沒有特定的規管法例,香港應參考內地相關法規,制訂本地適用的規章法度,為網絡、人工智能,以至國家安全做好防護工作。

港區高等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分享兩會精神,逾300人參與。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港專校長陳卓禧教授均強調,香港高校應把握機遇,貢獻國家教育、科技及人才發展,發揮國際聯繫優勢。

香港須把握一國兩制新階段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解讀兩會,領悟其精神,把握香港角色定位,並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挖掘經濟轉型發力點,以自身優勢貢獻國家所需。

全國兩會舉行期間,香港大學舉行研討會,前瞻「十五五」規劃,清華大學學者、證券商經濟學家分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幾個重大議題,包括地方債務、樓市下行、提振內需,以及創科這個新增長點。他們都認為,依賴土地的中國財政體系面臨改革的轉捩點,必須從多方面入手。

國務院各部委於全國兩會期間,釋出多項經濟刺激措施,包括減息降準、發行特別國債、推出債市科創板及擴大消費補貼等。學者認為,措施有助提振內需、完善資本市場、扶持科創企業,但須進一步放寬市場限制,如股價漲跌幅等,以吸引更多長期投資者,培育「慢牛」。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3月5日會見行政長官李家超,他表示,相信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一定會把握機遇、銳意改革、奮發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