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廣東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的管喬中以「過來人」身份指出,在大灣區推動創新科技發展,關鍵是吸引企業前來投資,並寄語投資者必須「有信心及不怕輸」。
一直以來,「以香港之所長,配合國家所需,開拓國際商機」是香港與內地發展的目標。國家雖然面對5G國際市場受阻問題,憑藉大灣區的龐大內需市場,以及香港國際化的軟實力優勢,必然可以協助國家走出困局。
在香港,我們每天都在做冗餘的工作,我們可以比如說10小時的工作能不能縮短,把反覆的工作留給機器。我們一定要不斷學習,不管會不會被取代,不管有沒有AI,未來很多東西都會被取代,所以我們一定要繼續學習,
車聯網是創科另一熱話,應科院邀來各界人士討論車聯網的功用,以及在香港的發展空間,其中車聯網可避免車禍,但要發展下去,還需要相應的頻譜及政策扶持,這一一都有待政府回應。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科技發展卻表現得忌憚三分,是否真的反映中美之間的科技發展差距已經收窄,甚至到了可以爭一日之長短的地步呢?
張建宗坦言,特區政府面對不少可能是十多屆政府都無法完全解決「老大難」的問題,但也不爭一日之長短,希望未來為年輕人帶來希望,以民為本,與年輕人同行,因此本屆政府尤其重視青年的工程。
今天的中美關係對大家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中美關係這盤棋局裏面,我們實際出牌的是美國人,那我們要一步一步看它怎麼出。
普華永道稅務及中國商務諮詢總監李志雲說,香港是全球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與深圳合併計的創新指數亦高,「為何會有大灣區的概念?其實就是整合11個城市的優勢,然後互補,好像踢足球11個人,一齊出去打。」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認為,大學與社會應存在「容許失敗」的觀念,師生自然能夠勇於嘗試,若固步自封,科研水平只會停滯不前。
發展創科產業的最大困難是現有法規過時,未能配合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正因如此不少創科商業模式未能推行,又或者舊有的法律無法有效地保障市民的權益及安全。
本社周年論壇邀得香港三間大學的校長對談,討論創科新發展;另邀得企業高層和學者討論,就中美新關係發表看法。
張建宗認為,香港得天獨厚,只有730萬人口,卻有四間大學打入全球百大學府殿堂,是不容易的,加上有好的治安、體制,是香港成功的地方。
面對中美貿易戰,張建宗說自世貿成立以來,各國成員都透過削關稅、消壁壘來促進貿易,故世貿成員應按承諾、世貿框架、遊戲規則行事,但美國卻發起貿易戰,直斥「貿易戰無人贏,是無贏家。」
無論如何,我們難道真會相信,僅憑一個線形「決策樹」(decision tree)或電腦報表上的一組數字,就能策劃一家全球性保險公司的前途?就能洞悉擬議法案可能帶來的政治與社會衝擊?
現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需要本地企業勇於衝出香港,進軍內地,開拓商機。
潘樂陶博士多年來心繫母校,除了今次捐贈1億港元以支持理大的科研工作外,他本人及其公司自2000年起共向理大捐款逾350萬,包括多次捐贈奬學金及款項以支持母校的舊生會,學術峰會及學術發展。
譚鐵牛院士認為香港科研發展時機大好,既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和特區政府的決心,亦有創科發展的需求和創科領域的基礎,社會各界更在創科上達成共識。
內地愈是開放、愈是跟國際接軌,香港聯繫國際的門戶和樞紐功能愈見重要。香港金融發展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再接再勵,再創高峰。
内地創科産業發展蓬勃、求才若渴,企業不會耽誤時間,要求受聘的科技人員一上班便馬上交出所有背景知識產權,這現象絕對不健康。
國家改革開放40年,深圳着先機,卻從未自滿,綜合發展,教人刮目相看,如今站在第二個40年的起跑綫上,深圳繼續以開放的政策,凝聚敢創敢搏的年輕人才。
中大自創校以來,一直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獨特定位,四個創新的特點正正與中大的創校使命不謀而合。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強調國家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本地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馬雲認為,香港並不只是屬於香港的,也不只屬於中國,而是屬於世界、屬於這個世紀的;香港人不應只看到香港,年輕人該放眼世界各地。
筆者希望在政府積極推動創新及科技策略之下,香港可以加快經濟轉型步伐,由傳統的服務型經濟成功過渡至創新型經濟模式。
張翔教授與港大校友會面時,回答有關他與香港的聯繫、加強國際交流、建立協作文化、聆聽學生和校友訴求、言論自由等問題。
談及「9+2」城市各自的定位和城際互動,論壇上有嘉賓指中國30多年的發展就是競爭和合作——9個城市之間如保持高強度的競爭,對科研企業科研單位大有好處。
上世紀90年代,全世界主流都認為「信息、資本、人才、高科技的流動」是對全球文明和全球經濟化的最大的推動力,但是現在發生了變化:未來全球化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
最大的工業是房地產,令香港的人才對創新科技不大感興趣,大學能保持現有國際的大學排名好不容易。
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題為「重法治 掌機遇 作抉擇」。他首先提及香港政制發展問題,指特區政府會按照《基本法》和人大決定,推動於2017年讓500萬合資格選民普選行政長官。他又指,公民提名不符合《基本法》,而《中英聯合聲明》亦不是落實普選特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