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城市大學連續第二年蟬聯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排名榜首。

科大榮膺THE大學影響全球36位,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對此表示:「面對現今日益複雜的挑戰,我們需要跨院校和跨學科的合作,推動全球智慧及可持續發展。」

國際學生在決定選擇哪所大學出國留學時會考慮很多因素。大學排名幾乎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大學排名是什麼?它們對學生意味着什麼?它們對於學生最終決策的重要性有多大?

過去數十年,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的,一直是耳熟能詳的數十間。為什麼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全球排名最高的大學是澳洲的西悉尼大學?

段崇智校長表示亞洲大學應該繼續發揮其在知識方面的領導作用,促進合作和交流,以及互相學習,推動亞洲大學的進步和發展。他用「維他命」來比喻大學之間的合作,強調面對面的交流和合作至關重要,有助改善大學表現。

亞洲高等院校的研究正蓬勃發展,但正面臨人口老化、氣候暖化等挑戰。在中大舉行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高峰會中,來自不同地區的大學領導層均表示,需要發展跨學科研究以應對未來的社會變化和挑戰。

世界各地的氣候危機正在為大學打造新的全球合作模式,這將給學校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論壇通過分享校園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學生作為變革者的作用以及與政府、企業的合作,為大學共同應對氣候危機提供新的方向。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教授表示,亞洲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及過度都市化問題。他認為亞洲大學應攜手合作,共同制定研究戰略,為亞洲創建美好新願景。

哈佛大學中國研究專家柯偉林(William Kirby)和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於峰會首日針對中美關係進行對談,會談氣氛輕鬆,兩位講者用輕鬆的語調,點破中美關係及未來發展趨勢。

本港有5間大學名列全球百強。香港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名同列第26位,已是全港最高,但今年的排名較去年跌5位;中大排名第47,較去年跌9位;科大排名第60位,較去年下跌20位。

中大協辦2023年泰晤士亞洲大學峰會,是香港近5年最大型高等教育會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會上表示,要維持競爭力,擴闊發展前景,大學不能固步自封,應積極促進跨境合作。

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各大學走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標準,當有其重要性。但一連串的問題,領着公帑辦學的各大學,必須同時要面對。

中國內地的北大和清華在2022年THE世界大學排名中並列第16名,這是首次有兩所中國大學進入前20名,也是亞洲國家迄今為止的最高排名。

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是教育人們克己覆禮,謹慎謙虛,不要張揚,故而,西方文明遠遠超過東方文明在世界上的傳播。

Phil Baty表示,大學孕育出無數創意及發明,目前對於各國經濟和社會「史無前例地重要」。

環顧全球頂尖大學,陳教授說在科研、知識及創新方面,跨學科合作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