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撰文,直斥美國總統特朗普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主義者」,並指在衝擊國會山莊事件前,激進言行已數度被姑息。他斷言,安撫「法西斯主義者」的企圖,最終只會再次鼓勵他們。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發表《2021年全球十大風險報告》,指今年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續影響,而是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在爭議聲中就職後,難以化解國內兩極分化的趨勢。
資深美國新聞工作者、「CBS晚間新聞」前主播丹拉瑟受訪指出,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有新型冠狀病毒的大流行,有充滿謊言的總統競選。但面對有逾7000萬選民支持特朗普,讓他不得不思考撕裂的深度和廣度。
當選美國總統的拜登近日接受訪問談到對中國政策,表示希望與盟友立場一致,並爭取民主、共和兩黨就產業政策達成共識,確保優先投資美國。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鄧希煒分析說,拜登上台後不會改變兩黨「圍堵中國」策略。
林行止認為,看着鋪天蓋地有關選情的真假新聞,「令人不由自主地預感美國政壇將有翻天覆地的巨變」;至於世界特別是中東及「印太地區」的政局躁動、人心浮動,頗令人意想不到。
如果特朗普反全球化的立場無法吸引美國的企業和製造業回流,拜登的「美國製造」計劃是否也同樣步上其失敗的後塵?
拜登在華盛頓長達47 年的從政生涯,一直擅長向美國國會山議事廳的另一邊伸出雙手,與對手達成妥協,但如今在美國社會處於分裂和對立時,他將如何開始他在白宮四年的歲月?
所謂「華盛頓沼澤」,是形容美國首都充滿了根深柢固的利益集團,猶如沼澤中充斥着大鱷般,而正是這些利益集團在主導美國的政治。
《世界是平的》作者湯瑪士‧弗里德曼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美國總統大選過程驚險:「要不是關鍵州份的數千張選票,這很可能成為美國最後一次選舉了。」他形容特朗普恍似開着大巴士的瘋狂司機,險些撞死自由女神。
特朗普死不服輸,但傳媒盡在左派民主黨之手。對於香港和海外華人,美國的選戰特別令人困惑。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余茂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指出,在中共的行為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美國對華政策理念和方式也沒有改變的理由。他又說,不管誰當總統,他一定按照美國人民的利益來考慮。
拜登走中間路線,如何平衡左右兩方的壓力,其實絕不容易,要修補國家撕裂,更不知從何做起。
特朗普陽謀政變演義,至今政變幾乎成功!目前還可能大幅改寫!
拜登指控特朗普令美國在國際上陷於孤立,所以他要把美國重新帶回國際大家庭。拜登想做的,只是想帶美國重回舊軌罷了。然而,拜登能做得到嗎?
假如特朗普最終敗選,他其實不是輸給拜登,而是不敵他執政4年來因其離經叛道的行為,以及粗鄙荒誕的談吐激發出來的巨大民怨。
雖然拜登勝出總統大選,但是美國並沒有出現「藍色浪潮」(blue wave)。回看總統大選,我認為拜登勝出有幾項成功因素。
拜登上台,必然要改特朗普的眾多惡政、劣政,這便應了4年一大變。但拜登能否保證4年之後共和黨不能勝選,不會出現特朗普或相類似的人物上台,又來一次4年一大變呢?
特朗普以「美國第一」的意識形態確立了對華鬥爭的戰略理據。拜登未必有像特朗普做大動作的能耐,但由於對華政策重新定位已經基本完成,他蕭規曹隨並不太難。
美國總統大選仍未有結果,多個搖擺州的選票還在點算,當中賓夕法尼亞州成為焦點,特朗普本大幅領先,但隨着點算郵寄選票,差距收窄至不足1個百分點。隨着特朗普勝選的可能性逐漸減小,其陣營計劃在多個州提出訴訟。
在點票初期領先對手時,特朗普便急不及待宣布連任成功,以至推文表示民主黨企圖作弊贏出選舉。此舉遭到民主黨及主流媒體猛烈批評,指這是公然挑戰民主制度的醜陋行為。
局外人如我輩,隔岸觀選純粹是看熱鬧,對於最終是特朗普連任還是拜登當選,其實都不是太在乎,輸了賭局一起吃餐飯,大家有共識,中美關係緊張局勢不會大變,該來的總是會來。
若阿利桑那、內華達及賓夕法尼亞3個州中拜登勝出2個或以上,那麼箭在弦上,官司不能避免,特朗普在白宮賴死不走也不為奇。
美國總統選舉投票結束,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領先優勢擴大,有望勝選,但《世界是平的》作者弗德里曼斷言,就算拜登勝出,但不會有壓倒性的勝利,美國仍然是輸家,因為儘管特朗普劣跡斑斑,為何卻仍有大量支持者。
據霍士新聞統計,截至本港時間周四下午3時,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奪得264張選舉人票,而特朗普則拿到214票。不過,特朗普競選團隊在數個關鍵州提出法律訴訟或要求重點選票,令選舉結果勢必延後確定。
美國朝野兩黨,早已有把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共識,共和、民主兩黨的對華政策,均是以壓迫為主,差別只是輕重緩急不同。中共19屆五中全會,相信正是針對美國的對華戰略作了討論,定下戰略,有所部署。
美國大選選舉日已完成投票,沒有出現重大干擾。截至本港時間下午4時,據霍士新聞網報道,拜登獲238張選舉人票,現任總統特朗普則獲213張選舉人票。但數個關鍵搖擺州形勢緊湊,特朗普仍有機會後來居上。
特朗普貌似極右,其實很左。關鍵在於如何因應美國的現實,重新界定何為左、何為右。
林行止認為,美國新政府必會排除萬難,設法令軍火工業持續拓展,讓它不會因受疫情打擊而「沉淪」,應為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
美國新智庫昆西研究所,背後贊助者令人驚奇:由自由派、保守派兩大富豪的基金會資助成立。是什麼樣的理念,讓他們願意攜手合作?
如果美國大選再爆冷,在特朗普任內要重新團結當然希望不大,但即使拜登大熱勝出,他又能否實踐競選承諾,把已極度撕裂的美國社會重新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