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數字經濟正在提速向前,創科發展也正帶來更多的營商機會。今個月,香港正在舉辦「國際創科營商周」,多項創科盛事正在舉行,從數字經濟峰會到國際創科展,從初創募投比賽到第三代互聯網嘉年華。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消費券在刺激消費市道及提振經濟方面效用顯著。以第一期規模約130億元的消費券為例,在發放的首月,約七成的券額已被使用。
隨着疫情平穩,政府傳來利好消息。政府周五(9月30日)宣布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而周六(10月1日)起政府派發新一期電子消費券。
我對上一部摺機已是2G年代的事,現在重投摺機,不是懷舊,而是見證開創全新摺疊屏幕手機的世代。隨着5G應用場景與普及率飆升,相信兩者的定價會更進取,吸引大眾購買。
特區政府人事變動產生馬太效應,整個管治團隊似乎重拾努力進取的動力,被坊間批評「不作為」的現象有所改變。除了特首和財爺,多名政府高官在鏡頭前的表現也顯得放鬆從容得多。期待未來的《施政報告》更有作為。
電子消費券登記時的關鍵考慮,就在於如何可盡用這5000元的同時,兼可盡享平台提供的各項早鳥優惠、登記獎賞及現金回贈,及各大商戶的優惠獻禮。
搞完一場大龍鳳,結果限時消費不會大幅增加短期消費,限商戶消費只會令市民將消費券用於原本的消費項目,「嚴查套現」更只是得啖笑。
香港長期缺乏一個失業保障制度,無論在平常或特殊情況下失業率惡化,低收入人士的生計短期內就會面對嚴重困難,這亦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政治壓力,但是歷屆政府缺失的代價。
消費券與現金不同的地方,就是要在指定的時間內消費。這對市民當然會造成不便,但為了發揮消費券的乘數效應,政府只能設限。
陳茂波要推行電子消費券計劃,比直接派錢複雜,因此需要仔細研究執行細節,確保市民收到消費券後,用得方便及舒服,更不要有太多金額和時間的限制。
過去兩年多,香港先後經過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等嚴重打擊,盡快令本土經濟復甦是政府當務之急。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有大刀闊斧的紓民解困建議,顧及了普羅百姓。值得政府關注的是,如何處理人手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