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表揚資助大學優秀教學學者,教資會9月28日舉辦2021年傑出教學獎頒獎典禮,得獎者包括:香港大學官綺雲博士、香港科技大學Rhea Patricia Liem教授及香港城市大學郭黎玉晶博士領導的團隊。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中國語言學系慶祝成立十周年,系主任施仲謀教授表示,學系過去十年致力推動中文教育的國際化及現代化,基本實現了成為亞太地區中文教育研究樞紐的願景,期望未來在教學及研究更攀高峰。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3月17日出席香港恒生大學訪談節目《恒傳感言》時表示,時代改變令老師不再擁有往昔的權威,令教育工作的挑戰更形巨大。他寄語老師要肩負培育學生品格的責任,不能抱住「打份工」的心態。
今天本人在「承先啟後25年,人文精神與科技創新教育」研討會就當天的一些啟發,講出兩個我個人認為具重要性的關鍵點,拋磚引玉,期望就教於高明。
馬時亨教授將於2020年12月卸任教大校董會主席一職。他接受《超越教育》訪問時,談及今天年輕人面對的各種挑戰,並分享他的見解。
李嘉誠基金會同時向香港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教育大學,捐資共1.7億港元,支持科研。李嘉誠在致大學高層的信中又提到「教育是必由之路,一葉輕舟往未來」。
對初學的兒童而言,誦讀《三字經》等於熟記了許多常識、國學及歷史故事,還可將學習到的內容作為做人處世的典範,明白做人的道理,因此《三字經》一直以來都是兒童啟蒙教材的首選。
《三字經》是一篇提綱挈領式的韻文,既能傳授常識,又能灌輸正面的價值觀,在現代社會尤其有用。
張炳良教授及莫家豪教授攜手計劃,為教院實現「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理念,發展教育相關學科,驅使教院踏上轉型之路。
張仁良教授說:「關係是要建立出來的,師生之間並非單向發展,應該要有互動。」
馬時亨教授曾言:「我希望,無論年代及世事如何變改,年輕學子都會謹記尊師重道。」
汪明荃認為,教師是值得信任的角色,不但傳授知識,亦可啟發學生的潛能。雖已入行52載,她仍孜孜不倦,直言新人也是學習對象,因「學無前後,達者為先。」
教大在2016年5月正名後,短短兩三年間在世界大學教育學科排名已躋身全球十大。去年在知識轉移目分別在日內瓦、多倫多及紐倫堡等地舉行的發明展中共獲11項殊榮。
向有「死亡之卷」之稱的中文科文憑試即將開考,今年更新增12篇文言文範文作為考材。闊別多年的範文在文憑試又再重現,教大如何支援教育界教授文言文?
教大獲世界銀行委任為顧問,希望提升越南八所師範大學的實力。教大教師通過越南項目,對亞洲教育有更深的認識,促進香港與一帶一路國家交流。
作為啟導老師,除了傳承經驗外,也是一個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傳承師德,燃亮生命」可說是香港教育大學啟導計劃的精神。
卓越不只是少數人士的專利,而是整體的卓越才算是真正的卓越,人人都可以不斷追求和邁向卓越。
奚落一個悲傷的母親和一個痛失所愛的寡婦,竟變成關於言論自由的政治辯論,社會又會有何看法?
香港每所大學賴以生存及發展的學術自由,並沒有「正論」或「歪論」之分。
若果以中國崛起症候群來看,事實上台灣的確正在香港化,是現正進行中的。
文學帶我們超越現實所限,創造多個「可能世界」,令精神生活更形豐富。
香港的教育議題備受關注,教大校長張仁良教授也當仁不讓,開下良方,展開教大未來的「十年計劃」。
在未來十年,教大專注教育領域的研究、發展及創新,並進一步加強教大在亞太地區及以外的先導地位。
「教大將一如以往,秉持以教育及相關學科為核心使命,並繼續提升我們的教學和研究實力。」
最重要的四個特質依次是正面人格、積極的工作態度、團隊合作精神、人際的溝通能力,第五個才是專業知識。
如今,香港的政策討論相當沒效率,民生和經濟的政策存在不少爭拗,為推行帶來諸多阻滯。
如果覺得自己有做老師的耐性,有這樣的堅定信念,那才應該去從事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