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與實踐經驗,並對香港和澳門的未來發展提出了重要指導意見。
「互聯互通」十年來穩步深化和拓展,讓兩地金融市場聯動發展。港股市場至今總市值達35萬億港元,是本地生產總值的11倍。未來我們在推動「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發展上,有3個主軸需要繼續抓緊。
美國、英國、印度、日本和韓國等宥於地緣政治,選擇不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站在歷史發展進程錯誤的一邊,估計終會後悔莫及,且看十年後將是什麼光景。
郭先生是在凌晨零時後第一位「港車北上」的車主,作為第一架車「港車北上」通過港珠澳大橋,意味將來可自駕遊穿梭廣東省,人通、車通、財通,港人要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通車是最低要求。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金融市場將蛻變進入「互聯互通2.0」的新時代。在交易機制、投資地域及資產類別上我們都已經準備就緒,將以更優越及獨一無二的金融平台匯聚全球投資者,提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
美國市場對上市申請人的財務要求非常寬鬆,為大量早期的優質科技公司提供靈活、多層次的融資渠道,孕育並推動了偉大科技公司的誕生。若港交所能進一步減少上市財務指標,將有利於吸引更多優質科技公司在港上市。
智慧城市的概念不單只是一個智慧城市,可能最後會變成一個智慧的區域。智慧的區域應該包括香港、澳門,不單只是廣東省的這幾個城市,這個互聯互通都需要科技的發展。
未來,中資金融機構將繼續服務香港經濟,並「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積極參與國家各項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等發展戰略,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新貢獻。
隨着新冠疫情趨於緩和,內地與香港人員流通逐步放開,香港金融業將更好地在大灣區中發揮所長,服務國家金融發展所需,為互聯互通發展全力以赴。
香港近年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日趨完善,鞏固了香港作為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和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家族辦公室在香港的投資運作不僅能高效地實現亞太區及全球資產配置,同時亦可方便參與內地金融市場。
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應當是一帶一路的初心。把一帶一路做得更有效率、更好和更可持續,也是今天中國所考量的問題。
基於一個市場的組成,以及好與壞,靠的始終是投資者帶來的資金和企業數目及品種選擇的話,新加坡股市仍然要注定輸給香港。
如A股或中資股純粹是一個炒政策樂園的話,在吸引外資上其實會造成或構成某程度上的掣肘。
最簡單想法是,阿美在港上市,先決條件是新股通的落實,現在看來,似乎並非想像般容易。
中港市場之間的分割已經變得不太清晰,監管上由分工及合作,會否變成為某程度上的一體化,可能是往後要留意的問題。
說穿了,香港過去十幾廿年,金融市場這口飯來來去去都是靠股票維生。
基於監管從來是滯後於市場前提下,要迫監管走在市場之前,即相關規則或比實際需要更嚴格。
內地資金不理好醜,追逐徒具概念欠缺盈利支撐、甚至莊家打手借助社交平台與傳播媒體散播似是而非推介評論引散戶入甕以達散貨的股份,除反映市場資金氾濫欠出路的資產荒問題,亦反映市場羊群心態,我們不能怪內地散戶羊群被市場莊家騙得多,總有物極必反、迷途知返一天,投資不止為賺錢,低息環境買股票收息自然較買已高處不勝寒的國債、房地產更符合風險回報效益,為投資組合對沖亦屬市況波動有所不測預期下之不時之需。 豐富的產品線 首季藉互聯互通流入港股資金規模已過千億元,引證中資資金加倉港股之說,港股首季反反覆覆也累升近一成,不能不歸功於內地錢,深港通開通不足半年,日均使用額顯著提升,首3個月已在港投入逾200億元,更勝滬港通推出初期表現,在在證明渠道有效。 港交所(388)作為港股唯一終端交易平台,有必要配合中港互聯互通機制、開拓投資者層面外,豐富產品線,盡用場內獨市交易平台之利。有消息指「債券通」最快可於7月宣布開通,提供更多資產類別供選擇,不再獨沽一味股票、股票和股票,讓市場資金按風險胃納與市況分流,建立更平衡投資組合,協助投資者分散風險。猶記得05年安碩A50中國指數基金ETF(2823)面世後,市場成交低迷,市場沒幾位股評關心這隻ETF,當年上證綜合指數待跌見998點才見底,此後表現一飛沖天,2823即聞雞起舞,頭也不回,當年不少洞悉內地市場脈搏的投資者一直在A股見底時收集。時至今天,很難說究竟港股是否可經歷第二季較像樣反覆整固後再衝上雲霄,惟在波動市中用正股無論是單邊陣式與原地踏步之勢,都有方法趨吉避凶。投資者慣於港交所買賣股份,惟真正高手都在期權市場,單是首兩個月,股票期權成交升15%,佔同期衍生產品成交量45%。在港交所衍生產品市場可供買賣股票期權類別名單中,合約買賣單位等於多於一手正股股數的有19隻,如正股買賣單位以每手1,000股的中廣核電力(1816)及每手200股的友邦保險(1299),相關期權合約買賣單位分別為10,000股及1,000股,對應正股買賣單位的10倍和5倍。
剛於昨天新登場的3隻藍籌股股票期權類別:吉利汽車(GAH)、領展(LNK)及瑞聲科技(AAC),合約股數分別為5,000、1,000及1,000股,對應正股買賣單位手數之1、2及2倍,領展期權更是港交所首隻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期權,連同上述新加入藍籌股中最炙手可熱的三兄弟,港交所衍生產品市場可供買賣股票期權類別達87隻,覆蓋90%恒指成分股,絕對可滿足以小量資金靈活運用多種策略考眼光兼放大回報為目標的投資者。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不是摩根士丹利早前高調,市場似乎對每年一度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檢討遺忘得一乾二淨。是的,相比互聯互通,大媽資金闖進來,內地資本市場國際化及被認可,才是最為關鍵,亦是當日推行及不斷擴大互聯互通的原意吧。 提升市場質素地位是因,股市交投暢旺及發展興旺是果,這是當日內地啟動互聯互通,加大本港及內地市場融合宏願,惟一眾市場持份者近年已變得主次不分,甚至主動把主次對調。不論中港投資者撫心自問,到底要的是一個資金瘋湧單邊流入的低質升市,抑或是更高層次,更高質素的升市?觀乎本港近年市場發展及個別股份表現,某程度上,盡顯價值觀之分歧,但藉銀彈力量將之看齊,內地市場對前景判斷的浪漫,洪水的力量,早就蓋過出於客觀的審慎估計,職業無分貴賤,升市也莫問質素高與低吧。 遲來的客觀好環境 印象中,摩根士丹利等一眾外資大行予人不懷好意,總之,升市就大媽,跌市就是這批大行搞局,這個想法從來根深柢固。踏入今年,摩根士丹利對中國前景樂觀得很,繼論盡人均收入快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之後上調市場評級、連入摩指預測也上調。大摩說A股有入摩指機會,豈能不予以正視,這並不代表大摩說了算,而是一間從來對A股入指數有保留的機構竟可突然轉軚。 不能否認,內地監管當局在推行市場改革及開放開始有進步,一改股災後的半封閉及倒退。內地市場質素仍有待改善,但眾所周知,不論企業、資金及經濟等三大元素,均暫時是其他市場難以匹敵。或說得白一點,客觀環境的改善,外資唱好是現實使然,因他們學乖了,了解到跟中國做朋友的最關鍵重點。內地開放債市工作加快,債券互聯互通年內推行,這是讓境外機構更多參與,深化內地債市發展,尤其是內地債市以金額計已是全球第三,惟外資持有比重卻不足2%。更大的突破在於,銀監會亦表明,外資機構在內地業務會獲更寬鬆處理:新股包銷、海外發債、企業併購和投資顧問服務等,統統都會陸續開綠燈。 內地開放外資經營,目的很簡單,既然想資本市場有更深度發展,更多境外投資者參與,就更需讓外資充當中間人角色,帶來更多客戶。更重要是,中、外觀點對很多事情均取態各異,多些審慎觀點,中和內地充斥的浪漫態度,對平衡內地市場情緒作用至為重要。中資投資銀行的冒起已令傳統歐美大行在區內市場佔有率跌至19%,兩年內少了5個百分點。雷曼一役及早年錯賭中國高速增長,很多大行鎩羽而歸,遲來的政策、遲來的客觀好環境,對很多歐美投資銀行來說,卻已變得時不我與了。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