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並非TSA試題,不須操練,沒有標準答案,適合小三學生或具同等智力人士解答。
那麼近期的「屬意」言論,為何令香港人異常反感?
為學生、老師、家長、校長創造一個穩定關懷、具啟發性、富滿足感的教與學環境
常言政治一天也嫌長。特首提名結束後,在北京兩會期間中央官員的公開發言,與之前在香港盛傳林鄭月娥是中央唯一支持的候選人,以及曾俊華有可能不獲中央委任(假如他當選)等報道並不相稱,例如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以「都是謠言」回應有關中聯辦為林鄭月娥拉票的傳聞。 早前南下深圳接見建制派代表的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國務委員兼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副組長楊潔篪、中聯辦主任王光亞,除了重複中央對行政長官的4項標準(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及港人擁護)外,完全不回應中央是否支持或可能不委任哪位候選人的提問。王光亞並補充說,中央希望行政長官選舉依法、依規、順利進行,選出符合中央要求的行政長官。 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在解釋港區人大代表必須聲明擁護國家憲法及香港《基本港》時,表示人大代表不會因為在行政長官選舉中,不支持某位(中央屬意的)候選人而被取消資格。 有建制人士認為,上述言論不代表中央改變支持林鄭月娥成為下屆特首的立場,而只是想避免予港人中央已「欽點」她的印象。不過,對港人而言,中央官員的公開表態,比之前的「謠言」來得真實。而對建制選委而言,這些有紀錄的說話、起碼令他們於深思熟慮後,可以安心地改變提名時的決定,例如投曾俊華或胡國興一張暗票。 更重要的訊息是,沒有一位中央官員公開明言或暗示中央有可能不委任在選舉中勝出的候選人;同期間,根正苗紅的愛國人士、林鄭月娥競選辦資深顧問鄭耀棠聲稱,他看不到在今屆3位候選人當中,任何一位當選,中央會不任命。 當然,即使3位候選人都符合中央對特首的4項標準,這不等於他們在中央心中的份量相同。王光亞稱,中央關注香港特首選舉是情理中事,無可厚非;同理,中央內部討論過哪位候選人最適合當下屆特首,也是正常不過的事。假如討論的結果是林鄭月娥排名第一,這亦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至於中聯辦曾否替林鄭月娥拉票或爭取提名,既然張曉明稱這是謠言,我認為與其爭拗舊事,不如展望未來選情。 我會根據中央對特首的4項標準,逐項分析3位候選人的優次,讓港人,特別是有資格投票的選委參考,期望後者最終作出符合自己良心及大多數港人意願的決定。 一、愛國愛港 籠統而言,這是項百分之九十九的港人都符合資格的標準;而回歸前後,在香港政府工作多年的3位候選人尤其如是。不過,既然「一國」可以分成「兩制」,愛國與愛港兩者的表現也可能有點不同。例如,去年中國與香港爭取世界盃入圍賽的足球賽事之前,傳媒乘機大做文章,追問政府高官支持哪支球隊。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認真回應,表示支持港隊打一場精采的比賽,並相信中港兩隊都會全力而赴;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曾俊華則輕鬆講句:「香港人梗係撐港隊。」 在這件小事上,中央會認為林鄭月娥愛國愛港無分彼此值得嘉許,還是曾俊華率性撐港隊更能體現在「一國兩制」下愛國愛港的真精神嗎? 再談大事。在為《基本法》23條立法事上,林鄭月娥與曾俊華在各自政綱中表達的立場非常不同,林鄭月娥表明須審慎行事,會嘗試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但沒有提出時間表;曾俊華卻比林鄭月娥進取得多,他表示會草擬「白紙草案」進行公眾諮詢,採取「先易後難」的原則分階段立法,並以2020年完成整件事為目標。在港人普遍憂慮23條立法的情況下,曾俊華建議包含的愛國成分看來比林鄭月娥的多些。 雖然胡國興也建議為23條立法,但他提到的條件包括同時為22條立法,藉此防止中央部門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此舉被基本法委員會內地委員饒戈平質疑為僭越中央權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胡國興好像愛港多過愛國! 總結一句,假如林鄭月娥和曾俊華在愛國愛港上被中央評為不相伯仲,胡國興恐怕要排後了。 二、中央信任 在3位候選人中,從來沒有與中央有公事來往的退休法官胡國興不可能是中央最信任的人。在林鄭月娥與曾俊華之間,建制派內有個說法,中央對司長的要求與對特首的不同。換句話說,中央可以放心讓某人做司長,但中央可能並不完全信任他做特首,或者認為有人的信任度或國家安全指數比他高。曾獲張德江接見的一名反佔中健將便撰文警告,假如獲得反對派支持的曾俊華勝出,他難以得到中央信任。 雖然非權威人士的說話可以不理,但在政制及佔中事上站穩國家立場、寸步不讓的林鄭月娥,在中央心中的信任程度比曾俊華高,是無庸置疑的事實。關鍵是,曾俊華拿到較低的信任分,是否足以影響中央的最後決定而已。 其他兩項我認為是較實在的標準,下文續談。 特首選舉(七)
香港記者協會於今天(2017年3月10日)在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舉行特首候選人座談會。
今次特首選舉,有3名參選人拿到超過門檻要求的150張提名票,成為有資格角逐特首寶座的候選人。取到最多有效提名票的是林鄭月娥,一共是580票。曾俊華和胡國興則分別取得165票及180票。 分析各人取得的提名票,胡國興的票是百分百來自泛民陣營,而林鄭月娥卻連一張泛民選委的提名票也拿不到。曾俊華算是成功突破這個兩極化局面,取得40張建制或非泛民的提名票。 既生葉劉、何生林鄭 提名期結束時,建制陣營還有200多名選委沒有提名任何人,而這批選委絕大部分卻堅決拒絕提名被中央百分百肯定是愛國愛港的葉劉淑儀。這位從2003年推銷《基本法》23條立法開始、替中央打拚多年的悍將,繼上屆特首選舉後再度望門興嘆。一般市民看在眼中,對這位高票當選的直選議員的遭遇同情之餘,難免對特首選舉的公平性增添疑慮。雖然葉劉淑儀沒有公開埋怨中聯辦,但她心中恐怕有「既生葉劉、何生林鄭」的感慨。 有力人士狠心地不讓葉劉淑儀角逐特首的原因是避免曾俊華可能從中得益,影響林鄭月娥的勝算。正如我在前文分析,我相信林鄭月娥是中央至今唯一支持的參選人(見〈「中央支持」有何玄機?「港人擁護」有多重要?〉,刊於2017年2月15日《信報》)。 影響所及,部分要看中央臉色做人的建制人士近日紛紛加碼,出口或撰文,把曾俊華拿不到足夠入閘的建制提名票的困局變成他投誠泛民陣營的罪證。一名由中央委任,做了10多年的主要官員(包括9年財政司司長的建制中人),就這樣遭釘上反對派代表的十字架上。這種見風駛?,愈左愈對的行徑,凸顯今次提名過程的荒謬和離奇。 有評論認為林鄭月娥提交的提名票不足700張,甚至少於半數的580張提名票是顯示她當選的機會有暗湧。這個說法不值一哂。提名林鄭月娥的包括絕大部分的工商界選委,而沒有提名她的則包括逾百張屬勞工、中企背景、港九區議會界別的建制鐵票,以及20多張原本支持葉劉淑儀的提名票。 換言之,林鄭月娥交出略少於半數的提名票是刻意為之的策略,目的是避免加深外界對中央先欽點後投票的批評。美中不足的是,早前香港首富李嘉誠宣布不提名任何參選人時,爆出上次特首選舉時,他兩個星期前原來已知唐英年不能當選的情節。 我維持之前的看法:假如中央不改變主意,林鄭月娥肯定當選成為下屆特首。她能否拿到多過上次梁振英的689票,其實只有炒作而無實質的意義。在小圈子的選舉上,勝出票數的多少,不能按比例反映當選者公信力的高低;較為客觀的評估是當選者的民望。 在其他條件相差不是太大的情況下,中央自然希望其委任的特首是在選舉時民望最高的一個。這是曾俊華絕地翻生的唯一機會,這也解釋了為何有傳媒聘請某個之前從未做過本地民意調查的機構做今次選舉民調的原因。結果自然是該項民調得出林鄭月娥的民望與曾俊華不相上下的異常現象。 現在距離投票日還有十多天,與其猜測中央或習核心會否改變其「唯一」的選擇,不如讓我們從至今近兩個月,不少人戲稱「一人一票」的遊戲中,嘗試找出一些有利香港和港人的好處。 無忘一國兩制的初心 我認為今次選舉最令香港人受惠的成果是,這3名候選人都不約而同建議把《防止賄賂條例》第3條及第8條的適用範圍擴展至行政長官。胡國興,甚至是曾俊華提出這項政綱完全正常。 令人「驚喜」的是近5年來一直協助特首梁振英把來自李國能委員會的防賄建議拖延不做,又不作解釋的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終於打倒昨天的我。我相信她此舉於事前是得到中央有關方面的默許,以期提升她的民望。無論如何。這個遲來的撥亂反正,實在有助香港保持廉潔及防止未來特首其身不正,傷風敗俗。 獲中央支持的林鄭月娥無須像曾俊華般,要以《基本法》23條立法為投名狀;相反,她可以明確表示,23條立法須審慎行事,而她當上特首後會首先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也沒有立法的時間表。這對香港未來5年的穩定和法治是件好事。 林鄭月娥認為,同樣須審慎行事及沒有時間表的事項是重啟政改。她明確表示會在「8.31」框架下推動社會上的討論。從泛民的角度看,「8.31」框架不改、政改重啟無期不是好事。 不過,實事求是,看到中央在今次特首選舉中的積極動作,我們有什麼理由相信重啟有關普選特首的政改會改變中央要求「先知結果,才可普選」這個不言而喻的立場。 要改變中央的想法,即使有可能,起碼也需要一段長時間。這是我建議先爭取在立法會選舉安排上增加民主成分的原因(見〈突破迴避或重啟政改兩難之局的建議〉,刊於2017年2月1日《信報》)。 無論中央最終是維持撐林,還是轉軚撐曾,我希望有關官員明白,在今天極不穩定的國際政經環境中,「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是香港能夠繼續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基礎。香港繼續撕裂,甚至近期有組織借七警案衝擊法治和司法機關,不是「一國兩制」的初心,反而會損害香港及中國在國際上的聲譽。這是下屆特首須成功駕馭的內外形勢。中央期望這次特首選舉可以團結港人,但在提名階段,中央在背後發揮的巨大影響,令泛民再次變成反對派,甚至連建制也要分敵我,這個發展與團結港人背道而馳。港人的合理期望是,中央在選委會投票前全面評估各候選人的信任度、管治能力和團結港人的能量,然後作出一個有利香港和國家的決定。 特首選舉(六)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要香港和諧,三位特首候選人有甚麼方法呢?誰當選,除非把治權送給美國,都難有和諧。
我自己也有與泛民朋友討論過聯合執政的概念,當然北京是不中聽的。
現在政治人物常掛在嘴邊的「社會撕裂」,其根源正是來自互不信任、互相敵視。
曾俊華雖是中國籍,卻似正遇上「湯若望之難」。
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中則主要針對政府架構、經濟民生及青年議題,強調要紓解民困,推動經濟發展。
學校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三歲定了林鄭的六十。
如果我們不在2020年之前做好,到2022年就差不多沒有機會以普選選到特首。
踏進2017年,環球局勢波譎雲詭。 美國狂人總統上台;英國啟動脫歐程序;德法各派備戰大選;中國一帶一路成型;香港特首選舉混戰。18位名家從經濟、投資、政局、玄學角度,剖析國際形勢,指點環球策略。 林鄭月娥:香港八大嶄新願景 曾俊華 :環球經濟重心東移 梁錦松 :香港發展人才中心 梁定邦 :全球資產配置策略 鄂志寰 :美元利率匯率前瞻 周文林 :香港模型預測經濟 畢來枚 :國際政經動盪不安 麥萃才 :點評投資市場環境 莊太量 :縱觀四大投資市場 羅約德 :港股投資宜守勿攻 孫明春 :中國經濟轉移機遇 駱惠南 :剖析股市九大板槐 張偉聰 :基金投資配置策略 蔡伯勵 :丁酉雞年穩中求勝 朱鶴亭 :十二生肖催吉避凶 彭泓基 :易道預測香港大勢 蔣匡文 :九宮五行解災旺運 文相濡 :立春八字測觀環球 編者: 灼見名家傳媒編輯部 出版社: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ISBN: 978-988-13910-4-9 售價: HK$98.00 編者的話——環球局勢波譎雲詭的2017 文灼非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 連續三年,本社出版由多位名家對全球經濟最新形勢、投資環境、政治格局以及運程吉凶作出展望與預測,立論嚴謹,數據充足,內容紮實,成為我們的一個品牌,有別於其他作品。這本書是去年灼見名家周年論壇的延伸,內容更豐富及多元化。 2015年底,我們舉辦的周年論壇以2016靜觀求變為主題,對去年各方面作了預測,曆法玄學大師蔡伯勵老先生提出歲逢三破,踏入新的一年一一應驗。丙申猴年是一個變幻莫測的年頭,坊間不少預測都落空,世事的出人意表,嘆為觀止。 2016年底,為慶祝本社兩周年的周年論壇邀請了多位有資格問鼎2017新一屆特首的人士擔任講者,其中以主禮嘉賓林鄭月娥司長的發言最轟動,這篇「臨別贈言」提出香港的八大願景,引起社會廣泛討論,本書全文刊載,是林司長後來峰迴路轉宣布參選特首前的一份重要歷史文獻。原本答應同場出席發言的曾俊華司長因為北京財政部通知他要提前訪京,他為論壇準備好的發言稿,改由署理財政司司長蘇錦樑代為宣讀,為環球經濟形勢以及香港的來年發展把脈,值得參考。 今年的環球局勢也存在很多變數,兩周年論壇以2017環球策略為主題,多位具有份量的演講嘉賓有精彩的發揮。財政司前司長梁錦松和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分別對於香港發展定位和中國經濟形勢都有獨到的看法,本文集的兩篇文章是本社對他們的獨家專訪,份外珍貴。論壇與他們同台發言的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博士撰文分析今年美元利率和匯率的走勢,是美國新總統上任後大家最關心的經濟議題。 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管治作風仍待觀察,究竟有什麼重大新政策出台,全球關注。由於有這個不確定性的因素,對於今年的展望與預測特別高難度。本書的多位專家、學者都是業內獨當一面的好手,過去兩年為我們所作的展望可信度甚高。 經濟投資前瞻的一組文章涉獵面廣泛,周文林、麥萃才和莊太量三位大學教授的嚴謹分析,對掌握來年的投資方向大有啟發。在投資銀行與金融機構任職的畢來枚和羅約德以筆名發表分析,兩位作者都對今年動盪不安的投資環境提出警號,投資者須警惕。新加入的投資專家張偉聰建議來年的基金投資策略,值得所有強積金供款者參考。孫明春博士與駱惠南博士都是中國經濟和投資專家,兩位對來年中國市場的展望,別具一格。 丁酉雞年的香港政經運程如何?全城關注的特首選舉究竟誰是真命天子?習近平總書記的任期進入第二個五年,中國將有何變化?中美關係發展是吉是凶?2017的國際局勢有何微妙變化?十二生肖運程如何?幾位權威玄學家蔡伯勵、朱鶴亭、彭泓基、蔣匡文和文相濡為大家指點迷津,趨吉避凶。 祝福各位讀者在2017雞年如意吉祥,身心康泰。
林鄭月娥表示自己參選決定既艱難又突然,是人生的重大挑戰。
我願意繼續帶領十七萬公務員服務市民,我懇請大家支持我參選。
葉劉淑儀議員出席本社周年論壇「2017環球策略與香港新願景」時指,她將於適當時候宣布參選。
我相信,只要我們仍然熱愛這個城市,我剛才所說的新願景是可望可及的。
她說:「勿忘初心,所有願景,建基於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成功,能夠保證願景一一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