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社會變了,教育也要變。考試必然是首當其衝。人工智能的出現與迅速發展,不由分說地把考試這回事逼到了牆角。
社會背景的不公平,難免造成學生學業表現的不公平。入學配額或者優待,只能夠稍為填補大學入學的鴻溝;但是弄得不好,也許只會擴大這個鴻溝,或者在社會意識上更加彰顯了這種鴻溝。
升學,尤其是升讀大學,則從來都是社會流動及提高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好的學校學位稀少,能否進入優秀的學校就讀,對個人前途及人生都可起到深遠影響,也會牽動着每一個相關家庭的情緒。
宏觀來說,培養人才,不在話下;前線來說,幫學生考試、升學,不在話下。不在話下,是生活常態,有許多事情非做不可,而且要愉快地做。但是生活還有更重要的目的與目標。同理,教育還有更重要的使命!
批判性種族理論原來只是一種學術理論,是認為美國目前為了克服種族歧視的政策與措施,只不過是表面的招數。目前美國的建制其實在不斷加深種族矛盾;而種族矛盾的受害方,處境只有愈來愈不堪。
教育過程充滿競爭,人人爭着升入名校,考試統治着學校的生活;大家關心的是成績分數;講究的是勤奮讀書。
自教改以來,教育界的亂象,非外界所能想像,是時候給教育來個埋單計數了!
中國傳統的教育,就是一種社會擇優、淘汰的工具,與今天的教育為了「學習」,有着根本的不同。
輿論開始撕裂,各種政治勢力已經把TSA的議論,看成是反對與支持政府的鬥爭。
「大教育平台」希望匯聚各方資源,凝聚各界力量,向學校及有需要學生提供更多、更新的體驗式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