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華文化

《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推新版 李子健:新形勢下中文教育更重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17
《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為已故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榮譽院士、資深教育工作者、書法家王齊樂的傾注心力之作,也是首本詳述香港中文教育史的專著,因應讀者需求而重排校訂,終於2022年推出第二版。
中華文化是學院品牌 冀做實質的愛國教育──專訪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05
「真正自信的民族是不怕被批評的。」對於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而言,愛國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而面對人才流失、高等教育等問題,也同樣應該持守這種態度。
40篇經典的品德價值
作者:招祥麒2022-12-31
教育局為小學提供了40篇經典詩文名曰「建議篇章」,對教育下一代有什麼影響?當中又反映了多少中華文化的道德底蘊?
教大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 共同聚焦教育創新與發展──專訪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系系主任梁源博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01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系主任梁源博士表示,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集合世界各地從事漢語教育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為教育學界的搭建學術交流平台,促進和推動國際漢語的發展。
從中華智慧看廣州跪地女事件
作者:彭泓基2022-11-25
觀微知著、一葉知秋。無論廣大的人民與政府官員,皆應多學習中華文化的智慧,我們時常被告誡的「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並非虛言,而是民生教育與立國之本!
張建雄:三場國際峰會北京怎樣大獲全勝?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為何失敗收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23
近日,國際峰會接二連三地舉行,中美領導人亦首次面對面會晤。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認為,北京大獲全勝,而美國孤立中國政策已失敗收場。日後中國的外交政策應該如何進行?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在幼稚園教育中推動中華文化學習:回顧與展望
作者:黎淑儀2022-11-17
政府近年來大力在幼稚園教育階段的推廣中華文化,以求讓幼兒對自己祖國有更多了解,從小培養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然而政府課程指引較為模糊,且未有明確的教師培訓。幼稚園應該教什麼?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教?
穿梭國家瑰寶 故宮文化望神州
作者:林泳施2022-10-26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實為本地公眾就自身文化追本溯源的橋樑。
價值教育要永遠長青
作者:何漢權2022-10-21
世道正向或逆向,公民素質上升或沉淪。為期兩年的「價值教育──老師培訓課程」提出內在、外在的價值教育的研習,能否被重視,無疑是關鍵中的關鍵。
一樣的中國文化情──陳耀南訪談記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07
曾經為文化工作認真努力過的人,天地不會辜負他的。總之,一點一滴去做由良知出發的好事,只要上天願意,自然會留存下去,自然會有人記念。
墨子的學說 嶄新的詮釋
作者:關品方2022-09-30
從1840到1949年,數千萬英雄的中華兒女犧牲性命換取的民族獨立,和墨家祟尚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的文化傳統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彭定中:港人需重拾互助精神 打破跨代貧窮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7
彭定中博士認為,現代人與人之間十分疏離,人與自然割裂,導致社會氣氛不和諧。中華文化中特有的精神心態,可匡補現代文明的缺失,繼而進一步解構及打破跨代貧窮問題。
林則徐的密碼──香港傳奇的未來
作者:古多迪2022-09-13
中華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認為很多做人的道理,都可從自然世界中找到啟示。林則除一對聯,隱隱然就是香港今回最終能否渡過厄困的重要關鍵之一。
現今世代的學與習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18
中華文化是數千年的智慧結晶,學習經驗宜好好發揮。作為現代青年,應主動參與課外活動,認識和了解社會,培養正向品格。定下目標,掌握練習與溫習的技巧,靈活運用。
什麼是「一城兩制」?
作者:廖書蘭2022-07-28
曾有一位朋友第一次到訪新界古村後,有感而發的說「這裏不像香港,也不像廣東農村,它是獨樹一幟的新界人文風景。」
都大創意藝術畢業展 以創科重新演繹藝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19
香港都會大學年度創意藝術學系畢業展在7月15日至24日於都大賽馬會校園舉行。今年畢業展以「SOON. TO BE 將‧來」為主題,作品題材亦展現學生對社會的關注。
中華書局成立110周年 書展集中推廣中華及本地文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16
第32屆香港書展舉行在即,今年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憶寫香港故事」為主題,中華書局為配合大會主題,準備不同範疇新書,以推廣中華文化及本地文化。
香港書展下周開幕 新雅主打中港文化書籍 加強孩子國民身份認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14
香港書展將於7月20至26日期間舉行,遇上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新雅文化以「我愛我家」為今年的參展主題,推出多種圍繞香港、中華文化及歷史有關的圖書。
ESG Impact──胡雪巖跑進華爾街
作者:管仲連2022-06-30
我闖進內地市場的切入點,是以商業與文化並重,既談生意,也談文化學問;既介紹西方的資本市場及金融財務手段,也探討傳統中華文化的現代通用性,更視之為經商智慧的資料庫。
王旭東:共同守望人類的故宮 共譜燦爛的中華文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22
600年故宮傳承中華5000年文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賀禮,亦是向世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一個對外窗口。香港故宮必能推動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並促進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對話。
吳志華:歷史文化音樂會意義深 故宮館吸引青年參與文化創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8
吳志華指香港作為具優勢的城市,絕對有潛力做文化創新,但這依賴城市的歷史自覺、文化自信、其團隊對學習方法理論的掌握,以及與前線文化工作者的多方合作。
古文學習如何促進學生掌握中華文化?從中文科公開試說起
作者:M. C. Chiang2022-05-05
文言文範文在公開試的比重日漸增加,是促進古文學習的一大契機,「我真的希望,範文能成為學生學習古文,乃至從中掌握中華文化的鑰匙和導引。」
博物館與人文灣區扯得上關係嗎?
作者:劉煦元2022-02-04
香港既然擁有一個具使命感的博物館,又身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份子,塑造灣區人文精神也應出一分力:透過博物館這個平台,可以把優秀的傳統中華文化彰顯及傳承,有助建立灣區人文精神。
玉石的啟思
作者:譚寶碩2022-01-23
人間風雨,紅塵滾滾。玉中豈會無紋,天上豈會無雲。願人生如玉,歷劫不衰,澄澈明淨。
元宇宙?虛擬應用場景?必也正名乎!
作者:關品方2022-01-14
「metaverse」,是從「universe」演化出來的新字,塑造一種精明機靈的形象,別無深意。不知道是誰,把「metaverse」翻譯成「元宇宙」,那就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似有意誤導以轉移視線。
沉澱身心 迎接逐漸復甦的世界──2021年度灼見名家最受歡迎十大名家及原創文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31
2021年快將過去,哪些議題最受市民關注?一些老大難議題,未來有沒有機會解決?從灼見名家今年十大最受歡迎的名家文章及精選報道、專訪中,或可窺見2022年的世界政經趨勢。
學習中華文化及傳統的重要性
作者:何光鴻2021-10-01
我們現在提倡的愛國教育必須建基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上,繼往才能開來。縱觀每一個偉大的民族的亮點都在於擁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在風平浪靜之時,看不出什麼分別,若遇國難或挑戰的時候,就是拼家底的時候。
說黃霑,話當年──保育香港記憶
作者:管仲連2021-08-24
黃霑筆下多的是香港人的生活,他的流行曲歌詞更已融入香港人生活文化之中,帶着掛着藏着多少香港人的回憶。如實地保育我們的記憶,與政治無關,與意識形態無關,只是對記憶的溫情和尊重罷了。
以中國學習文化 淺析人工智能
作者:黃錦輝2021-06-24
《論語.學而》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仿效人類,人工智能系統一經開發後要盡快付諸應用,並以滿足用戶需求為首要任務。但「學無止境」,所以人工智能系統亦應持續學習。
華夏、蠻夷和中國人
作者:楊興安2021-05-22
香港與台灣局勢誘發了誰是中國人諸等問題,今筆者從「華夏」與「蠻夷」二詞漫談從古至今,我們是如何看待自身與外族,再論什麼代表中國人與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