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恒大、碧桂園等內地房企曾向外發行美元債,所以有不少本港和東南亞人士因購入內房債踩雷,但中植沒有在海外發行債券,所以中國內地以外人士因投資理財產品而中伏的個案較少。
穆迪在報告中指出,「對中國的財政實力構成了重大風險……」,原因是這個亞洲巨人的經濟增長「疲軟」以及房地產行業的困難。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總體目標是推動改革以促進經濟成長和維護穩定。2017年的會議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而先前的會議均由中國總理主持,凸顯金融工作會議的重要性日益增強。
傳統GDP計算的三頭馬車: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全部都嚴重減速。其實GDP還有第四匹馬,就是政府開支,但很多地方政府已經負債纍纍,自身難保,剩下來或有能力轉圜的只有負債率超低的中央政府。
人行調查統計司前司長盛松成表示,減息可能會侵蝕家庭財富收入,且風險規避情緒升溫,加快預防性儲蓄,因而導致當前的消費下降,負面作用大於刺激消費的正面作用。
在如火如荼的中美博弈中,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很可能正部署大規模的經濟戰,無孔不入地設法打擊中國的經濟,房地產爆雷,正是最佳的切入點。歸根究柢,必須要解決市場的供求問題,活化市場機制,才是治本之道。
中國房地產行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成。儘管中央對內房對產業釋出政策善意,包括不提「房住不炒」等字眼,以及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內營房企,但仍未能掃除陰霾。
碧桂園內債停牌事件持續發酵,它會否成為恆大2.0?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指今年首7個月全國房地產無論在開發投資、住宅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均呈跌勢,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擔心,民企惡化會蔓延到國企。
隨着內房債務問題影響不斷擴散,不少內地信託公司旗下與內房相關的理財產品頻傳爆雷。若中融信託爆雷事件屬實,有可能成為中共建政以來金融涉險最大爆雷案。
今年初曾被監管機構選為模範民企的碧桂園,踏入7月負面消息不斷,先是配股集資計劃觸礁,又預告中期業績虧損,和7月銷售大跌等壞消息,最新的是兩筆美元債未能在到期日付息,可能掀起新一輪的內房債務違約風暴。
市場目前最大的結構問題在於,上市公司供應是中國、投資市場資金的最大來源之一又是中國,這亦概括解釋到港股指數有時不太代表港股,反而加入了一批有時令人難以理解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