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和民眾黨「藍白合」瀕臨破局,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21日向柯文哲喊話,表示一起合作才能達成政黨輪替,讓台灣繁榮、永續、安定地走下去。

台灣民眾眼看「藍白合」成事,雙方說好「以民調決勝負」,結果又來個「3%或6%」的爭拗,讓很多人摸不着頭腦。

觀乎台灣明年1月選舉,暫時綠營形勢似乎大好。如賴清德真的當選,台灣局勢或將不幸地變得更緊張和危險。藍營等仍然嚴重分裂,竟然弄出三個候選人,如不及時出現大和解,實在難有勝算。

在距離台灣下一次「大選」不到5個月時間的敏感時刻,國台辦宣布暫停台灣芒果輸入大陸,難免引起各方猜測。民進黨當局卻避重就輕,企圖掩蓋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

可憐人有其可恨之處,當前的危機,似乎仍未到足以讓台灣深綠一族幡然覺悟的地步。筆者扼腕嘆息,深感可惜。

明年初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估計不論誰人當選,北京方面都有應對辦法。台灣的統一進程定會加速。現在看來,有以下四個可能當選,分別是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和郭台銘。

台灣有關重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爭論,對於台灣的總統競選具有重要影響,柯文哲、侯友宜和賴清德在競選中展示了他們對兩岸貿易關係的綱領。

國民黨提名侯友宜、民眾黨提名柯文哲參加台灣2024年總統選舉的決定,已經掀開了島內政治發展的新篇章。侯、柯、賴之間非常緊張的三路角逐,將是台灣島內外所有觀察人士分析的最精彩的選戰。

美國近來動作加快,招數相當兇狠,幾乎徹底攤牌,逼迫中國出手,無視中國的核心利益,踐踏中國的紅線底線,不留任何餘地。港人對美國軍工複合體這種戰略意圖似乎還未充分領會,頭腦尚欠高度清醒。

日本修憲和以下可能發生的情境,給「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增添了現實感和說服力,這也對大家帶來迫切拷問——全球各國今後要走的是「共存」之道,還是繼續走「爭雄」之途。

未來幾年,政治不確定性將繼續籠罩着北京與台北的關係,9月即將來臨的國民黨黨主席選舉是首場考驗,將直接影響短期內的兩岸關係。

此刻的台灣海峽烏雲密布,中美關係惡化到一觸即發。台灣領導人要全心全力運用智慧做到:中國人不打自己人,中國人要幫自己人。

台灣總統蔡英文5月20日宣誓就職,展開第二任期,儀式早上9時開始,她於10時發表演說。就兩岸關係,蔡英文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表明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

北京「文攻武嚇」台灣的姿態強化,唯對台政策沒有調整;美國對台灣的「長臂操控」,肯定會更「牢牢掌控」!因此,北京和華盛頓對台灣的政策沒變,變的只是策略。

蔡英文當選總統後,認為這一次選舉結果,揭露了一個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我們的主權和民主,被大聲威脅的時候,台灣人民會用更大的聲音,喊出我們的堅持。

站在舞台下前方的我,看到韓國瑜幾度眼含淚水。對比蔡英文打香港牌「反中」牌,喊出「台灣安全、人民有錢」的韓國瑜能否再創選舉奇跡,答案很快就揭曉。

歷史的長河中,千萬不能發生的是兩岸烽火。領導人腦袋中要盡一切智慧「避戰」,不是巧妙地找各種藉口買武器,肥了軍火商、國際掮客及內部的官商勾結。

在歷史長河中,蓋棺也已無法論定,誰也難以掌握最後的真理。我們所希望的是,每一位人物寫下他們的經歷、觀察,甚至後見之明。他們的貢獻,是為歷史留下紀錄;他們的挑戰,是在未來要接受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