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五四運動

從「五四」談到冀朝鑄
作者:劉銳紹2020-05-05
昨日是「五四運動」101周年。同在「五四」這一天,聽到曾替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當翻譯的冀朝鑄逝世的消息,他是1954年加入外交部工作的。這一連串的「五四」,令我感慨良多。
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實地考察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1-13
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語文基金撥款的「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1月4日由丁新豹教授帶領,實地考察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來自本港十多間中學約40位師生參加。
國史教育中心辦五四人物選舉 魯迅大勝胡適蔡元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20
國史教育中心繼去年後再度舉辦「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以五四運動為主題,魯迅獲選為2019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魯迅不論在中、小學得票均取得絕對優勢,獲得逾12000票。
陳學然:為何五四運動對香港影響不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01
有不少研究指出,北京發生五四運動後,很快就傳來香港。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當時香港是殖民地的地方,英國政府以高壓政策管治香港,特別是排外運動。其實五四運動在香港爆發沒有想像中厲害。
陳學然:蔡元培胡適為何會對學生運動反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30
蔡元培是五四運動的守護者,守護北京大學的學術自由。但大家忘了他對學生運動的看法。他曾保釋32個北大學生。但他對學生的支持並非毫無底線的。學生在五四運動初興時表現的愛國大義、思想主體性等慢慢受到消解。
五四運動在香港
作者:何漢權2019-11-20
百年前的五四愛國運動在香港,英國殖民政府,祖家在英國,當會「冷靜」處理,想方設法拘捕五四發動者,英國人深諳,容許在香港反日,骨牌效應,香港的中國人,必然反英、再反列強!
實地考察一:五四運動與蔡元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12
「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之實地考察一「五四運動與蔡元培」現正接受報名。
青年學子論五四:魯迅鐵屋中吶喊 顧維鈞大時代弄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08
魯迅很早接觸孔孟,但他自言孔孟對他的影響很小,彷彿是主張「反抗大傳統,靠攏小傳統」。魯迅反對的是官方意識形態之下的大傳統,轉而尋找一個相對的小傳統,並繼承這個傳統,這從他自小所受的教育已見端倪。
范永聰談五四:陳獨秀革命思想不停變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06
作為五四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陳獨秀最精彩的是五四運動前夕思想形成的過程,這是一個多元包容、由舊入新的歷程,是最浪漫、最值得回味的過程。
歷史年度人物選舉 回應五四運動百周年
作者:何漢權2019-10-16
「名家系列講座」第一講,請來丁新豹教授(前排左三)、范永聰博士(前排左二),以及四位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主林俊朗、周正賢,李謙諾及梁文輝,分別撮述五四歷史人物。前排右一為陳學然博士、右四為作者。
10月感言 中華民族偉大的一章
作者:何漢權2019-10-09
建國70歲月,將有史書記錄中華民族偉大的一章,10月,感念過往、把握現在,中華民族合力創造未來!
文壇名家講座一:五四新文學的意義──魯迅、沈從文、張愛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9-09
「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之文壇名家講座一「五四新文學的意義──魯迅、沈從文、張愛玲」現正接受報名。
歷史在這裏沉思──遊歷學習的真義
作者:邱國光2019-09-04
「弱國無公義,弱國無外交!」吾人習歷史,不能照單全收,需要的是沉思。
劉智鵬、陳學然論香港史:突破殖民史觀 思考我城出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8-22
讀香港史,就等於讀了一遍中國近現代史,也就讀了一遍東亞包括東南亞的歷史。如果再看遠一點,把香港嵌入整個十九世紀西方資本主義、殖民主義等的發展脈絡中,我們便是世界史的一部分。
弱國無外交
作者:何漢權2019-08-09
參看當時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墓葬之地,閱讀他的回憶錄所載的一句「弱國無外交」,一切盡在不言中,形勢比人強,當時又貪又弱的中國,就算再出色的外交代表,在弱肉強食的國際情勢下,又能爭取些什麼呢?
張文光:自由之魂
作者:編輯精選2019-06-20
一個新時代的大變革,一個波瀾壯闊的五四,其思潮的孕育、互動、交鋒與激盪,隨自由的北大精神,早厚植於青年與人心,才能在國難當頭時,瞬間點燃國民的怒火。
校園內怎樣認識近代中國
作者:黃冬柏2019-05-28
從1949年到1997年再過渡到今天,曾在香港和鄰近地方發生的事情,都是近代中國的歷史。我們的校園內,可有空間協助這些年輕人、未來社會成員建立認識自己國家的能力呢?
紀念五四百年 探索啟蒙運動
作者:丁望2019-05-24
100年前的五四運動(下稱「五四」),是波瀾壯闊的社會運動、文化運動。它的光環,在於以科學、民主為主調的思想啟蒙。
周佳榮教授兩位愛徒:五四運動不止是中國的事,更是亞洲的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24
香港浸會大學講師范永聰相信韓國的三一運動不是韓國的「三一」,而是亞洲的「三一」。中國的五四運動不是中國的「五四」,而是亞洲的「五四」。辛亥革命不是中國的革命,而是亞洲的革命,對亞洲的影響相當大。
余英時與五四百年
作者:曹啟樂2019-05-21
在余英時的青少年年代,距五四運動只有20年,自然受其餘緒影響,回憶錄第一章即有專節講述五四性質。際此五四百年的日子,可看看一代學人如何評價五四。
從百年五四看現代中國
作者:廖書蘭2019-05-14
這40年一路走來,中國從一窮二白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上世紀有預言指,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現在是21世紀初葉,中國已在世界舞台大國崛起。
陳萬雄:五四重整中國文化思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14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他們日後大多數成為中國各種傳統學問的重整者,並且以現代科學的精神,建構起中國新時代的學術文化思想。
五四晉百 文化再新
作者:何漢權2019-05-10
五四晉百,今年國家的外交內政,躋身列強,甚至是篤定已成為美、俄、中的三雄之一。但百年前後,人才在我國又要怎樣數算?是多還是少了呢?更重要的是,中國文化又要如何吐納,再創新篇章!
習近平扭曲五四精神
作者:程翔2019-05-10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時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他這番講話,完全是扭曲了中國人民所認知的五四精神:民主與科學。
五四運動百周年與今日校園
作者:黃冬柏2019-05-06
五四運動是一起學生引發的社會運動,我們的校園是否值得抽出一些時間,與當前的學生們探討和回顧這個歷史事件?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五四運動帶來的文化啟蒙
作者:廖書蘭2019-05-04
五四運動對於古老的中國而言,具有非比尋常的啟蒙意義。與五四運動相表裏的新文化運動,把近代西方文明總括為「民主」與「科學」,其中包括國家的主權、民主、法治、自由、人權、憲政、工業、科學、礦冶、水利等。
五四運動,關香港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04
今日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日,回顧在「五四」和新文化運動影響下的香港往事,無疑是別具意義。
中文要學書面語——輕視文言極壞影響
作者:楊興安2019-05-04
書面語比口頭語的表達能力深博得多,用書面語要有一定的修養和學習,未經學習,便不能說出好像「參差」、「參商」、「悽楚」、「淒酸」這一類較有深度的詞語。
當代復古與五四運動再反思
作者:鄭永年2019-05-02
五四運動的主題是民主和科學。民主是開放政治,與傳統封閉政治相對;科學是理性,與傳統的迷信相對。為了一些政治原因而否定五四運動,並無道理。從文明演進的角度來看,五四運動的大部分是做對的。
五四運動百周年 中國民主夢未圓
作者:王耀宗2019-04-29
在中共一黨專政的管治下,它只准別人用它容許的方法去愛中國。這就大大地違背了五四運動的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