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香港書展出現參展出版社被要求下架部分書籍的事件,反映政治與文化之間複雜的交織關係。主辦方以模糊的「內容敏感」為由,要求參展商遵守相關法規,但未事先提供清晰指引,引發書商的困擾和質疑。
香港書展的雛型首見於1963年,距今剛好一個甲子。香港作家兼藏書家許定銘曾經到過大會堂書展買書,他對當年的情景仍然有印象。
第23屆「香港論壇」11月30日圓滿閉幕。兩天活動共吸引逾180名商界代表現場出席,當中包括100位環球商界領袖。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0月19日)發表上任首份《施政報告》,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生產力促進局等多個團體均表示,內容全面且具突破性,切合香港現正需要的多方面支援及發展策略。
當下,不管在GDP總量、港口吞吐量,各個指標都已經超越香港。因此,香港年輕人就要擺正心態,認清形勢,去上海發展,甚至去大灣區發展,我們已經沒有相對優勢,反而,我們有相對劣勢。
中國進入世貿後,零售行業逐步對外資開放。有趣的是,有些外資像Walmart,到現在還是有點水土不服;像Ebay,更敗走華夏。最近,中央對國內科網巨企進行強制整改,恐怕還是流通領域的問題。
國有企業、國有專營,根本就是中國的歷史傳統,不是從馬、列引進來中國的洋玩意,我們更遑論去真正理解毛主席寫道:「百代都行秦政法」是什麼意思。
上海人需要朱鎔基,朱鎔基需要上海人,兩者相得益彰,這是人和。上海人精明慎密,文化底蘊高,管理水平好,可是,要闖、要衝,要開拓新天地,就需要湘人的打拼魄力,朱鎔基正好擔當這樣的角色。
上世紀八十年代,港英政府在中國內地沒有設任何官方的常駐機構,只有貿發局北京和上海辦事處,目的是推動香港與內地的經貿合作。當時,香港貿發局在國內的地位頗高,比較吃重,儼如「香港的商務參贊」。
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強韌迎變 共塑可持續未來」,將於2021年11月24日,以線上線下混合形式,同步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網上舉行。
香港政府當年曾大力支持港交所,為國際金融中心打下基礎。同樣,特區政府今天應該以同樣的力度,支持數碼網絡和其平台的建設,因為它們已經成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進入新經濟市場的基本要素。
香港總商會周四(7日)舉辦網上研討會,前瞻2021年香港經濟。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以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應邀出席,各抒己見。
貿發局及各協辦機構一致同意,即使書展採取多項措施,於12月復辦仍會有很大風險,基於市民及展商的安全為本局的首要考慮,唯有將書展順延至明年7月舉行。
貿發局現將第31屆香港書展及當中的香港運動消閒博覽延至2020年12月16日至22日假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並重新展開各項籌備工作。
老友問我疫情大爆發下書展要到最後一刻才延期?我話唔會再參加書展,因為書展已經被演藝界騎劫,一般作家是不會參加書展的。
貿發局宣布香港書展、香港運動消閒博覽 、教育及職業博覽,以及及創業日將延期舉行。
歷經中美貿易戰、社會氣氛緊張,以至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陰影籠罩,令香港經濟雪上加霜,旅遊業近乎停頓,零售業、飲食業及服務業等更飽受重創。面對當前困境,究竟品牌及企業如何自救,由危轉機?
17年後,特區政府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中,有10.2億元便是屬於「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但首先你要有個展覽。
筆者呼籲家長、教育工作者及學生除着眼於本地升學機會外,更可考慮探索海外升學及就業的途經,從而能找到多一些選擇及產生更多的可能。
零售業從實體店持續轉向網上銷售,以及消費者日益喜好線上線下混合購物方式,這些轉變在2018年內明顯加快,今後數年變化步伐應該更快。
關家明認為,談判90日後,應該會繼續談判,不可能90日內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得以解決,預料2019年或以後貿易保護主義仍是重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