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的低迷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政府、銀行和市民共同努力來解決。通過採取一系列逆周期措施,穩定市場信心,增加市場流動性,可以有效應對當前的市場挑戰。
金管局發出清晰指引,物業可以用資產抵押借足五成,就算那些做生意的業主未必可以向銀行借到錢,但最低限度唔使畀銀行追差額,唔使賣樓還債,少了供應,樓市向下調整的壓力減少,樓價就算再跌都唔會跌得幾多。
按政府自己的說法,今次放寬按揭,目的主要是減輕首次置業和換樓市民的首期負擔。如果目的真的如此,那政府應在市民置業意欲高的時候放寬按揭,而不是等到市民開始對置業有所猶豫的時候,才來放寬按揭。
誠然,本港在發展過程中面對不少挑戰和困難,很多經年累積的問題也需要時間化解。不過,就如行政長官所言,特區政府整個團隊、行政立法關係、社會各界更為團結,本港經濟發展正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香港正在復常路上、經濟正重拾動力,儘管在資源偏緊下面對較多制約,但仍無礙政府當局下大決心,竭盡全力拼經濟、惠民生,並為香港的未來發展作長遠布局。
如果買家有能力出樓價一半,政府就不應該擔心樓價會大跌,換句話說,政府的限升令間接防止樓價下跌。
金管局的逆周期措施其實是定海神針,因借唔到錢買樓,樓市上升時,可以壓住樓市升勢;因為冇樓,經濟環境不好,樓市又不會大跌。
政府為了應付未來的財政開支推出多項措施。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疫情期間政府增加開支要有講究 ,增加股票印花稅市場反應差適得其反,疫情期間政府增加開支要有講究 。
以現時的經濟仍處於衰退和財政儲備的消耗速度來看,今個財政年度的赤字預計高達4000億元,即是儲備會跌至7500至7600億元。這是否非常駭人呢?
10年以來,特區3屆政府着力解決房屋問題,卻徒勞無功。癥結是以壓抑需求為本,寄望美元掉頭及加息解困。如今十年一覺,美息打回原形,疫症肆虐,環球經濟陷衰退邊緣,倘不知變通,讓監管從寬,香港不易跨過難關。
特區政府大灑金錢,穩定民心,催谷經濟,短期自然入不敷支,財政盈餘滾存縮減,外匯儲備流失更是在所難免。長期可否收支平衡,回復量入為出,則屬未知之數。
開支不斷增加但收入不上升,便必會有赤字。香港加稅不易,對經濟有嚴重損害,政治後果亦堪虞,所以香港只能望天打卦,希望經濟會有不錯增長,自然地為政府帶來收入。
政府在社運發生之後,經常話支持中小企,李嘉誠先生的基金更加以實際行動支持,但奈何數目不大,對受影響的中小企起不到太多的作用,至於業主減租,作用亦不大,其實,中小企是可以自救的。
其實稍有資歷的投資者都知道,樓價已經脫離了負擔能力,當成交量偏低,放盤量增加,即使沒有其他不利因素出現,樓市都會向下調整,既然知道有此結果,投資者絕對不會在這個情況下入市,但他們並沒有冷卻入市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