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承諾以誠懇的態度,聆聽、溝通和接觸市民;積極有為,以贏得巿民的信任;為市民所想、解市民所困;提升施政效能;與市民和各界攜手共進,帶領香港共創更美好的明天。這些願景唯有提升施政效能,才能開局良好。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即將成為香港回歸25年以來,唯一一位服務過3屆特區政府的官員。陳茂波表示,作為新一屆特區政府的一員,將在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的帶領下,與各界合作解決社會積累多年的深層次問題。
筆者盤點平生際遇,多得益於本港經濟高速發展期;同時有感於近年年輕人上流機會減少,亦不只是個人努力與否,而是經濟發展放緩的大環境以及嚴重的貧富差距所致。香港需要如何重拾經濟發展新動力?
第六屆政府將於7月1日上任,施政能否順利?術數名家文相濡以「梅花心易」為李家超起卦,卦象能反映哪些現象?為何占卜馬航客機失蹤及英國脫歐均應驗?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2-06-20
專資會冀望新班子上任後,積極穩控疫情,創造有利條件讓香港與內地及國際恢復通關,促進疫後經濟復甦,同時積極改善民生,解決土地及房屋問題,讓市民安居樂業。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李家超新政府班底大機會與現任政府相同,沿用舊人的方法會有什麼效果,一齊聽聽黃教授分析。
新一屆政府管治班子的名單中,包括多名現屆官員,立法會議員和商界人士等,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這是一個「務實型」的班子,絕大部分官員有在政府工作或參與公共事務的經驗。
國務院任命第六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公布,陳國基、陳茂波等多任林鄭月娥任內的高官留任,香港邁臻研究所總監宋立功認為,李家超組班時間較短,意味着任用有往績的官員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紫荊文化國際論壇──一國兩制的成就與展望」周四(16日)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一國兩制在香港回歸以來經得起時間考驗,克服了重重挑戰,相信香港未來在政治上將更穩定。
相對大部分市民來說,屬於面目模糊的政治素人的選委界議員,為爭取曝光機會,往往偏離議事規則的要求,更有作出與《基本法》相違背的建議,給公眾一個並不稱職的感覺,並質疑他們作為議員的功能就是充當舉手機器。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教授從過去一個多月來接觸的人中,綜合了一些意見,他認為「或可幫助李家超在未來施政上更貼近民情和民意」。
香港一直以來是國家對外的資訊大門,在現時網絡毫無遮掩的漏洞之下,難免令外國惡勢力有機可乘。因此,要配合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疫情後經濟發展和安定民生大計,《資訊安全法》必須盡快出台。
觀乎過去5屆政府,常任秘書長或部門首長脫離公務員行列,加入問責班子,為數不少。他們有一定的優越條件,工作上駕輕就熟,深知繁文縟節的辦事程序。
李家超北京之行反映,新政府領導下的香港,不僅要堅持維護國家安全,更要提升治理和改善民生,令受到疫情削弱的香港經濟恢復繁榮。如果疫情真的在香港得到控制,內地與香港通關便是指日可待。
從事公職數十年的李家超,認為香港公務員整體勤奮優秀、有辦事能力。不過,有些程序的確是繁複或過時了,可能讓公務員無法發揮效率,上任後會強化團隊危機意識、建立團隊精神。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2-06-01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5月30日)會見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專資會冀望新一屆特區政府繼續善用兩制優勢,扮好連接內地與國際的橋樑角色,同時施政着重以民為本。
這次疫情本來是推動線上終身學習、遠距醫療、數碼政府等新舉措的絕佳機會,也是將香港進化成知識型經濟的重要契機,但政府就這樣白白浪費一場「好的危機」。但面對政府能力低下,其實還未至於一切皆休。
新政府籌組倉促,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候任特首李家超面對不少挑戰,他又分析增設副司長是否有助提升施政能力。立即去片!
兩地領導層均先後進入換屆階段,星洲官員此時訪港,與林鄭月娥在禮賓府會面,大有「互相摸底」的意味。
如何「強化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香港競爭力」以及「建立關愛社會」?候任特首似乎未有太多着墨。不過,他在土地及房屋供應方面如何「提速、提效、提量」就提出一些較具體的措施。
除了已發表的政綱和其他重要看法之外,作者認為李家超亦需要思考和確立香港未來的新定位應該是什麼。而在新定位的基礎上,特區的戰略,以及相關政策和執行方式應該如何建立和實施。
新任特首,「武官」出身,應該把握上任後的良機,大刀闊斧,盤馬彎弓,特別是以往通才官員不敢觸碰的正確道德方向。
在李家超帶領之下的特區政府,香港教育環境將會如何改變?今集《冷思熱話》請來何漢權校長及蔡世鴻校長探討,香港教育哪處需要「開新篇」、教育改革會否令本地學校出現競爭,以及教師如何裝備自己。
創新科技是香港支柱產業之一。科技及創新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然而香港是個商業型社會,科創必須「接地氣」,才能「提升香港競爭力」。
新民黨副主席潘國山接受本社專訪時認為,區議會很多反對意見流於片面,民生問題往往偏向功利的方向思考,缺乏宏觀全局的觀念。另外,為了解決政府部門各自為政的現象,也必須構建一個多方共存的平台。
李家超的意願能否變成現實,關鍵不在架構如何調整,不在增加多少部門和高官人手,而是在他能否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的難得機遇,特別是善用人和,做到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組建一支3A管治團隊。
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競選政綱題為「同為香港開新篇」,當中較多是願景性的文字,欠缺的仍然是市民能看得見、抓得到、有份「同」行參與的政策制定和推展,以及大眾日後能用以衡量成果的績效指標。
李家超多番揚言要加強政府的政策分析、統籌,以及掌握輿論能力,但卻未如外界建議般重置中央政策組,香港邁臻研究所總監宋立功認為,這時候不提出來,或許是為了保留第5屆政府的面子,但重置中策組一事勢在必行。
過去3年香港在動盪中仍勉強捱得過去,靠的是名副其實的「吃老本」,特別是庫房充裕的財政儲備。當這些經多年積累的儲備逐漸用盡時,我們還有什麼新的經濟發展足以繼續為港人提供工作職位、為庫房積累財富?
李家超候任特首公開指出,施政要以結果為目標。杜甫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目標,亦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