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大

治好肥胖不是夢──浸大領導研究 發現調節飽腹感關鍵機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31
應對肥胖最有效的方法自然是減少進食,但肥胖人士往往失去飽腹感,因而難以調節飲食習慣。浸大研究識別了一種蛋白水解酶,它在人類大腦發出飽腹感訊號的機制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
羅文華:香港社會企業面臨的困難及改善建議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10
南韓及多國政府視社企為社區經濟一部分,鼓勵平等參與的管理模式,以及提供充足指導及支援。相反,港府只將社企置於扶貧框架之下,甚少提及其對香港經濟帶來的諸多貢獻,港府有必要再思社企的經濟角色。
校長
作者:何漢權2022-05-05
一校之長,是學校發展或成功或失敗的關鍵,是精神力量與靈魂所在。但用「教育信仰」檢測,段校長達到要用提前續約的優秀水準嗎?
港大、中大為中學生提供網上學習支援 為考生提供課業輔導度過充實暑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7
為幫助受疫情影響需要學業支援的中四至中六文憑試學生,港大及中大推出多項線上支援學習系統,幫助中學生暑假留家抗疫的同時,不中斷考試學習。
港大疫苗接種中心開放預約 中大醫院提供核酸檢測服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8
繼香港大學設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將於2月23日提供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外,香港中文大學亦由即日起為市民提供核酸檢測服務,並協助醫管局熱線接聽市民的求助及查詢。
中大港大發現新冠病毒誘發血管炎症新渠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8
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合作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以不用進入細胞內部,便可激活一種獨特的細胞受體,從而誘發血管炎症,將改變研發相關藥物的方向,以及辨識重症患者的方法。
中大、城大疫情研究小組建議:擴大疫苗接種  收緊社交距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0
中大、城大研究指出,若社交接觸程度一直維持在過去兩星期的水平,由Omicron引起的第5波疫情將導致超過300萬人受感染,以及超過17萬人得重症,但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後,最多可令感染人數下跌至1100。
商湯上市見證本地大學的高瞻遠矚
作者:段崇智2021-12-31
商湯的故事告訴我們,香港除了擁有歷史悠久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研究和創新方面亦極具豐厚潛力,讓我們拭目以待。
段崇智教授成香港首位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會會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1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於構思、 開發及研究功能性組織替代方法的工作,及現在將其臨床轉化,奠下了重要基礎,貢獻甚豐,獲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會會士(TERMIS)選為2021年會士(FTERM)。
學與教博覽匯聚兩岸人才 詰問未來學校的創新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9
受疫情與人工智能洗禮下的教育界,老師如何掌握科技的知識與運用?混合式學習會否成為未來學校的常態?學生如何才能擁有21世紀需要的創新思維、品德與心靈健康?學與教博覽今年的展覽趨勢或可見一斑。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民調: 四成市民關注立法會選舉 三成選民表示定會投票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13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近期進行電話調查,收集市民對2021年立法會換屆選舉的看法。這次調查的受訪者,92.0%表示為登記選民。受訪者中有30.8%表示一定會在12月19日立法會地區選區選舉中投票。
李金漢:中文大學商學院的先行者──懷念李傑老師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04
在70年代,甚至80年代初期,世界各地MBA課程一方面要開設企業政策一科;另方面卻缺乏有關企業政策的研究,李傑先生和兩位學者一同收集東南亞各地的有關案例,編印成書,對整個東南亞的商學教育,有及時貢獻。
中大携小學以AI支援自閉症患者 陳智思冀社會持續跨界別支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5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出席自閉症終身支援計劃啟動禮時表示,期望教育、創科、社企、商界等不同界別能夠繼續進行跨界合作,持續發展對自閉症患者的支援。
NFT為何能顛覆藝術產業
作者:黃錦輝2021-11-15
NFT所支撑的代幣理論上是有實體價值的。儘管用家可以炒賣代弊,但它還是有自己的基本底價。所以,NFT更能突顯區塊鏈的優點。
中大:標準設置有助確保新冠病毒檢測表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5
中大研究顯示,只要設定了標準的實驗操作方法,國家或城市可以根據環境和社會經濟隨意選擇三種核酸檢測方法其一,而不用擔心檢測準確性。
劉遵義教授:大灣區各地迥異 互補雙贏機會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3
中大前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在中大大灣區論壇上回顧中大(深圳)的成立過程,認為中大可以為大灣區增加學位供應,達到研究同質化,促進大灣區繼續發展和經濟一體化。
勿把病人送回致病源地
作者:段崇智2021-11-13
「為什麼醫生看完病人後,又把他們送回致病的環境呢?」馬穆爵士作為推動健康公平的先驅及倡議者,在此部著作《致命的不平等》精闢而有力地向讀者闡釋健康公平之道。
中大研發出「能屈能伸」智能彈性材料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04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徐磊教授團隊早前聯同中國內地科學家,成功在實驗室製造出可自由調節彈性的新型智能彈性材料,有望日後廣泛應用於工業、建築及防震材料。
學生研洗黑錢檢測模型 中大金融科技會議展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3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11月2日舉辦「金融科技會議2021」,會上設有多個創新項目示範,包括中大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學者和學生共同設計的自動檢測洗黑錢活動模型。
中大舉辦大灣區發展論壇  林鄭月娥:發展建立完整創科生態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29
香港中文大學宣布慶祝在大灣區發展15周年,舉辦論壇暨發展成果研討會,展示多項中大及中大成員在大灣區十多年來的創科及發展成果。
黃錦輝教授:發展生物科技會有什麼風險?不可忽視倫理問題 提防香港變成病態之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21
生物科技是世界未來大趨勢。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須注意倫理,香港提防成為生物科技的病態之都,例如注意身體植入晶片對各方面的影響等,一起聴聽黃教授的分析。
各界回應《施政報告》 支持發展北部都會區 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07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10月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多所大學及商會隨即發表聲明,歡迎相關措施,指反映了政府有決心、多管齊下解決土地問題及長遠發展香港的國際中心地位。
大達者﹒誠也──朱達誠
作者:益行2021-10-06
朱達誠無聲勝有聲的藝術追求,遵循儒家與道家的哲理。更代表他生命的體驗,技巧的堆積,人格的修養,真切的抒發。
梁美儀:全球化中的經典閱讀 跨文化與跨學科對話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02
我們希望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可以帶領我們在「幫助年輕人學會為自己發聲,並尊重別人的聲音」,以此培養「善於思考、有潛在創造力的世界公民」的目標上更進一步。
梁美儀教授:通識教育與教育理想的追求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25
今天香港社會上對通識教育有各種各樣不同看法以至誤解,張燦輝教授將他多年來從事通識教育建設的反思和心得結集成文,從教育理想的高度論證通識教育的意義,是十分適時的。
百歲楊振寧告慰鄧稼先:後50年「千里共同途」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23
楊振寧: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說,我這以後50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矚望,我相信你也會滿意的。再見!
中大黃君恒、浸大陳浩源東京殘奧為港爭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06
中大校友黃君恒和浸大校友陳浩源是今屆東京殘奧港隊代表,分別為本港勇奪一面銀牌及銅牌,受到母校校長祝賀,指出他們的頑強鬥志令人欽佩。
致中大新生的話
作者:段崇智2021-09-06
中大為學生提供的教育,並不限於專業知識及實用技能,希望同學在畢業的時候,已經為應對現實世界中的挑戰作好準備,具備所需的軟實力,成為負責任的本地及世界公民,過充實而豐盛的生活。
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治療肺癌方法日新月異 減輕病人痛苦可與癌並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30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針灸中心主管莫樹錦教授,在今集妙手仁心接受湯偉聰醫生和李偉民律師訪問,為大家講解治療肺癌的新方法,提到減輕病人痛苦可與癌並存的新思維,內容精采不容錯過。
中大盧煜明獲頒皇家獎章 200年來首位華人得主
作者:編輯精選2021-08-24
盧煜明教授是今屆英國「皇家獎章」的生物學得主,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以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和多種遺傳病的革命性成就,並為其他類型的液體活檢奠下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