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媛,令人難忘的特別女人,她過去是北京、香港、上海的,未來的生命,肯定是富良野的薰衣草花田,浪漫繽紛。對奇女子來說,精采生命不難預期。
馬拉松賽事大會說,不希望加入政治元素,大家都贊成;可是,是誰製造和加入政治元素?主辦單位對「政治元素」和「香港加油」的態度前後不同,是否某種「政治元素」正發揮作用?
我不希望年輕人只因心感絕望而抗爭,或追求虛妄而迷失方向。為何不可以為希望而創造力量?一代人做一代事,世界最終是屬於新一代的,就讓他們踏着前人的經驗和走出來的路徑,再闖新天。
韓流的生命力是強是弱?香港電影和雜誌「只是容易死」而不會死?流行文化反映城市的什麼內涵和重心?這些有關普及文化的精采話題,設計師李永銓在書展講座上逐一探討。
「日本文化對香港有很多方面的影響,特別是一種『shopping文化』,這是大家都不為意的,不論是香港人還是香港政府都深受其影響,這從政府如何對待創意工業就可見一斑。」
梁文道認為,香港沒有一種高度政治化、規範化的身份認同教育,而像香港的一個「身份不排隊」的地方,實是全球少有。
近年有些事件,比如母語事件、法庭拍照事件,都挑起社會不少人的神經。我們擔心我們一直珍惜的制度,珍惜的文化,以及香港的特色被無法抵擋的大波浪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