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潮流是物欲壓倒一切,是物欲對人的異化,學校對異化應有一種免疫力,即應有一種批判性的認知。21世紀應當是教育學世紀,應當重新確立意義。通過教育,重新培養健康的人性,便是重新確立意義。
細味一中的歷史,發現也是我國百年近代史的側面。學校創立於1931年,經歷遷校、合併、重建,最終落戶於此。學校是重慶巿教委首批重點中學,亦是該巿最早的公立中學,以「明禮崇德、求知求真」為校訓。
在圖書館閱讀,80年前的讀者是那麼專注,今天的讀書人在閱讀,也是一樣全神貫注。當年圖書館只有書,來到2023年,圖書館的書架仍是放滿書,就是多了電腦、iPad。
明白到閱讀教育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對圖書館主任來說固然是責無旁貸的。但別忘了,對身在其他崗位的教育工作者,甚至對家長而言,這些對於他們幫助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有很大的好處。
培養學生喜愛閱讀、樂於閱讀,是每一位為人師者應有之責。每一科、每個課題都可以有延伸閱讀。而圖書館主任擔當連繫人角色,定立主題,通過跨學科活動,推動書籍。
全日制的小學運作模式已經超過20年,在這20年世界一直在變,因此學界也是時候走出框框,探討更多的可能性。
閱讀教育指向學生的學習能力,那麼,該和其他方面的培養一樣,都需要有系統地投放時間和資源來實現。
處處書香的方法,可以是定期到圖書館看書,可以是讓孩子買下心頭好,並在家裡添置一個小書櫃,讓他們有自己的「王國」,那樣小朋友必常翻閱圖書。
有多少人了解當今香港的專門圖書館及圖書館員的發展和工作狀況呢?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保護地方文獻遺產:與香港專門圖書館員和檔案館員對話錄》,由衷感到耳目一新,親切耐讀,特此加以推薦。
已超過半世紀的新亞研究所圖書館見證了過去60多年無數熱愛中國文化的碩士及博士生的努力,如今依舊在農圃道佇立,靜觀新儒家的薪火相傳!
書籍有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更能提升兒童的好奇心。閱讀能夠吸引孩子的理智和心靈,激發他們對世界、對自己的深思,促進對知識的探索。
在疫情期間,為學校的圖書館重開,我花了不少心血,在此和大家分享交流,以應付這個百年一遇的大疫症。
9月17日,本港新增9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6宗是本地個案。至今本港個案累計4993宗。本港疫情至今102人死亡。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放緩,康文署宣布,更多康樂及文化場地,包括大部分公眾游泳池、12間圖書館等,將於5月21日重新開放。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政府經研究後決定,5月4日後分階段回復政府服務,公務員復工,公共設施將會重開。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新情況,較早前重開的康樂場地及文化設施將於明天3月23日(星期一)起暫停開放,包括運動場、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
林鄭月娥公布新一輪抗疫措施。政府會加強對外地來港人士的病毒檢測,政府部門只提供緊急服務。中學文憑試延期。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今日(3月7日)宣布,部分室內康樂場地及文化設施將於3月11日(星期三)重新開放,包括香港中央圖書館、大會堂公共圖書館等7間主要圖書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也重開。
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今日(2月28日)宣布,部分戶外康樂場地於3月3日(星期二)重新開放。為免人多聚集及減少社交接觸,康文署會在重開的運動設施採取特別措施。
閱讀教育的風格,也該如桂花的品格──就是在你不曾注目的地方,也能以清香留住你的腳步,馥郁而彌久。
暑假來了,爸媽們在親子外遊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帶孩子逛當地的書店和文化地標,親自給孩子上一節你們家獨有的、既知性又溫馨的親子閱讀課。
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務,而文化的傳承與開拓更是我們文化人的時代大使命。
看書應該是好玩的事,就像到了遊樂場一樣,是一個快樂的追尋過程。
盧梭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着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學校圖書館正好是進行「無所作為教育」。
親子閱讀有許多不同的良策,建議大家從如下20種方法中,選出那些適合您現況的建議,認真地嘗試一遍。
過往香港政府去芬蘭取經,但是回看今日的圖書館,取經之旅似乎無功而還。香港的圖書館大部分都是閱報的老人家。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市民,尤其是年輕人,使用圖書館設施?
林鄭特首的歷史性開庫「喜閱」金,是重視閱讀的開始。至於當前要務,閱讀金要怎樣用,怎樣推廣閱讀自有計量,也期望教育局給予彈性。
我覺得圖書館是一個繽紛世界,是濃縮的人生。人們在這兒大可以歡呼雀躍、感動流淚,更何況是通電話?看書,未必是正襟危坐、一本正經才能入腦的。
人生除了賺錢,除了經濟活動外,便一無所有,一無所求嗎?當人人都爭讀管理學碩士時,也許讀點文學藝術會帶來意外驚喜呢。即使找不著黃金屋或顏如玉,一劑用來修復破損心靈的靈藥還是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