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phrenia「仇華幻想分裂狂躁症」的症狀是一面認為中國即將崩潰,相信中國崩潰論數十年,但都未發生;另一方面又認為中國即將接管世界,取美國而代之。
傅高義是當前唯一受美日中敬重的東亞大師,也是最謙和、平易近人的哈佛學者。傅高義離世,他的理念對政、學界的影響依舊存在。
中美貿戰、科技戰愈演愈烈,短期之內不會有明顯好轉,美國對中國的經濟打擊拳拳到肉,科技圍堵步步緊迫。
特朗普是一個憑直覺做事的人,即不重視亦不尊重科學家的意見,認為病毒根本會奇蹟地消失。美國不向中國學習,鑄成千古之錯。
西方國家在防疫措施上不肯下工夫。擺着有中國行之有效的措施不願效法,為了一些意識形態上的執着,放棄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疫情。他們把希望寄託在疫苗的及早面市上。這種做法其實風險很大。
英文 Adversary 這個字很微妙,不可以說是敵人(Enemy),也不上對手(Rival),而處於兩者之間。Enemy 一詞帶有相當敵意,Adversary 只是一種對峙的戒心,有高度防範。
白宮換新主人,中美關係會否出現新形勢。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經過貿易戰及疫情特朗普一敗塗地,中國國力將急速冒升,美國一哥地位受挑戰,故此未來中美摩擦會愈來愈多,一起聽聽雷教授的分析。
中華文明最具奮鬥精神在秦漢唐,最缺乏競爭力是宋。中華文明由漢唐經學,轉至宋代理學,文化具有異彩,但失去奮鬥精神。今日要復興,就是復興中國人的奮鬥精神而已。
拜登上任後,美國政府可能對中國採取一種圍堵和接觸相結合的政策。而多邊主義將成為中美之間的共同點,並可能相互參與,對話和討論。
這次基辛格被解僱,而不是讓自然規律令他主動退下來,反映了特朗普總統關於「抽乾華盛頓沼澤」的決心。
5000萬美國人經常吃不飽,2021年只會更糟。中國如何脫貧,美國當然也不肯學的。老師怎能學學生,超級優越感,真累事!
拜登出任美國總統後,相信貿易戰將不會繼續,但關稅可能不會取消。此外,拜登的價值觀與特朗普大相逕庭,相信環球市場投資氛圍會重回穩定,中國的科技公司也將有喘息機會。
特朗普臨執包袱之前,對內地愈戰愈勇,最影響大之一,就是上月發出總統行政命令,制裁多家被指與軍方有關係的內地企業,禁止美國個人及企業投資。
中美對抗,香港和美國的文化交流成為「高危活動」,應否繼續?是否還可以繼續?或是應該decoupling?
美國總統的新聞秘書一向頗具爭議。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新聞秘書的是麥肯納尼,她外表出色,實際表現就差強人意。
GALLOP治安排名新鮮出爐,香港受社運影響排名劇跌,東亞總體安全過歐洲、美國等地。
特朗普獲史上第二高票,意味右翼民粹仍未退燒。拜登在內外艱難的處境下,想帶美國重返國際,得先承認中國崛起的趨勢,謀求共治而非零和。
中美貿易戰中美國不斷批評中國管治模式。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由於中國國力不斷增長對美國帶來威脅,雖然美國打意識形態牌批評中國管治模式,但中國人民對未來的樂觀程度高。
灼見名家周年論壇暨六周年慶典──後疫情時代世界新秩序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教授以視訊形式發表主題演講,題目是「展望後新冠病毒及後特朗普時代的全球秩序」。
法赫里扎德只是一個科技研究人員,如果因研究涉及核武就可以殺之,西方亦有大量研究人員,涉及大殺傷力的武器研究,別國是否也可以照辦煮碗逐一刺殺?
美國新政府上台後,兩國有可能伸出雙手共同托住兩國關係的「自由落體」,並通過對話尋求擺脫困境的辦法嗎?答案是謹慎肯定。
林行止認為,看着鋪天蓋地有關選情的真假新聞,「令人不由自主地預感美國政壇將有翻天覆地的巨變」;至於世界特別是中東及「印太地區」的政局躁動、人心浮動,頗令人意想不到。
長久以來,在沒完沒了的意識形態紛爭,以及政黨、財團、利益團體與媒體無孔不入的操縱下,很多美國人早已喪失分辨謊言與真相的判斷力。
疫情後的世界秩序將大有不同,而且中美關係的走向將決定未來的世界秩序。人們普遍認為,在世界的發展進程中,中國會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或者甚至是更為關鍵的角色,您該做些什麼?如何看待未來的世界發展?
當前歐美國家全方位制約中國的發展,香港往何處走?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指出,香港難以再發揮過往的角色 ,應往內循環找尋發展新方向。
美國人最忌的四大科技是什麼?不是華為的5G和智能手機,而是北斗導航系統,才到高鐵。
拜登承接的是一個四分五裂、國力透支的美國。雖然拜登將重新舉起多邊主義的大旗、力圖重振西方民主陣營,設法重新拿回引領全球議題以及制定國際經濟遊戲規則的主導權,但國際領導地位殞落的大趨勢恐難以挽回。
台灣現在想爭取的,已不是正式代表中國。台灣只是中國的一個島,世人不會接受它可以代表整個中國大陸。但台灣想爭取與世上更多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可以公開地建立正規的合作交往。
在未來四、五年,美國與紅中燃起戰火的可能性,諒不會很大。西方評論家多評估戰火會最先在南海燃起;我的判斷是:戰火如果燃起,第一個戰場或是台灣海峽。
如果特朗普反全球化的立場無法吸引美國的企業和製造業回流,拜登的「美國製造」計劃是否也同樣步上其失敗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