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音樂教育

化作春泥更護花
作者:周光蓁2023-04-25
後抗疫時期,文娛活動基本復常,各職業樂團演出無間。對沒有恆常資助的音樂團體,「劫後」如何重生成為最迫切的問題。上周末一場籌款演出,就見證這樣一個音樂團體。
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2
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表示,香港早前不太注重文化的修養,現可借鑒海外及內地城市的音樂教育模式,提升全民文化素養, 香港將成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交匯的城市。
專訪音樂家麥家樂、黃家舜伉儷:只要聽音樂就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29
10月25日寰宇交響樂團即將在大會堂舉行疫情後首場演出,指揮家及作曲家亦是樂團音樂總監的麥家樂說,「人心苦悶的時候,更應該用音樂讓人振奮、令人開心,我就想起貝多芬。愈艱難的時候,愈應該積極面對。」
教育多了音樂 社會少了監獄
作者:洪 蘭2018-11-17
愛音樂是人的天性,它能穩定情緒、舒解壓力,甚至在群體產生凝聚力,幫青少年找到歸屬感,台灣應當更重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周海宏:我們為什麼缺乏體驗幸福的能力
未來是人的感性需求全面升級的時代,未來將是「雅者為王」的時代。
淺談音樂教育與教師的「教育專業通識」
作者:梁振威2017-03-22
這是一個你通常會發現的情景⋯⋯ 當你在小息、午休或放學後走進校園,你會發現在校園內有同學在籃球場打籃球,卻沒有發現同學在校園的一角唱歌。同是每週只上兩節課的科目,為何同學於課餘之時對這兩科的表現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當中存在着很多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學校對音樂這一科的態度與觀念,與及老師對「教育專業的通識」。 音樂課程,在小一至中三的課程屬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對於音樂課程的目標,教育局在2003年的《音樂科課程指引》中列出音樂科課程的學習目標是培養創意及想像力、發展音樂技能與過程、培養評賞音樂的能力、認識音樂的情境。這四項音樂科課程的目標,定位清晰,若能落實推行,筆者相信香港會由「文化沙漠」變為「文化綠洲」。可現實的情況是本港的中小學,能在追求成績以外,全面發展學生的「音樂技能」的學校不多,對於透過音樂培養美感及對文化的認識,成效也不太樂觀,原因是音樂在學校仍然是「小眾文化」,也不是全校各科老師的「通識」。   文化發展與推廣 追本尋源,音樂納入課程,或始於孔子。孔子生在亂世,未能一展他的理念,見用於諸侯國君以匡天下,他失意於官場,於是開辦私立學校(實際是政治學院),培育政治人才。為糾正當時禮崩樂壞,社會紛亂的情況,孔子的政治學院的課程,把「樂」納入課程,「樂」是孔子學院六科中排行第二的學科,僅在「禮」之後,可見音樂之教化效能。《論語‧泰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相信「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見《孝經》)。見諸今天,這情況猶如我們在一些聖堂崇拜或一些學校慶典時奏聖樂、唱聖詩、奏國歌、唱校歌時所起的教化作用。這正正是《音樂科課程指引》的「瞭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作用。(課程發展議會。《音樂科課程指引》。2003)。 音樂是個人思維與心靈最貼近的藝術,它激發同學的「熱情」。這「熱情」能促使同學勤奮向學、嚴守禮儀、專注學習、細膩思考。筆者回憶多年前在國內觀看一節四年級的作文課,寫作題目是「我的媽媽」,老師上課的時候不告訴同學要作作文,卻告訴同學她會給同學唱歌,她先唱了「掀起你的蓋頭來」,然後和同學一起唱,一起做律動,透過這首歌,同學學會運用比喻,寫出了媽媽的眼睛、頭髮等五官,所寫的句子不再是「大大的眼睛、黑黑的頭髮,高高的鼻⋯⋯」那麼單調,而是一串富有想像力的比喻句。繼而老師唱了一首印尼民歌「哎喲,媽媽」,以歌詞中的「哎喲媽媽,妳可不要對我生氣」,引導同學對自己的反思。到下筆寫作的時段,同學們邊唱邊寫,氣氛極為歡愉。下課了,同學們一邊步出課室,一邊還在哼着「哎喲媽媽,妳可不要對我生氣」。筆者聽着同學們哼着歌下課的同時,也極欣賞授課老師靈活生動的教學,創造了一節愉快的寫作課。事後與老師訪談,得悉她雖然是語文專業,但她在修讀教育專科時,也要修讀與教育領域有關的「通識」,包括音樂教育。撫心自問,香港的語文老師,有多少人在修讀教育專業課程時,有閱讀課程發展議會的各科學習領域的課程指引?看來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日,該重視「教育專業領域的通識」,特別是發展課程統整的學校的老師,更需要「教育專業領域的通識」。 音樂教育的效能,不勝枚舉。可現時很多家長,特別是年輕一輩的家長,為生活而忙碌,甚少每天在家與孩子進行親子唱遊。我輩在牙牙學語年代,給媽媽抱着我,坐在她膝上,給媽媽握着手唱「點蟲蟲,蟲蟲飛⋯⋯」的溫馨場面已成絕響。要兒童享受音樂的「樂」,實在需要學校組織「眾樂樂」的園地。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曾表示,他最重要的科學成就,幾乎都是在音樂的陪伴下完成:「我時常在音樂中思考、做白日夢;我用音樂看待人生。」 各位學校領導,配合政府的文化發展與推廣,作為基礎教育的推行人,是不是該重視文化教育,強化教師的「教育專業通識」?對於音樂教育,亦宜考慮在園內建立「民歌角」,好讓我們的孩子能: 在哼唱中豐富知識在唱和中建立友情 在引吭中陶冶性情在淺唱中發展思維
古箏世家鄒倫倫:不愛孤芳自賞 一曲《青花瓷》又何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9-24
古箏表現力豐富,鄒倫倫並不偏愛哪一種。修行夠了,「和樂器融為一體,隨你怎麼用都可以。」